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王蕾摄影谭曦)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40多年共出版作品逾百部;文章曾多次被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昨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走上成都图书馆“金沙讲坛”,谈人生、谈理想、谈文学、谈教育,从经史典籍讲到亲身经历,风趣幽默的“林氏智慧”令演讲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 “有一次我去演讲,结束后一个漂亮的女孩塞给我一封粉红色的信,还以为是情书,回到酒店打开一看,‘亲爱的林老师,我觉得您像周星驰《功夫》电影里的火云邪神’。”一开场,林清玄便拿自己的相貌调侃了起来,话音刚落,立即引起全场爆笑。 林清玄小时候生活在台湾南部一个偏僻的山村,家里一共有1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如果生活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可以称为林十二少。” “小时候很少吃到饱”的林清玄,却异常热爱文字,7岁立下了一个志向:长大后要当一名作家。林清玄说,至今他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每天都在不断地写,小学每天500字,中学每天1000字,大学时每天2000字,毕业后每天3000字,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到现在。 那怎样才能拥有这样耐苦的韧性与意志,进入一种泰然超脱的境界?“从人生的最底层出发!”林清玄说,虽然看起来是没有希望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人是从人生的最底层出发,最后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他们分别是“茶神”陆羽,从小就被遗弃,连名字都是自己取的,长大后却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第二个了不起的是玄奘大师,5岁妈妈过世、10岁父亲过世,后来到印度去取经,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佛教;还有一个是禅宗里面的六祖慧能,没有念过书,从小砍柴为生,没有爸爸,被母亲抚养长大。 “这三个人都影响了整个世界,并完成了普通人难以到达的境界。”林清玄感慨地说,“从穷苦出发,才能超越名利的束缚。” |
|
来自: yiyidaodao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