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传统文化网站 2011-01-04

16、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原文】三虱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1而食之。彘23,人乃弗杀。

【译文】三只虱子互相争辩,有一只虱子从它们旁边经过,说:“你们这些争辩者在说什么?”二只虱子说:“我们在猪身上争夺肥饶的地方。”这只虱子说:“你们也不担心腊月来到用茅草烤猪,为什么要在争夺肥饶方面担心呢?”于是这些虱子便聚在一起吮吸猪血。猪消瘦了,人们就不杀它了。

【说明】这是一则寓言,说的不仅仅是韩非那个时代的人,而且更是在讽刺我们今天的人类。如今我们还在地球上无休止地争夺肥饶之地,由于我们的互相争夺,地球环境已变得非常恶劣,这个地球如果不存在了,我们的争夺还有意义吗?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

【注释】1.母:即指虱所寄生的母体——猪。

2.彘:(zhi至)《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礼记·月令》:“食黍与彘。”《荀子·荣辱》:“乳彘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彘肩。”《小尔雅》:“彘,猪也。”《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3.臞:(qú屈) 《尔雅·释言》:“臞,瘠也。”《韩非子·喻老》:“未知胜负,故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何臞也?”《史记·司马相如传》:“形容甚臞。”《说文》:“臞,少肉也。从肉,瞿声。字亦作癯。”这里用为消瘦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