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篮球赛想到联合作战

 ha6di 2010-12-30
当前,全军正大力普及联合作战知识,但不少人感到其较为抽象、深奥、不易掌握。若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篮球比赛同联合作战进行一番对比和分析,会发现二者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过程却有一定的相似性。美军前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就曾说过:“联合作战就像一支球队上场打球,是单个队员聚集在一起,去争取共同的胜利”。通过对篮球赛与联合作战的相似性分析,或许能更容易地对联合作战的本质与规律有所领悟。

    辩证看待地位平等。一般来说,如果球场上队员都具有较强的独立得分能力,那么队员在球队中的地位就难分高下,通常谁位置有利谁进攻。但就某次具体进攻而言,总有一名队员处于最有利位置,其他队员往往都会围绕这名队员主动创造有利条件,显然此时队员地位就不再平等。联合作战各军兵种间关系亦是如此。联合作战各军兵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总体上说各军兵种地位平等,但就某次具体行动而言,由于任务性质、军兵种能力等不同,各军兵种地位必然又是有主有次。因此,通常所说的联合作战各军兵种“地位平等”,是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是整体上平等而非细节上平等。

    善于挖潜合同作战。球队每名队员地位平等,能够调动队员积极性,抓住进球机会、提高进球几率,但球场态势的瞬息万变,同队队员间位置重叠等“冲突”现象时有发生。而每次教练精心布置一个战术后,队员间“冲突”几乎消失,协同效率明显提高。其实,教练布置的战术无非是明确规定了队员间的主从地位及其配合关系。如果把整个篮球赛比作联合作战,那么教练布置的战术或可理解为典型的合同作战。由此可见,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固然是基本作战形式,但合同作战仍有其独特优势。实施联合作战不仅不能否认合同作战,更要善于挖潜合同作战,通过局部的合同作战更好地达成整体上的联合作战目的。

    切实悟透体系破击。球场上各队无论采取什么防守战术,无非是想破坏对方的传切配合、干扰队员的投球上篮。如果把球队看作联合作战体系的话,破坏球员间传切配合就类似于体系破击中的“断链”,干扰队员的投球上篮就犹如体系破击中的“毁节”,“毁节”与“断链”是联合作战实施体系破击的两种基本手段。但球场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一方球员间配合被防死,但由于其球员个人能力较强,在对抗中仍占了上风进了球。这启示我们,体系破击中“毁节”与“断链”不可偏废,有时“节点”甚至更具威胁力和破坏性。体系破击不只是要瘫痪敌作战体系,更要有效摧毁其关键节点,彻底消灭其作战潜力。

    重视发展非常手段。篮球赛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球星”,“球星”常常能挽狂澜于即倒,创造出精彩绝伦的“绝杀”球。花重金“买进”几个超级球星,往往也是NBA球队提升实力的通行做法。“球星”就如同联合作战中的“撒手锏”。联合作战中各军兵种并驾齐驱没有“短板”,当然是理想状态和奋斗目标,但对于目前我军来说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我军实施联合作战更应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反观当前联合作战能力建设,既需要“取长补短”,但也要杜绝撒“胡椒面”式的平均用力。要找准特长与关键,建好建强“撒手锏”手段,以强项弥补短板,增强体系作战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