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天牛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dzcha 2010-12-28

桑天牛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  |  日期:2006-03-28 访问次数:1596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本标准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由河北省林业局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河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沧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规程起草人:李  跃、韩会智、张秀红、姜秀华、王金红、陈    宋华茹  徐遵成  王树红。


 

桑天牛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综合治理的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危害程度划分及防治标准、防治策略和防治效果调查。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桑天牛的综合治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桑天牛

又名粒肩天牛、铁泡虫(Apriona  germari Hope)。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Hexapoda)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其危害表现为幼虫钻蛀树干和成虫啃食树皮。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见附录A.

2.2  

综合治理

是通过有计划地应用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策略,包括预防害虫发生、压低和调节害虫种群的各种策略,把害虫的数量维持在可忍受的水平。从害虫管理策略的设计到它的实施应完全综合在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之中。害虫管理必须达到树木速生丰产,青山常在,使林业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目的.

2.3  

除害处理

对带有桑天牛各虫态活体的种苗、木材及其产品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灭活处理。

2.4  

寄主树种

成虫、幼虫取食的树种。

2.5  

敏感树种

在河北省能被成虫或幼虫喜食且受害严重的寄主树种,包括毛白杨 (Populus tomemtosa Carr)苹果(Malus pumila Mill) 桑树(Morus alba Linn),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o  (Linn)L’Her.ex verot),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等桑科植物。

2.6  

抗性树种

成虫和幼虫不取食的树种或偶见取食并不造成危害的树种。

2.7  

补充营养树种

成虫为了完成性成熟必须取食的寄主树种。包括桑、构、柘等桑科植物。

2.8  

森林植物检疫

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害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3 虫情调查

3.1 调查时间

每年410月份。

3.2 调查方法

3.2.1 踏查

沿行道树、农田林网、片林、苗圃、果园等,用肉眼或望远镜仔细观察桑天牛寄主树种枝干或树下是否有幼虫排出的红褐色粪便,枝干上是否有流出的红褐色液体,是否有成虫取食痕迹和产卵刻槽,记载是否发生桑天牛。

3.2.2 标准地调查

在发生区,每36ha林地设立1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0.2ha左右,标准地至少要有100株以上寄主树种,每块标准地按双对角线抽样法随机抽取30株以上。也可以直接设立标准株进行调查,标准株不得少于100株。调查有虫株数和每株树上的害虫数量。

3.2.3 固定标准地调查

在发生区选择23块有代表性的标准地作为固定标准地,定期观察不同虫态的发生情况。

4 危害程度划分及防治标准

4.1 危害程度划分

桑天牛的危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见表1

表1 桑天牛危害程度划分

划分类型

轻(+

中(++

重(+++

备注

按平均虫口密度(头/株)划分

虫口密度0.1

0.1虫口密度0.2

虫口密度0.2

树龄在5年以下

虫口密度0.2

0.2虫口密度0.4

虫口密度0.4

树龄在510

虫口密度0.3

0.3虫口密度0.6

虫口密度0.6

树龄在10年以上

按平均虫株率(%)划分

虫株率≤1

1≤虫株率≤2

虫株率>2

树龄在5年以下

虫株率≤2

2≤虫株率≤4

虫株率>4

树龄在510

虫株率≤5

5≤虫株率≤10

虫株率>10

树龄在10年以上

4.2 防治标准

经标准地调查或经预测预报当发生程度为轻度发生时要加强监测,并进行局部防治;发生程度达到中度及以上时,必须全面进行防治。

5 防治策略

5.1 森林植物检疫措施

对进入桑天牛未发生地区的苗木、木材等林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发现带有桑天牛各虫态活体的上述物品,必须进行除害处理,无法进行除害处理的,要改作它用或进行销毁,严防其传入。

5.2 林业技术措施

5.2.1 选择抗性树种造林

选择适合我省当地生长、性状良好的抗性树种造林。可选择的常用造林树种有:加杨、沙兰杨、小叶杨、北京杨、山海关杨、214杨、中林46等青杨派和黑杨派杨树以及臭椿、刺槐、二球悬铃木、银杏、泡桐、白蜡等。

5.2.2 选择适合的造林环境

5.2.2.1 选择没有桑、柘、构等桑科植物分布的地点栽植毛白杨、苹果等敏感寄主树种,种植地周围1000米以内也不得有桑、构、柘等桑科植物。

5.2.2.2 在有桑、柘、构等桑科植物分布的地点栽植毛白杨、苹果等敏感寄主树种时,必须彻底清除无使用价值的桑科植物,确实无法清除的桑科植物,要在桑天牛羽化期对其进行密切监测,有桑天牛危害的时,要采取防治措施。

5.2.2.2.1 人工清除补充营养寄主

在桑天牛成虫羽化以前,运用人工或机械力量将治理区域内及外围1000米范围内的补充营养寄主植物根除,对萌发的新条要连续清除,直至根除为止。

5.2.2.2.2 化学清除补充营养寄主

对于个体较小,12年生的补充营养寄主植物采取喷施41%草甘膦水剂8001000倍或其他灭绝性除草剂进行清除,对植株较大的补充营养寄主可将盛有50倍草甘膦水溶液的小瓶埋在树下,并将补充营养寄主的一部分根系插入瓶中。

5.2.3 营林措施

及时对毛白杨,苹果、桑树进行修枝,铲除被蛀枝条,并进行除害处理。

5.3 物理机械措施

5.3.1 在成虫羽化期,发动群众人工捕捉成虫。

5.3.2 在产卵期查找其产卵刻槽,并用锤击杀虫卵及小幼虫。

5.4 生物措施

5.4.1 利用微生物

春季当幼虫开始活动时,用每毫升含孢子量23亿的白僵菌(Beauveria Vuill) 悬浮液,从幼虫倒数第二个排粪孔注入该虫蛀道,每孔注入15ml

5.4.2 招引啄木鸟

在郁闭后的高大林分或人烟稀少的幼林邻近的大树上挂招引木招引大斑啄木鸟(Dendrocpos majou(Linneus))。招引木以失去利用价值的心腐木为最好,如为健康木,需将所选木段劈开挖空后捆紧作为招引木。招引木段直径2030cm、长0.5m,中间挖去高20cm,内径10cm的空间。招引木悬挂高度为4m左右,以挂在树干的北面最好。

5.4.3 保护和利用卵寄生蜂

发现有被桑天牛卵寄生蜂寄生的未孵化卵的枝条要加以保护,发挥其生物控制作用。

5.5 化学防治措施

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桑天牛化学防治方法。

6 防治效果调查

6.1 幼虫防治效果调查 

对实施防治的树木,715天后随机抽取30株进行调查,每隔2天调查一次,用肉眼或望远镜仔细观察是否有新的虫粪排出,统计分析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为合格,未达到的进行补治。

6.2 成虫防治效果调查

对实施防治后的树木,随机抽取30株以上,从施药第2天起隔日调查新出现的羽化孔数量和在树下捡拾到桑天牛死成虫数量,连续调查1个月左右,统计理论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为防治合格,未达到的及时补治。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桑天牛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A.1 导言

 本附录给出了桑天牛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的描述。

A.2 桑天牛形态特征

A.2.1 成虫

 体长3446mm,体和鞘翅黑色,密被黄褐色短毛。头顶隆起,中央有一条纵沟。上额黑褐色,强大锐利。雌虫触角比体稍长,雄虫的则超出体长23节,自第三节后各节基部约1/3为灰白色。前胸背板近方形,背面有横皱纹,两侧中间各有一个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密生有黑色光亮的瘤状颗粒。足黑色,密生灰白色绒毛。雌虫腹末2节下弯。

A.2.2  

长椭圆形,长57mm,黄白色,前端稍细,略弯曲。

A.2.3 幼虫

圆筒形,老熟幼虫长4560mm,乳白色,头小,陷入前胸内,上下唇淡黄色,上颚黑褐色。前胸特大,前胸背板后半部密生赤褐色粒状小点,向前伸展成 3 对尖叶形斑纹。后胸至第七腹节背面各有扁圆形突起,其上密生赤褐色粒点;前胸至第七腹节腹面也有突起,中有横沟分为2片。前胸和第一至第八腹节侧方各生椭圆形气孔1对。

A.2.4  

纺锤形,长约5Omm黄白色。触角后披,末端卷曲,翅达第三腹节。腹部第至第节背面两侧各有1对刚毛区,尾端轮生刚毛。

A.3 生活习性

在我省231代。以幼虫在道内越冬3月中旬开始活动,11月上中旬停止活动。老熟幼虫6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2629d7月上旬出现成虫成虫羽化啃食树、构树、柘树等桑科植物的嫩梢树皮作为补充营养否则不能产卵寿命缩短,寿命长约40天。成虫产卵前在1015mm 的小枝上咬一“U”字形刻槽,槽深达木质部,在其中1粒卵用粘液封闭产卵孔每雌虫1生可产卵100余粒。卵期715d幼虫孵化后逐渐深入枝干木质部心材蛀,并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l圆形排泄孔,幼虫一生蛀道全长可达0.95m左右,排泄孔数为1530余个,幼虫历期2223个月。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桑天牛化学防治方法

标准中桑天牛的各种化学防治方法如表B.1所示。

B.1 桑天牛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

方法

所用药剂

操作方法

适宜时间

适宜虫态

适用林分

毒签法

磷化锌毒签

在每头桑天牛的倒数第1个排粪孔中插入一枚毒扦,毒扦插入深度要达天牛蛀道的横截面上,折断留在外面的细木棍,然后将排粪孔处用泥封严。

3月下旬至10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到化蛹前均可防治,以45月份最好。

幼虫

受害林分树干高度较低,最新排粪孔高度在4m以下,人借助登高器具可以方便操作为宜。用于大面积防治作业。

排粪孔加药法

选用低毒、低残留具有触杀或熏蒸作用的农药种类。如40%氧化乐果乳油,40%甲胺膦乳油,80%敌敌畏乳油,20%杀灭菊脂乳油,2.5%溴氰菊脂乳油等。

将药液注入每头天牛的倒数第二个排粪孔,每孔注入药液35ml,农药使用浓度为40%氧化乐果乳油、40%甲胺膦乳油、80%敌敌畏乳油100150倍,20%杀灭菊脂乳油2030倍,2.5%溴氰菊脂乳油500800倍。

3月下旬至10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到化蛹前均可防治,以45月份最好。

幼虫

受害林分树干高度较低,最新排粪孔高度在4m以下,人借助登高器具可以方便操作为宜。用于大面积防治作业。

枝干喷药法

绿色微雷(1.8%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

向受害树木的枝干等桑天牛喜产卵的部位均匀喷施绿色威雷200倍液。

7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成虫期。

成虫

适宜喷雾器射高能够达到的所有林分。

打孔注药法

选用具有内吸性的胃毒剂农药,其有效成分可借助树液流动进行传导。如40%氧化乐果乳油、40%甲胺膦乳油等。

在树干基部打孔,孔道向下方倾斜,防止注药后药液外流,打孔的数量根据树干基径的大小而定,一般每8-10cm基径打一个注药孔,注药孔要在树干基部均匀分布,每个注药孔的溶积为8-10ml,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甲胺磷乳油20-30倍液.

3月下旬至10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到化蛹前均可防治,以45月份为最好

幼虫

适宜林木高大,最新排粪孔在4m以上,采用其它方法操作不便的用材林分。

补充营养寄主防治

选用绿色微雷(1.8%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40%氧化乐果乳油、40%甲胺膦乳油

向补充营养寄主喷施绿色威雷2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倍液。

7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成虫期。

成虫

有无法清除的补充营养寄主植物的林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