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钓草边上的大鲫

 麦田守望者008 2010-12-30
自然水域垂钓经常会遇到杂草丛生和淤泥很厚的水下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底是影响钓获的关键因素,今天通过一次典型的钓草尖经历和大家共同探讨在这类环境下如何灵活准确找底.

  那是去年7月和一友到一处河叉钓鱼,此河叉宽不过三,五十米,长有几百米,个人承包,不放苗,以鲫鱼为主,小杂鱼很多,正当7月,水面蒲草丛生,水下杂草浓密,当地人都是蚯蚓传统钓,往往能钓得大鲫.

  我用商品饵,拉饵钓,没打窝,水深一米二左右.因为是钓鲫,我喜欢双饵调漂,最初是调平水钓一目,钓点下因为有水草,有时鱼饵被水草托住下不了底,浮漂露出水面好几目,打了几杆后鱼进窝,开始有小鲫鱼上钩,随着不断抛杆窝里的鱼越来越多,水面鱼星点点,偶有截口出现,但上的都是小鲫,观察鱼星大小感觉窝里应该有大鲫鱼,于是重新调整浮漂,把浮漂上的两粒太空豆留一粒定位,仍是双饵,减铅皮,调成一目,浮漂在原来的位置向下移了5公分左右,钓了一会不见效果,于是试探着一点点向下移动,又移了5公分后效果一下就出来了.

一两多到三两来的鲫鱼开始咬钩.问远处钓友的情况和我没调整时一样,几乎上的都是小鲫,把我的情况和他说了,让他也调整一下,情况同样有好转. 中午吃饭时我们俩仍然在谈这个话题,其实过去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只是没有从理论角度去总结.现在看来其中的道理是很明显的:要通过仔细观察,反复调试,准确判断水下情况,灵活调钓.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的判断是水下的水草比较浓密,但草的根部紧凑有一定空隙,草尖处成分散状基本形成草盖但比较松散,以至于钓饵能够通过草空落入草缝或水底.草的高度大约10公分左右.这样就只有小鱼能够进入缝隙中吃饵,略大的鱼是无法吃到饵的.这样判断的依据是通过观察浅水处水下水草的生长和在调钓中的反复试验得出的.基本符合钓点情况.当对钓点的水底情况有了正确的判断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通过微调逐步把鱼饵的位置调整到草尖处,让草尖成为我们要钓的底.这个底和原来意义上的底是有区别的,反应在浮漂上的信号也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的凌乱的,如果还是局限于我们喜欢抓的顿口就会失去很多中鱼的机会.由于在抛杆的过程中不断有饵料落入草空或水底,吸引了小鱼前去就饵,就增加了草尖处大鱼的就饵机会. 同样道理,我在钓碎石底时[主要是在淹没区原来有很多采石后留下的大大小小的石场,]也是通过岸边的石头大小来判断水下石头的的大小的,这个判断显然并不十分准确,还要通过微调来修正,以达到鱼饵接于石又游离于石缝之上的目的. 不会画图,只好用文字简单阐述一下,也不知道是否说明白,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的话,不胜欣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