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的曹家嘴史前遗址,是由我国已故著名学者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夏鼐先生于1944年发现,他从发掘中得出了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的结论,理清了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的分期。曹家嘴史前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黄河流域史前文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掀开了我国田野文物考察辉煌的一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多少年来对它的保护不尽如人意——
谁为史前遗址的开发保护埋单 早就听说坐落在兰州西南郊区的“曹家嘴遗址”在考古界十分著名,然而久无瞻仰机会。日前,甘肃省公布了五个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田野文物,其中就有“曹家嘴遗址”,震惊之余,便于8月25日前去调查。当记者向七里河区委宣传部的马晓云部长说明采访意图,她便庄重地在介绍信上写上了,请相关单位予以接洽。此后,在七里河文化馆的帮助下,西果园镇政府负责文物保护的小康同志和记者进行了接洽。她说下午三点来同记者会面。记者感觉时间比较紧,便自己前往。中午时分来到青岗村村委会,大门紧闭。在村卫生所崔大夫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豆子泉主任的家。豆主任十分好客键谈,当下便开车送记者前往遗址调查。 遗址一片苍凉 汽车越过一道几近干涸的小河谷,向北面的山坡爬去。经过一道之字型山路停在了遗址前的台地上。在野草的掩隐下看到一块碑,上刻“曹家嘴遗址”,字迹用漆重新刷过,显得格外鲜红。扒开蒿草才看清碑下一行小字,“兰州市政府1981年立”。这是一处能俯瞰四野的台地。播种的庄稼已经收获,田地新近才翻过,松软的黄土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烘热的泥土气息。所谓遗址,其内容深埋在地下,表面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唯一能证明其特殊身份的就是那块碑了。台地上方是一面山坡,那块田地一直向东延伸,在地边的土崖上偶尔可以看到先民遗留的生活痕迹,碳灰、陶片、兽骨夹杂期间。山坡的西边塌下去了大半,可以看见最近有人在此取红土的痕迹。坡下一排简易的平房后面,堆积着大小几堆刚挖出来的红土。记者惊骇地问豆主任,他明显的感到事态的严重,拿出手机不停地拨打,查问原因,似在责问什么人,阻止其再到遗址取土。挖下去的半面坡已成危险的状况。再往前一点也许那里正是一处先民的房址或者窑址、炕址,它们的坍塌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损失。遗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是我们民族世代传承的命脉。也许这处遗址的坍塌将打破建立“文化公园”的梦想。这块遗址在经历了4500多年被我们发现是不易的,我们了解它的价值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文化瑰宝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田野考古学,是从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对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开始的。在此之前,许多国外学者在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些遗址的发掘。夏鼐先生无疑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同时也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者。1941年,学成归国的夏鼐开始在田野考古上大显身手。1944年在甘肃一些地方发掘齐家文化墓葬时,他从细微的发现中得出了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的结论,理清了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的分期。这对之后研究黄河流域史前文化的发展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后,他的论文《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正》在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杂志上发表,当即引起英国和欧洲学术界轰动。是甘肃的田野考古学出现的第一缕曙光,“标志中国史前考古的新起点,也意味着由外国学者主宰中国考古学的时代从此结束了。” 一个小山村的辉煌蓝图 青岗村的豆主任拿出一份他们制定的开发保护曹家嘴遗址的规划,记者翻看了几页,不由地为他们的勇气和开发建设的胆略而激动。规划说,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旅游资源更是大有潜力可挖,力争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让这里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规划说,由于环境所限,这里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古迹、风景名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一定要抓住大好机遇,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把旅游开发的事业搞好。让曹家嘴史前遗址斐声中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