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丝石双头瑞兽鉴赏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2-29
红丝石双头瑞兽鉴赏
作者:周口 李全… 文章来源:国宝中国 时间:2009-12-23 15:10:44

  前言:陶瓷的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这是由陶瓷的特性决定的。一件件作品,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陶瓷文化的旋律。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缤纷,有的本色自然,构成一部无与伦比的摄人心魄的中国陶瓷文化大型交响乐曲!

  河南省周口市文物商店现收藏有一件唐宋时期的石雕珍品——双头瑞兽。(如图)该石雕石质赤黄,红丝纹萦绕石兽,通高18厘米,长23厘米;两只瑞兽的头部朝天,分别扭向左右,并卧于一圆形石座之上。左边的一只后右腿呈起立状,右边的一只右后腿同头部左耳相连接,像在梳挠皮毛。通身浑圆丰满,下颌均有胡须。圆座直径22厘米,高4厘米,平底。瑞兽外形似狮,张嘴扬颈,四目怒睁,它们仿佛遭受到袭击,要振奋欲跃一样。刻工采用圆雕,刀法简阔流畅,勾勒有力,刻划入微,形体生动,仪态动人,具有高度的写实性,显示出古代石雕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2007年9月1日,河南“大河鉴宝·周口行活动”专家组的成员也对这件器物分别进行了鉴定,专家认为此物系唐宋时期的镇席。

  这件文物是周口市文物商店于2006年5月从民间征集而来,征集地点为河南扶沟县崔桥镇古城村。据当事者回忆,此物为祖传之物,已供奉承传了好几代人。文化大革命破除“四旧”时,当事者的父亲由于年轻气盛,进家就用木棒槌砸这件石雕,致使两只瑞兽后腿部小残。经家人反复劝阻,此物得以幸免并将其藏匿。当事者的邻居、高寿老人王耀魁介绍,这件石雕作品的确时间不短,他七岁(民国十八年)的时候,就在本地的寺庙里见过。

  据资料载,席镇从汉代开始流行。因为当时的席分编织席和纺织席。其中编织席中的凉席类大多以粗、细竹编成。与席同时使用的还有一种放在席四角的器物,为“镇”,用铜、玉、石做成。《文物收藏图解辞典》(李缙云

  于炳文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介绍:“铺席后,为了避免起坐时折卷席角,一般在四隅置镇。镇的质地有玉质、铜质、石质、铅质等。”有关资料也介绍,“镇席自汉代兴,明以后不见”。那么,根据这件石雕器物特征,被定为唐、宋时期的石镇席,有一定的道理。

  为便于读者诸君了解,特将史书关于狮子的记述一并录记于下,供参阅。

  据《后汉书·西域传》载:“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桓送来罕见的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所以,狮子在中国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出现的,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狮子在中国交了如此好运,也得益于汉时佛教传入中国。《灯下录》云:“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所以佛教徒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备加崇拜。五台山的许多寺庙里,都供奉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传说这位专司人间联盟智慧的文殊菩萨是骑着狮子首先来到五台山显灵说法的。狮子有了这等的威严,汉唐时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使人产生敬畏的心理。这时的石狮子还没有进入民间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与后来守卫大门的石狮子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石狮子雕像下面没有高大的石头台座,这在汉、唐古石狮遗物中可以明见。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当属四川雅安县高颐墓前的石狮子,系汉时遗物。宋、清两代搜集到的周代铜器的精绘印本中,也有狮子的立体形象。

  在石狮雕刻中,由于中国的雕刻师采用传神的创作方法,将石狮子雕刻得异常逼真,石狮子完全被中国化了。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至唐代,石狮子雕刻艺术更是达到顶峰。石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驯……

  同时,参与鉴定的专家认定:这件石雕作品的材质系珍贵石材——红丝石。

  红丝石产于山东青州,品种主要有紫红色、猪肝色、黄色等。有的兼有灰黄、红等色丝纹,纹理千姿百态,色彩艳丽,其状不一;有的似云水,似月晕,亦似花卉;似鸟兽,似人物,又似山峰;还有的中间夹杂石英,像断而不裂的冰纹;有的具有绿色的石眼,或金黄色的条带,以及闪闪发光的紫筋,等等。虚幻神妙,变幻无穷,构成了红丝石特有的文采。

  这件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石雕作品,终于恢复了其“庐山真面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