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陪臣执国命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28

8陪臣执国命

【原文】奚谓离内远游?昔者齐景公1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2杀关龙逢3而纣杀王子比干4,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5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故曰:离内远游,则危身之道也。

【译文】什么叫做离开内宫到远处游玩?从前齐景公到渤海去游玩而且玩得很快乐,就向各位大夫发布命令说:“建议回去的就处死。”大夫颜涿聚说:“大王游海而且很快乐,但臣子中如果有阴谋图国的人啊,大王虽然在这里快乐,到那时又怎么能得到快乐呢?”齐景公说:“我发布命令说:‘有建议回去的就处死。’如今你违犯了我的命令。”于是拿起长戈要杀他。颜涿聚说:“从前夏桀王杀关龙逢而商纣王杀王子比干,现在大王虽然杀我使我成为第三个忠臣也是可以的。我的建议是为了国家,并不是为了我自己。”于是伸出脖子向前说:“大王请打杀吧!”齐景公便丢下长戈急忙驾车回国了。过了三天,听说国都内已有人不让齐景公回去的谋划。齐景公之所以能拥有齐国,是靠了颜涿聚的力量。所以说,离开内宫到远处游玩,那是危害自身的道路。

【说明】本节是对第七种过错的举例说明,这种事历史上发生的也很多,秦始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韩非在前面的篇章里也说过,君臣之间不是靠爱来维系,而是利益起主要作用,一旦形势对大臣有利,大臣就会取而代之成为君主。这种事在春秋时期发生过很多,孔子一再提到的“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说的就是这种事。

——————————————————

【注释】1.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47490年在位。《孟子·梁惠王下》:“昔者齐景公问於晏子曰。”

2.桀: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局面,到十四王孔甲时,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3.关龙逢:夏桀王的臣子,因谏诤夏桀王而被杀。《荀子·解蔽》:“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韩非子·难言》:“关龙逄斩;苌弘分胣。”

4.比干: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韩非子·难言》:“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

5.内:(na纳)《礼记·月令》:“无不务内。”《孟子·滕文公下》:“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荀子·臣道》:“时关内之,是事暴君之义也。”《韩非子·扬榷》:“内索出圉,必身自执其度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赵不内。”《史记·项羽本纪》:“欲止不内。”《说文》:“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这里用为接纳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