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地震面前的“报告”

 花间修行 2010-12-27

大 地 震 面 前 的 “报 告”

作者/王庆刚  来源/本站编辑部  编辑/admin  浏览116 网评1  0积分  2010-05-11 09:27:55

报告: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
  报告、报告、报告、……关于震情预测的报告,关于玉树地区气象预测的报告,关于救灾物资的报告,关于伤员救治情况的报告……
  一份份紧急报告,一份份重要批示,一批批队伍紧急集结,一次次搜救生命奇迹的出现,一批批救灾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抵灾区,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情动天地……
  青海玉树大地震正在紧急救援之中,13亿同胞的心再一次被灾情牵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震撼场面再一次显现。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一定能够赢得这场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
  在这大灾大难的时刻,我和许多朋友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灾区。昨天,我与青海西宁银行的一位朋友通电话,他恰巧也在起草一份关于玉树分行的灾情报告。
  突然间,我感觉到了“报告”的重要分量。此时此刻的灾区,动人心魄的情境,我们怎样写一份言简意赅又详实可靠的报告,不仅仅是要表达一份感情,最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信息或情报,这信息和情报也许直接关乎到人的生命及其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
  大地震,绝对是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事件必将载入历史史册,在这史册的一系列文献中,一些有分量的报告必将存入历史的档案。因此,这些报告也就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愧于文字工作者在大灾大难面前经受的特殊考验。
  如果把历史前移到1976年,人们不会忘记令世界震惊的唐山大地震,由于历史的原因,通讯、媒体、交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灾情报告从唐山送不出去,北京干着急收不到,多少历史遗憾就定格在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2008年,5•12,四川,汶川,灾情之重,范围之大,规模空前,然而,报告迅速,信息畅通,领导有力,万众一心,两年后灾区重建的新风貌已陆续亮相于巴蜀大地。
  青海玉树这次抗震救援,最大的难题是高原缺氧,交通拥堵,语言交流障碍,缺少医院,昼夜温差大,等等,报告与批示迅速,决策与行动敏捷,搜救与转移救治顺畅,在仅仅几天的营救中就显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现出了国力与民心的伟大力量。
  报告:空军已出动飞机××××架次,……
  报告:××××件棉大衣已在沈阳装运启程……
  报告:××××辆救护车已从山西启程……
  抗震救灾的斗争还在继续,我们的灾情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预测报告、伤员救治情况报告、灾后重建方案的报告等等,还需要我们以向历史负责、向后代负责的态度用心的写好每一份报告。这样,无论是对逝者、对生者还是对自己都是一种慰藉。

 

2010-4-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