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之最』中国超级工程——贵州晴隆24道拐

 红尘精灵 2010-12-29

  

中国超级工程 贵州晴隆24道拐


  

  历史充满迷人的巧合,地理从来不是限制历史故事发生的因由。因历史的发生、演变,文化的交流、互动,产生了人类穿越地理的文化交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晴隆和世界的交往便留下了一条历史的弯道“二十四道拐”。这次地理的跨越是贵州文化交流的一次文化穿越,也是晴隆文化交流的历史性穿越和发展话语重构。

  今天,在现代化语境中,当晴隆人再次轻轻拾起历史的记忆时,世界发现晴隆,晴隆发现了自己。晴隆再也不是满足于传统农业和工业为基储简单追求GDP的小县。当晴隆以现代发展的视野审视自己时,他们要重构发展远景,重塑发展模式,像经营全国典型种草养羊模式“晴隆模式”一样,围绕“二十四道拐”为核心的世界级文化遗产,打造文化品牌,助推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文化地标:从27°到60°的穿越

  北纬27°在贵州,北纬60°在美国。晴掳二十四道拐”被称为“史迪威公路”的标识,在二战期间成为美中文化交流互动的历史见证。今天,晴隆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级文化遗产的?

  晴隆县居川、黔、滇交通要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风淳朴,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由于晴隆曾经相对封闭的地理区位和发展的相对滞后,使民众的生产、生活保留着更多的农业社会的自然、古朴的状态,原汁原味的民情、民俗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都成为一种尚待开发的“富矿”。三宝彝族乡常年流行的无伴奏女子群舞《阿妹戚托》以足传情的特殊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令世人震撼,被誉为“东方踢踏舞”,从大山深处走上了省级舞台、国家级、甚至世界舞台,更是大山深处的晴隆县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晴隆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苗族原生态舞蹈《板凳舞》、《芦笙舞》舞姿优美、舞曲动听,布依小打音乐源远流长,演奏风格自成一体,韵味久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