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商场里什么商品最能吸引女士的目光,除了时装,可能就是琳琅满目的护肤品了。一年四季,女士们的护肤品都会出现在梳妆台上,而且还不停地变化着,理由是要跟上季节的变化,干了补水,脏了隔离,热了防晒……目的只有一个,像广告说的那样——让皮肤更白更嫩更年轻。
谁都知道,广告有可能是忽悠人的。可是,要说护肤品一点功效没有,那显然也不对。用了护肤品的脸,确实和不用不一样。问题在于,为什么会不一样?护肤品真的能让人“更白更嫩更年轻”吗?业内人士的专业解答,也许会让平时通过广告、说明书来了解护肤品,通过自己的感觉来选择护肤品的女士们大失所望。(本版皆为资料图片)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听起来很美妙成分才重要 护肤品广告暗藏玄机 听起来很美妙成分才重要 王卉(化名)是一家银行的职员,已经做到中层的她,对化妆品的要求很高。经过多年的精挑细选,王卉最后成为两个洋化妆品品牌的忠实拥趸者。 王卉告诉记者,她之所以选择这两个牌子,主要是其成分和性能让她放心。“都是天然成分,滋润美白的。你看它们的广告,很科学,也很实在。” 按照王卉的建议,记者特地关注了其中一个品牌的广告。这是一款著名的国际品牌,广告模特是个金发碧眼、衣着干净整齐的美女。广告中,美女始终保持端庄的微笑。对于产品的介绍,则是由悦耳的画外音完成的。 画外音称,紫外线、空气污染等因素,会导致皮肤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毒素,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它需要增强防御能力。然后,画外音又说,矿物质又称无机盐,在皮肤中能起到还原剂的作用,能够分解自由基和毒素;所以,皮肤需要直接补充更多的矿物质,来保持肌肤的健康与美;接下来,画外音继续讲述,介绍其产品中含有取自某个山区的温泉水,这种水中富含铁、钙、锌、锰等矿物元素,能有效激活皮肤的所有功能。最后,画外音介绍了几款该品牌的护肤产品,称其产品“蕴含温和无刺激的天然植物成分,能帮助皮肤回复最佳的pH值,感受无瑕透白的肌肤。”“萃取天然植物精华,深度锁水保湿,有效抵御外来刺激对皮肤的伤害,令肌肤水灵饱满。 这个广告看上去确实客观科学,贯穿其中的“自由基”、“紫外线”、“矿物质”一类专业名词,让人觉得该款产品的权威性不容置疑。画外音还使用了很多词汇,来形容使用这些护肤品后的感觉和效果,如“晶莹剔透”“亮白剔透”“获得均衡调理”,个个质感十足。 然而,谁都知道,真正能对皮肤起作用的,是护肤品的成分,而不是广告中宣传的美好感觉。所以,抛开广告中宣传的“水嫩透白”等幻觉,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护肤品的成分吧。
营养有益与皮肤吸收是两回事 成分看清了还不行 营养有益与皮肤吸收是两回事 记者选取了一款知名的化妆品,开始研读其中的成分。 这款名为“润白隔离乳液”的护肤品,说明书上显示,其主要成分是:海藻糖、熊果苷、石榴萃取精华、甘草萃取精华、芒果籽油、维生素e衍生物。 根据记者的了解,这其中的熊果苷,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据说可以脱色,阻断黑色素形成。石榴萃取精华、甘草萃取精华、芒果籽油,也是从植物当中提取的,具有润滑的作用。至于海藻糖和维生素e衍生物是什么,他们在护肤品中起什么作用,记者就有点搞不清了。为此,记者请教了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海藻糖是一种糖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可食用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如蘑菇类、海藻类、豆类、虾、面包、啤酒及酵母发酵食品中都有含量较高的海藻糖,在护肤品添加海藻糖,是因为它具有软化皮肤的作用。维生素e衍生物,则可以对护肤品内的一些成分进行改造,使得它们更容易穿透皮肤。 记者随即又找了其他几个品牌的护肤品,主要成分里除了木槿花提取物、桑白皮提取物一类的东西,还出现了“透明质酸”“硅石”“甜菜碱”“肌醇”“植物鞘胺醇”一类的物质。这些又是什么物质呢? 药科大学的专家告诉记者,“透明质酸可以从动植物身上提取,眼药水里就有这种东西,它具有保湿的作用;甜菜碱大都是人工合成,它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有乳化效果,可以促进吸收。另外的几类物质,也都可以从自然界提取。不过,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所有这些东西也完全可以依靠人工合成。” 专家告诉记者,在护肤品说明书中标示出来的成分,都可以称为营养品,对人体是有益的。这些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用来软化角质层,起保湿作用;另一种是用来脱色美白;第三种则是促进前两类物质被吸收。“但是,这些物质究竟能不能被皮肤吸收,效果会不会像宣传的那样,则另当别论了。”
脸上抹维生素C再多也无益 皮肤并非什么东西都吸收 脸上抹维生素C再多也无益 护肤品中的有益成分,最终能被皮肤吸收吗?我们的皮肤构造又是如何呢?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找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的王文惠副主任医师。 王医生告诉记者,人体的皮肤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又由五层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与真皮连接。真皮从外向内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二层之间并无明确界限。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其下与肌膜等组织相连,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健康的皮肤具有七大生理功能,即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代谢功能、免疫功能。皮肤具有吸收功能,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涂抹在皮肤表面的化妆品是有可能被吸收的。那么,皮肤的吸收功能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王医生说:皮肤上的角质层、毛囊和皮脂腺,还有汗管,都具有吸收的功能,“作为皮肤最外层的保护层,角质层相对比较坚硬,所以在很多护肤品里,都含有软化角质层的化学成分。” 如此说来,护肤品里的有益成分,是完全可以被皮肤吸收的? “当然不是,”王医生强调:“我们的皮肤有个特点,它容易吸收脂溶性物质,例如动物脂肪、凡士林 、植物油等。相对而言,水溶性物质就不易被皮肤吸收,比如维生素c,它广泛存在于各式新鲜蔬果、瓜果或水果中,进入人体后,的确可以起到减少黑色素形成的作用。可是,维生素c是水溶性物质,不易被皮肤吸收。有的人把黄瓜片贴在脸上,想吸收维生素c,也有人把维生素c药片碾成粉敷在脸上。这些做法,其实没什么用。” 在药物学上,为了帮助身体肤吸收水溶性物质,很多药物中会添加促渗剂,“所以,我们接触到的护肤品中,可能也会添加促渗剂,帮助皮肤吸收。”
皮肤老化是自然规律 护肤品抗衰老只是神话 皮肤老化是自然规律 既然有了促渗剂,是否意味着,只要使用优质的化妆品,我们就能像广告中讲的那样,拥有“晶莹剔透”的肌肤? 记者的这个问题,让王医生哑然失笑:“当然不是这样。要知道,皮肤对护肤品中的吸收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使用护肤品后,常常有一种错觉,觉得脸上很滑腻滋润,实际上,那是护肤品在皮肤表面形成的一层保护膜。真正能被皮肤吸收的,只是一小部分,吸收进去的成分,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也不好说。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皮肤每天都在老化,这是自然规律。 关于皮肤的老化,王医生从专业的角度,给记者做了说明。 人皮肤的老化,分为自然老化和光老化。所谓的自然老化,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逐渐衰老,这个过程一方面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另一方面,随着皮肤的新陈代谢,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也导致皮肤的衰老。皮肤的自然老化,是一种机体内部的老化,表现为皮肤松弛下垂,小细纹出现,皮肤干燥、变薄、失去弹性,出现的损伤难以愈合。 “不经常晒太阳的老人,他们的皮肤其实并不粗糙,皱纹很细很碎,这是典型的自然老化。这种老化,是无法逆转的,用多少化妆品都改变不了。” “而光老化的‘元凶’是日光,空气,灰尘等外在因素,其中,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最大。长期在户外活动的人,暴露在外的皮肤会严重角质化,颜色也会变深,还会长斑,皱纹比自然老化的要粗要深。”因此,常在户外的人,应该涂抹防晒霜;在干燥地区的人,可以使用保湿的护肤产品;风沙较大的季节,可以使用洗面奶,这些都能有效缓解皮肤的光老化。 那么,如果一个人在一间湿度适宜,环境很好的屋子里工作,也很少外出。那么,他(她)用不用护肤品,差别大不大?” 王医生的回答是:“几乎没差别。”王医生还建议,如果真有这么理想的环境,那最好不要用护肤品,“因为,有些护肤品中的化学成分,对皮肤的坏处大于好处。当然,你所讲的这种理想的环境,很难找到。因此,我建议还是要用一些保湿的护肤品,外出日照强烈时,也要用点防晒的。” 小心秘而不宣的成分伤害你 护肤品说明书也会表面光鲜 小心秘而不宣的成分伤害你 经年累月地使用化妆品,的确能够起到那么一点点抗皱美白的效果,可是代价和风险也是巨大的。因为那些有毒的成分,是不可能出现在护肤品的产品说明书上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护肤品说明,常常写的是“主要成分”,而不是“成分”。那么,那些秘而不宣的“非主要成分”,会是什么呢? 一位从事化妆品生产的工程师向记者亮出了一份“黑名单”,名单上的物质,广泛存在于包括护肤品在内的许多化妆品中,但是它们的名字,却很少在产品说明书中抛头路面。这份名单中的成员包括:激素、防腐剂、重金属、紫外线吸收剂、酒精、矿物油、对苯二酚、双氧水。 “位居前三名的是激素、防腐剂和重金属。激素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皮肤过敏、粗糙等症状。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或萎缩,甚至出现多毛、皮炎等症状。因此,如果某种化妆品见效特别快,一定要当心。为了防止变质,很多护肤品中都含有防腐剂,它容易造成皮肤过敏。不含防腐剂的产品只占护肤品品种的一小部分,而且对包装的要求非常高,保质期也短,要速拆速用。重金属则指的是铅、砷一类的金属,在香料和色素中都有,长期使用不仅对皮肤有伤害,还会伤害到神经系统。” 至于排名靠后的几个,该工程师告诉记者:“都是为了漂白皮肤或者收缩毛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医用成分,应该有严格的控制。用了含有这些成分的护肤品,一开始效果很好,白了嫩了。但时间长了,问题就出来了。还有,促渗剂的添加,也使得化妆品中的有毒成分,更容易被皮肤吸收。” 该工程师的话,让记者想起了今年3月,广东省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在接受一家媒体记者采访时,讲到的两句话,“无论哪种化妆品都含有化学成分,不可能达到纯天然。”“据我所知,某洋品牌的一款产品只加了一种天然成分,含量只有小数点后六位,但却被用来大炒特炒。” 的确,作为化妆品的一种,护肤品的本质就是化学品,广告中宣传的“纯天然”,说到底只是一种噱头。而那种使用了护肤品后的“美好感觉”,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错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