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OLLEI 35的一些不同版本介绍

 oiseau 2010-12-31

ROLLEI 35的一些不同版本介绍 - [ROLLEI 35]

2009-02-26

http://shioncolomi./logs/35753036.html

—编录自《中国摄影》2004年第2期《辉煌的Rollei 35》
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35mm相机各项性能的快速提高,以及胶片颗粒得到极大的改善,使得35mm相机替代又大又笨的双反相机的呼声日渐高涨。日本的奥 林巴斯公司从1960年开始发行Olympus PEN系列半格机产品,迅速占领了微型机市场。到1964年已累计销售PEN系列相机580万台。此时的禄徕公司关注到这种发展趋势,于同年推出了使用 16mm胶卷的Rollei 16s相机,为日后所生产的Rollei 35相机奠定了所需的技术基础。1966年禄徕公司适时推出了Rollei 35型相机,率先在高档微型机上使用了24×36mm规格的底片,以此在整个世纪中定立了高档微型机的标准。该机体积小巧(97×32×60mm)、重量 轻(370g)、设计独特。这部当时世界上尺寸最小的35mm相机的诞生,开始了Rollei袖珍相机的崭新历程,同时也开创了实用相机微型化的先河。
Rollei 35相机是由世界著名工艺师兼天才设计者海因茨·瓦茨科亲手设计出来的精品。该机机身的前面板上别出心裁的设置了光圈调节盘和快门时间调节盘,机顶设有追 针式曝光表,测光系统采用了高森的技术和元件,可以帮助获得准确的曝光。Rollei 35相机的快门时间为B门、1/2—1/500秒;采用40mm f/3.5镜头,光圈:f/3.5—f/22,大部分为卡尔·蔡斯(Carl Zeiss)的传统4片3组天塞(Tessar)结构镜头、少量施耐德(Schneider)镜头和一部分Rollei标记镜头。标有Rollei标记的 镜头,既有德国产的,也有新加坡产的,仍然采用天塞结构。该机目测调焦,最近调焦距离0.9m(调焦环上的刻度在制式上有差别)。Rollei 35相机,小巧精致,在手中把玩给人一种典雅、华丽的贵族气,即使不是摄影专业人士,观看此机也无不被它至今依然新奇的造型和精美的制造工艺所征服。

 

最初版本的ROLLEI 35,德国原厂造,特点是机背锁是近似于矩形,而不是后期的扇形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后期德产原型机,卡尔 蔡斯原厂天塞镜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德产原型机 黑漆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很多资料上说德产的ROLLEI 35序列编号3000201-3311000,我觉得有点出入。这应该是装配蔡斯原厂镜头的机器的编号。我见过很多部这个编号区域内号码靠后的机器后背刻 的是新加坡造,但是镜头和德国原厂一样,镜头编号也靠后。这么多部应该不会是巧合。我的理解是因为生产线转到新加坡后跟蔡斯购买的镜头还没用完,所以新加 坡产的最早的一批还是用的这个头。

 

1967年,禄来短期使用过蔡司Opton Tessar头,数量极少,极罕见!

借用其他网站的图片,我自己还没有收藏到这部

 

1971年开始禄来把135的生产线搬到新加坡工厂。

早期新加坡产的原型机,也是用的卡尔 蔡斯原厂天塞镜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72年底开始生产的原型机 用的蔡斯授权禄来自己生产的天赛镜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新加坡产原型机 黑色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新加坡产原型机 配施奈德的仙娜镜头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配施奈德仙娜镜头的黑机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1974年推出的Rollei 35 S应该是禄徕公司的里程碑。它采用了Carl Zeiss 5片4组Sonnar(松纳)结构镜头。35 S的命名是根据其采用Sonnar镜头的第一个字母S 而来的。禄徕公司此前一贯的做法是使用Carl Zeiss和Schneider镜头,或者前期采用前二者,后期型号在获得授权后在新加坡工厂生产带有Rollei 标记镜头的相机。但由于Rollei早在1971年就已经获得了Carl Zeiss的授权并投入了实际生产,积累了大量的制造经验。至1974年时,已到了该自己制造镜头的时候了。这样就诞生了镜头标记为Rollei HFT(HFT是指Rollei独有的高精密真空防反射增透膜)Sonnar 2.8/40 Made by Rollei的Rollei 35 S。禄徕公司首次在Rollei 35系列产品采用Sonnar结构、光圈2.8的机型,为今后机型改换使用Sonnar结构大光圈镜头打下了基础。Rollei 35 S的快门时间依然为B门、1/2—1/500秒,镜头:40mm f/2.8、光圈f/2.8—f/22,外型尺寸与Rollei 35相同,重量稍轻,为345g。测光元件依然采用CdS。
Rollei 35 S从1974—1979年5年间共生产了30万台,全部在新加坡生产。

ROLLEI 35S 银色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ROLLEI 35 S 黑色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1978年10月到1979年7月,Rollei新加坡厂生产了2个版本的Rollei 35s银色限量机型。

一种机身正面刻有橡树叶标记,是供应北美市场的。

另一种没有标记,供应欧洲市场。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国内很多文章里这部机身是纯银打制的说法是错误的。机身只是普通的材质,但是和其它机型相比它的饰皮是银色的,而且机身背后有一块纯银的板材,上面可以镌刻拥有者的名号。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关于这款限量版本的说法有2种,一说是为了纪念Rollei 35产量达到150万台,限量分别是北美版3000台欧洲版5000台。另一说是为了纪念第100万台ROLLEI35S下线,产量是各1500台。

 

禄徕公司在1974年同时推出了另一款系列产品Rollei 35 T。命名原则依然是采用Tessar的第一个字母T,以便和35 S区分开来。此机作为1971年在德国生产的Rollei 35的“克隆体”。机身前部加注“T”,性能、规格、外型尺寸与Rollei 35一样,但重量减轻为330g。

ROLLRI 35T 银色

ROLLEI 35T 黑色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禄徕公司在1979年推出了Rollei 35 TE。仍然采用CdS测光系统,但与Rollei 35及Rollei 35 T比较,改换了镜头定位锁定钮的位置(由机顶移至镜头右上方),在顶部去掉了追针式测光表,在取景器内多了LED显示曝光提示,同时测光窗向中间移动、窗 口增大,测光电池由PX625型1.35V水银纽扣电池改为5.6V柱型铅锌电池,位置也由打开机身盖从机内安装改到从机顶电池仓安装。
Rollei 35 TE与Rollei 35 T规格、尺寸并无大异,重量仍为330g。Rollei 35 TE在新加坡工厂共生产了3年,生产数量不详。

ROLLEI 35 TE 银色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ROLLEI 35 TE 黑色

照片暂缺

 

禄徕公司在1979年同时推出了Rollei 35 TE的姊妹机型——Rollei 35 SE。但Rollei 35 SE是Rollei 35 TE的提高版,是在Rollei 35 TE的基础上将40mm f/3.5 Tessar结构镜头提升为40mm f/2.8 Sonnar结构镜头。除此之外二者在结构上完全相同。Rollei 35 SE重量为345g。从1979年—1987年共生产了8年,全部由新加坡工厂生产。编号不详、生产数量不详。

ROLLEI 35 SE 银色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ROLLEI 35 SE 黑色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对于一些比较有收藏性的版本,我另外写了一个帖专门介绍

Rollei 35 中一些值得收藏的型号

http://shioncolomi./logs/47359997.html

 

 


历史上的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