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蠡(四)

 喻中玉 2010-12-28
 
范蠡(四)

范蠡(四)

对于家乡南阳来说,范蠡顶多可称作一个成功的外出“打工”人员,他在河南老家基本没什么作为。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在今日的南阳,与范蠡有关的名胜古迹并不很多,宛城区的范蠡祠尚在筹划重建中,而淅川县的范蠡公园、内乡县的商圣苑,也只是近年修建的。

与此对比鲜明的是,在范蠡建功立业的吴越之地,与他相关的遗迹和纪念性建筑则为数众多。在浙江北部——昔日的越国故地,范蠡选址、规划、兴建了该国都城,这座城曾长期被称为“蠡城”,后来其名字多次变化,如今叫做绍兴。据绍兴政府网站介绍,自范蠡始建后,该城千百年来代有修缮,但城址未变,格局依旧。时至今日,人们还认为该城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杰作。在当地,人们认为绍兴的采石业、养鱼业都是范蠡所开创。在江苏南部——当初吴国的故地,与范蠡有关的遗迹和故事也很多。无锡随处可见范蠡的踪迹——蠡河、蠡桥、蠡园等,据说无锡人不吃鲤鱼,只因为“鲤”与“蠡”同音。而在当初的吴国都城、今日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范蠡所留下的影响也十分深刻。苏州城北有“蠡口”,相传当初范蠡偕西施于此隐迹,后由此入五湖。在苏州人的传说中,著名甜点冰糖莲心羹,是范蠡为西施所创。据说在苏州,几乎人人能讲吴越故事,茶馆酒肆之中,他们向外地人介绍的重要内容,就是当年的伍子胥、范蠡、西施……

吴越大地上,范蠡无疑曾创下奇功伟业。当勾践兵败会稽、穷途末路之时,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的断言,提出应“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献出一系列的战略构想,也谋划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后来勾践“卧薪尝胆”的复兴之路,主要就是范蠡筹划。范蠡善观大局,洞察局势,谋划长远,他提出国家的不同时期应分别遵循“天道、人道、地道”,强盛应戒骄逸,处安有备;衰弱则应暗中图强,待机而动,转弱为强。范蠡还是用兵奇才,《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可惜早已失传。在吴越战争中,他身为越国统帅——“上将军”,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那场旷日持久、大起大落的吴越争霸,比拼的既是耐心、韧性,又是智慧和胆魄,越国笑到了最后,成功的是勾践,而成就勾践的,无疑是范蠡。

末路勾践重用范蠡。公元前511年,范蠡与知己文种一道,告别白河,跋山涉水数千里,来到位于今浙江北部的越国。当时的越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与楚、吴两国的关系极其微妙。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范蠡和文种放眼天下之后,将自己的生命和前程“押”在此地。吴、越本来都是楚国的属国,其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原本比较落后。那时的楚国则十分强大,屡屡问鼎中原,欺凌诸侯,与晋国争夺霸权,令中原诸国十分头疼。而就在此时,楚国内部却屡屡发生剧烈内斗,致使国家动荡、人才外流,正是范蠡和文种两个楚国人,最终导致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先是申公巫臣偕美女夏姬叛逃到晋国,献计联吴攻楚。晋遂派巫臣到吴国,教吴人以射御乘车和先进的战术,使吴叛楚。吴国从此开始伐楚、伐巢(今安徽瓦埠湖东南)、伐徐(今江苏泗洪南),令楚国陷入两线作战、疲于奔命的窘境。“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在范蠡、文种入越前11年,楚国又杀忠臣伍奢、伍尚,酿成历史上一大冤案,迫使伍子胥出逃吴国。公元前506年,吴军在伍子胥、孙武的率领下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攻进楚国经营200年的郢都,致使楚国险些遭受灭国之祸。而在此之前,为了制服吴国,楚国模仿晋国的做法,大力扶持吴国南方的越国,使越国也强大起来,其国君允常至此始称王。在历次战争中,越国的部队积极与楚军配合,这次楚国遭受灭顶之灾,越国也及时出兵攻吴,有力地牵制了吴国,并最终与秦国援兵配合,保住了楚国。尽管如此,楚国还是受到空前的创伤,而吴国则取代楚国成为南方大国。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范蠡和文种已到越国五年,但他们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因为这时他们还没有得到越王的信任。刚到越国的时候,越王允常倒是对他们青眼有加,“与言尽日”。这让越国权臣石买大为嫉妒,他进言道:“炫女不贞,炫士不信。这两个人穿过那么多国家,跋涉千山万水,没有召唤自己送上门来,大概并不是真的贤才。那么多诸侯都没有重用他们,大王您也应该明察。”遭到排挤,范蠡只好等待机会,范蠡退而不言,游于楚越之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多年。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时常被越扰乱的吴国自然不会放过机会,迅即兴兵攻越。但面对刚刚即位的勾践,吴国并没有占到便宜,两军对阵,勾践派出一队勇士,走到吴军阵前,并不冲杀,而是报数般一个接一个挥剑自刎。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越王好勇,而民不惜死”,如此这般,令吴军将士看得目瞪口呆、心惊胆战,越国伏兵乘机从两侧掩杀过来,吴军大败,阖闾本人也被射中大脚趾,不久伤口感染而死。阖闾之子夫差即位后,立志为父报仇,他大力整饬军旅,积极备战。他派人朝夕立于庭门,每逢他出入,就向他发问:“夫差!你忘记越王的杀父之仇了吗?”夫差即大声回答:“啊!我怎么敢忘记!”勾践见夫差励精图治,积极备战,非常焦急,想先发制人,于公元前494年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发起进攻。夫差以伍子胥为大将,率精兵迎击越军,双方激战于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吴军耻丧先王,誓死图报,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夜间布置了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只闻越军杀声震天,遥见夜幕中火光连天,顿时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夫差亲立船头,秉桴击鼓,令全军勇气倍增。恰逢北风大起,波涛汹涌,吴军大舰顺流扬帆而下,俱用强弓劲弩,箭如飞蝗。越兵无法抵敌,大败而走。勾践搜罗五千残兵,退到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绍兴)死守。转瞬间,越国已到穷途末路。

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范蠡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其实在勾践这次出兵之前,范蠡曾多方劝阻,他向勾践进言:“圣人顺着天时行事。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现在您没有等到国家殷富,就要采取过分的举动;对方没有天灾人祸,就要挑起事端。这样违背天意,必将危害国家,损害自身。”勾践听不进去这话。范蠡又进谏说:“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做过分的事情,是上天所禁止的。首先挑起战争,绝不会有好处!”勾践已经很不耐烦:“不要再说这些惑乱视听的话了,我已经拿定主意!”被吴军团团围在会稽山上,勾践想到了范蠡当初的话,派人叫来他,惭愧地说:“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就在这样沧海横流的危难之际,范蠡显出了英雄本色。

设计“卧薪尝胆”之路。“卧薪尝胆”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勾践兵败后立志要报仇雪耻,他夜里睡在柴草上,门前悬挂苦胆,出入尝之,以此激励斗志,不让时光磨灭内心的伤痛。其实,“卧薪尝胆”只是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一个细节,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次兴越灭吴的报仇过程持续了20年,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复兴事业中,“卧薪尝胆”具有象征的意义,因此才成为人所共知的典故。为了生存,失败后的勾践忍受了极度的耻辱。而这种别无选择的生存之道,正是范蠡给与勾践的指导。会稽山上,走投无路的勾践询问范蠡:“为之奈何?”范蠡从容答道:“国家将倾覆,只有顺从‘人道’,才能转危为安。”勾践问:“该如何去做?”范蠡答:“应该用极谦卑的辞令、极恭敬的礼节,带上珍宝和女乐,去向吴王求和,用高贵的名号推崇他。如果这样还不行,君王那就只有亲自去做他的奴仆。”勾践听从了这个建议,派文种前去讲和。文种开出了最为屈辱的条件,只求能保全越国。夫差有所心动,但伍子胥站了出来。这位与范蠡同样清醒的智者看得分明:北方的中原诸国,吴国就是打下来也占不住,而越国与吴国土地相连,国情近似,是最好的吞并对象。况且,“一山不容二虎”,越国是吴的心腹大患,两国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敌。在伍子胥的劝说下,夫差放弃了讲和的念头。随后文种再次前来,他找到了吴国的太宰伯,送上8个美女,并且诱惑说以后再送8个更漂亮的来。伯也是楚国叛臣,很有军事才能,但政治上是个十足的糊涂蛋。于是他向夫差进言:“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这话是有说服力的,在春秋时代,古风尚存,征伐往往不以灭国为目的。这时夫差也被越人的谦辞卑礼弄昏了头,不顾伍子胥的劝阻,答应不灭掉越国。按照约定,勾践要亲自到吴国侍奉夫差。临行前,他对范蠡说:“你替我看守国家吧。”范蠡回答道:“在国境以内,治理百姓的事,我比不上文种;在国境以外,对付敌国,需要当机立断的事,文种也比不上我。”于是勾践就让文种留守,自己带着范蠡去了吴国。三年后,范蠡谦辞卑礼的一套完全生效,夫差完全不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放回了勾践君臣。越国的复兴之路从此正式开始。一回到越国,勾践就向范蠡请教:“现在要妥善处理政事,该怎么办呢?”范蠡说:“处理政事应顺从‘地道’,顺乎自然。只有大地能包容万物成为一个整体,生长万物,畜养飞禽走兽。时令不到,不能勉强万物生长;功夫不够,也不能勉强图谋大事。君王应和百姓一样从事耕织,不让百姓旷时废业,让他们富足起来。在天时来到之前,专心安抚和教育民众,等待时机的来临。”“卧薪尝胆”其实都是勾践业余时间干的事儿,在上班时间,勾践和他的妻子亲自耕织,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决不吃,不是妻子织的布决不穿。越国十年不向百姓征收赋税,每家百姓都储存了三年的口粮。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繁衍人口,规定不允许“姐弟恋”,年轻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同样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问罪,男子到了二十岁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孕妇到了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如果生男孩就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就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同时规定,嫡子为国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去他家三个月的徭役,并且也一定像埋葬嫡子一样哭泣着埋葬他。以此激励百姓为国尽力。越国的百姓富裕起来,他们十分感激,一再请求为国君雪耻:“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之中受屈辱,如今越国已经有了力量,请允许让我们报这个仇吧!”勾践对此一再辞谢,将这种情绪蓄积起来。其实勾践早就有心起兵,却被范蠡拦了下来。范蠡积极备战,却不轻言战事。

如今浙江北部,还有金鸡山、豕山、航坞山等地名,相传或是当年越国军队养鸡、养猪的基地,或是造船场所。范蠡还请来越女等“武林高手”,教授士兵击剑和箭术。整个越国像一张引而不发的强弓,指向北方。但吴国还被蒙在鼓里。范蠡找来西施送给夫差,整个越国继续讨好吴王,不断送去享乐的器物,以及大量建造亭台楼阁的木材,这些木材堆放在灵岩山下的河道里,那个地方现在还叫木渎。夫差完全不把越国放在心上,一意北上,力图称霸中原。他组织民力,修筑邗沟城(江苏扬州),基本上建成了沟通江淮的一段运河。然后杀掉阻拦他的伍子胥,挥师北上。公元前482年,夫差在两败齐国之后,大会诸侯于黄池(河南封丘西南),与晋争做盟主。而偌大的吴国,仅留下太子友及老弱残疾留守。

范蠡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当即建议起兵伐吴,一场强弱逆转的好戏上演。公元前511年,范蠡和文种一道,告别白河,不远数千里到达位于今浙江北部的越国,辅佐越王勾践治国安邦,最终在吴越大地上创下了奇功伟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