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淹溺急救

 金鑫墨 2010-12-29

 


淹溺的发生过程及其原因:


淹溺,俗称溺水,是在游泳或失足落水时发生的严重意外伤害,是青少年(尤其农村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
淹溺发生之初,因在水里挣扎而导致呼吸道和消化道少量进水,呼吸反射性暂停,但此时神志清醒,动作则已十分慌乱。接着因缺氧而重新呼吸,使水入肺而引起呛咳,同时胃发生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则进入气管阻塞呼吸造成窒息。一旦出现窒息,神志会越来越不清醒,很快出现昏迷,继而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但仍有微弱心跳和呼吸。如果这时仍得不到及时抢救,将于 23 分钟内死亡。
   
溺水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各阶段症状决定着急救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也预示着溺水本人的不同预后。为什么淹溺以青少年为多见呢?原因是: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
   
水下出现四肢(尤其大小腿)痉挛、抽搐,以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出现原因,一是未作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遭寒冷刺激;二是游泳时间过长,使体内二氧化碳丧失过多而引起。
   
在非开放水域游泳,被水底水草缠绕,或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缺乏安全观念,伙伴间嬉戏、打闹无度,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使溺水者失去救治时机。平素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游泳中因冷水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等等。


淹溺的急救


从发生淹溺到死亡,平均历时 412 分钟;加之青少年们常背着家长、老师去非开放水域游泳,而现场救治条件常极差,所以,发生意外后既争分夺秒又采取正确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同伴在水中挣扎,要毫不迟疑前往抢救,同时召唤其他伙伴协助。如身边有绳索、木板或其他不易下沉的物件,可抛给溺水者,再拖其上岸;游泳技术较好的,可迅速绕其背后,抓住头发或夹其腋窝,以仰泳方式将溺水者救出水面。
救到地面后,立刻将其平卧,解开衣带,清除口鼻等处泥沙杂草,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及时控水也很重要。抢救者单腿半跪,将溺水者头朝下、肚皮贴在自己膝上,使肺、胃内积水排出;或将溺水者扛在肩上,腹部置救治者肩峰上,边快步走动边控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人工呼吸作用。
控水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当控水作用不明显时,应抓紧时间采取其他急救措施。例如,一方面作人工呼吸,一方面作胸外心脏按压,两者协调进行(即平均吹一口气,按压心脏 45 次),最好由两人协调配合进行。若溺水者牙关紧咬,也可将人工呼吸方式由口——口改为口——鼻,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应持久地坚持下去。因为相当多的溺水者此时处于“假死”状态,被救希望仍很大。
上述抢救应就地进行以免因送医院而延误时间,同时,应尽快和医生取得联系。医生在抢救过程中会酌情使用强心药和呼吸兴奋剂,对尽快纠正呼吸循环衰竭常有很大帮助。


淹溺的预防


预防青少年发生淹溺意外事故的根本措施是反复加强游泳安全教育,对游泳锻炼加以严密组织,积极引导,并设置现场救护员。
游泳前作好充分的预备活动;游泳中根据自身的体力合理安排时间,在饥饿、疲劳时不宜下水。
凡曾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疾病、肺结核和癫痫等慢性疾病的青少年,在参加游泳活动前,必须征询校医的意见,并通过认真的健康检查,以除外游泳活动的各种禁忌症。天然游泳场所必须设置深、浅水区的醒目标志,清除淤泥杂草,填平陷
泥坑等,以消除隐患。未勘查的湖泊、河流、水塘坚决不要私自下水。 经常参加游泳活动的青少年均应学会在发生游泳意外情况时的自救方法
和对溺水者进行急救的基本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