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启示录——虚伪的智慧

 阿臣哥 2011-01-05

   每一个乱世,都是弱肉强食的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适用于自然界,更适用于人类社会。不同的是,自然界物种比拼的是蛮力,而人类社会比拼的是智慧。中国的三国时期,就是人类的生存智慧发挥到极致的时代之一。如果说武将的立身之本在于披坚执锐,在战场上挥洒青春的汗水,文臣某事的立身之本在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么君主或者实际执掌权力的大臣的立身之本在于人格魅力。如果说真诚是一种美德,那么在乱世当中,虚伪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刘备

      在三国历史上,刘备可以说是把虚伪发挥到了极致。作为一位颠沛流离、胸怀大志的汉室后裔,为了实现所谓的除贼兴汉的伟业,他比任何人都想要得到安身立命之地。他难道不想接管徐州吗?只是没有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他难道不想取荆襄、取益州吗?当然想,但因为它们被同为汉室宗亲的刘表、刘璋占据着。攻取它们,是同宗相残,违背了封建道德。他不象曹操,每次夺人家地盘都有一个貌似正当的理由。打陶谦是因为陶谦的部将杀害了曹操的父亲;打吕布是因为吕布夺他的兖州,说起来曹操在打自卫反击战,攻打袁术是因为他称帝,就算袁绍以衣带诏之名讨伐他,他都要带上傀儡汉献帝,摆出一副御驾亲征的样子.这样一来,谁是正统,便一目了然。其实,乱世无义战,谁都想要多得地盘来便于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大家都想统一,但凭什么要由你来统一,其他割据的诸侯、军阀不服,于是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实用的、但本质上极其虚伪的“师出有名”这么一条潜规则。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有了名分,你的军队才是所谓的正义之师,你的军事行动才能得到其他割据势力的默许乃至支持。不懂得虚伪的董卓、吕布、袁术、袁绍相继在曹操猛烈的攻势下败亡,而刘备,正是因为他的的虚伪,他的“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心理才使他苟全性命于汉末乱世,最终建立了与魏吴三足鼎立的蜀国。

曹操

        在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的汉末乱世,能称得上奸雄的只有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的标签。当董卓劫持汉献帝迁都时,十八路诸侯只有他率领并不多的军队追杀穷寇,难道他真的忠于汉廷吗?不是的。他正是想借一次正义的战争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虽然失利了,但各路诸侯也被他的义举所蒙蔽。此后,曹操抓住机会,董卓死后,他借青徐黄巾之手杀死了兖州之主济北相太守鲍信, 后又击败并招安了这支曾经横行华北的威武之师,名正言顺地占据了兖州,剿灭了董卓残部并消灭了杨奉,从他手中夺得了天子。随后,他便借天子之名南征北战,统一北方,也为儿子曹丕窜汉自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曹操的奸诈虚伪,就没有曹魏这个政权,也不会有西晋的短暂统一。

诸葛亮

        一篇感人至深的《出师表》,让人认识了诸葛亮这位为中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丞相。然而,诸葛亮难道真的如此吗?不是的 ,很明显一点,作为君主,刘禅对军队没有可靠的控制权。诸葛亮难道不想像刘玄德说的那样自立吗?他也许考虑过,毕竟昏庸无能的刘禅反对北伐,成为他北伐中原的掣肘,然而,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政治家,他必须考虑到由此引发的负面效果。司马氏家族篡夺了曹氏的江山,引发了毋丘俭、诸葛诞、文鸯等掌握兵权的将军的相继反叛,孔明如果自立,内乱不可避免,魏国国力强盛,司马氏家族篡权的负面影响可以降到最低,蜀国可以吗?可以说,诸葛亮的虚伪保障了蜀汉后期的安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