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合理确定游标卡尺检定周期
1 引言 国家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即1999年第6号公告)中指出: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企业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的确定是企业自身的行为。但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检定周期是企业极为关注的问题。 2 检定周期确定现状 现行大部分的计量检定规程中对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规定:“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它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计量器具检定周期似具体情况而定;二是只规定了检定周期最长期限1年。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和计量检定部门对它产生了误解,认为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为1年,在检定证书的有效期限上多规定1年,企业也根据证书上的检定有效期限送检,结果给计量工作带来了误区。计量检定部门、企业不能仅本着经济,使检定费用尽可能最少而按检定规程中检定最长期限确定检定周期,还应考虑在这个周期内计量器具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最小,保证计量的准确可靠。 3 检定周期确定的方法 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同种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也可能不同,这主要同使用单位的使用频度、环境条件、维护状况等条件有关,但一般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做很深的研究。他们势必依靠专业计量技术机构对检定周期的研究,这也是我们专业计量检定部门责无旁贷的工作。笔者现通过对游标卡尺送检情况,对它合理的检定周期进行探讨和分析。笔者试通过对本地14家汽摩配生产企业在用的191只游标卡尺送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确定游标卡尺合理的检定周期。
表1
1.1最大似然估计法
依据JJF 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5.2.1经典法,构成似然函数: n
L=∏[f(Ii/2)]xi[R(Ii)]1-xi
i=1 式中:Xi= { 1,第i次检定不合格 {0,第i次检定合格 n——所观察到的检定样本数; Ii——第i次所观察到的检定时间。 按照可靠性函数R(Ii)为指数函数的假设: R(Ii)=e-λIi (2) n λ=X/(I-1/2∑XiIi) (3) n i=1 n 式中:X= ∑Xi , 所观察到的检定不合格总数;I= ∑Ii;所观察到的检定时间的总和。 i=1 i=1 表1数据代入(3)式得λ=34/(191×6—1/2×34×6)=0.03257 一般测量器具的可靠性目标R值取90%,λ=0.03257代入(2)式,得 Ii=3.2,即要求的检定时间间隔为3个月。 1.2增量反应调整法 增量反应调整法对检定时间间隔的确认,以及对所需调整的时间增量的确认都与调整前有关参量的选择与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JJF 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5.1.2增量反应调整法,14家汽摩配企业送检的游标卡尺检定时间间隔调整参照表2。
表2
从表2得知,上述14家企业中只有编号为7和编号为11的两家企业送检的游标卡尺合格率在90%~95%之间,仍执行6个月检定时间间隔,其余12家企业送检合格率均< 90%,检定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
企业送检的计量器具种类多,数量大,如果依据JJF 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的要求,每次检定分别计算每种量具的送检时间间隔,不现实,加上许多企业也没有专业的计量管理人员,更加不可能依据规定自行确定量具送检的检定时间间隔。从以上两种检定时间间隔确定方法看,增量反应调整法中每家企业的量具每次检定后时间间隔的调整大致与最大似然估计法中量具平均时间间隔相同,我们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本区域各类量具的合理检定时间间隔。 4 结 论 本文从游标卡尺实际送检情况出发,依据JJF 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的规定,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采用两种方法合理确定游标卡尺的检定时间间隔为3个月。3个月的时间间隔与通常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1年检定期限有很大差距,如果企业和计量检定部门给出的检定周期为1年,是不合理的,也很难保证量具仍然使用合格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建议计量检定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对机构所开展检定工作的量具的检定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给企业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检定周期。决不能不考虑量具使用的可靠性寿命,只依据检定规程给出一个最长检定期限,给使用者造成本量具在检定有效期内仍是合格的错觉,一旦使用者发现已失准,势必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希望检定规程在制定和修定时应对计量器具给出推荐的检定周期,而不应给出最长检定周期。 |
|
来自: kiawrw2008 > 《计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