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1、电视中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读作 le(四声,快乐的乐),而不读 yue(月)。
2、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氰胺”二字读音作“晴按”,而不读为“青安”。 3、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4、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裹”,实际上是把繁体字里外的“裏”误用了。 5、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和“阻击”,二词的意思是有明显区别的,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6、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和“盈利”。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7、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在句首作状语用时,应该用“其间”,而不是“期间”。 8、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是:望其项背。其意是说明距离不大,而经常被用作说明距离悬殊。 9、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存款准备金率。经常把其同“存款准备金利率”混为一谈。 10、《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经常被误解为“索引派”。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识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其中前述“北方话”,亦称“北方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当代学术名称为“官话方言”。
普通话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
大陆官方:普通话
台湾官方:国语
东南亚华人:华语
学术界:现代标准汉语
当初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曾经有人对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有以下解释:新中国推广的普通话,和封建统治者通行的官话不同。我们推广的普通话,是让群众在学好自己的语言的基础上,掌握而用来的交流工具。在旧社会,一些官僚拿他们定下的官话,作为“特权的语言”,凌驾于群众的语言之上,要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的统治教育,认可他们的官僚制度。这个时代不会再来了。我们新中国的干部,南下要学习群众的语言,放下官架子,和人民群众走到一起。普通话只用于交流工具,任何行政命令都不可以限制人民群众说自己的语言!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27)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1、普及普通话,规范社会用字,推进“五城同创”;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
3、规范社会用语用字,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新形象;
4、普及普通话,推行规范字,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5、普通话是公共服务人员的第一职业语言;
6、全体市民行动起来,把普通话作为第一交际语言、第一工作语言、第一服务语言;
7、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8、树立公共服务行业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9、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0、普通话——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和交流工具;
11、普及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2、普通话是您出行的第一名片;
13、人人学讲普通话,个个争当文明人;
14、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5、普通话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伴,与文明同行;
16、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17、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18、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用规范字;
19、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20、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21、方言土语难通话,心心相融普通话;
22、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
大陆的规范汉字
在中国大陆,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而“不规范汉字”则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里面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是:
选用字
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所收的正体字为规范字,相对的异体字为不规范字,除姓氏和某些特殊场合外,不再使用。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都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提出的异体字作了修订。
简化字
在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规范字,对照的繁体字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止使用。
新字形
在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所收的新字形为规范字形,相对的旧字形为不规范字形,一律不再使用。
另外还有:《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和经国务院批准更改的地名生僻字等。
|
|
来自: 鲤鱼山九龙门 > 《主题阅读: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