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参数解读

 ShangShujie 2011-01-06

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参数解读 收藏

redis.conf配置选项如下
daemonize 是否以后台进程运行,默认为no
pidfile 如以后台进程运行,则需指定一个pid,默认为/var/run/redis.pid
bind 绑定主机IP,默认值为127.0.0.1(注释)
port 监听端口,默认为6379
timeout 超时时间,默认为300(秒)
loglevel 日志记录等级,有4个可选值,debug,verbose(默认值),notice,warning
logfile 日志记录方式,默认值为stdout
databases 可用数据库数,默认值为16,默认数据库为0
save <seconds> <changes> 指出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这个可以多个条件配合,比如默认配置文件中的设置,就设置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900秒(15分钟)内至少有1个key被改变
save 300 10  300秒(5分钟)内至少有300个key被改变
save 60 10000  60秒内至少有10000个key被改变
rdbcompression 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
dbfilename 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dir 本地数据库存放路径,默认值为 ./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当本机为从服务时,设置主服务的IP及端口(注释)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当本机为从服务时,设置主服务的连接密码(注释)
requirepass 连接密码(注释)
maxclients 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不限制(注释)
maxmemory <bytes> 设置最大内存,达到最大内存设置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当此方法处理后,任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注释)
appendonly 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默认值为no
appendfilename 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值为appendonly.aof(注释)
appendfsync 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默认值)。
vm-enabled 是否使用虚拟内存,默认值为no
vm-swap-file 虚拟内存文件路径,默认值为/tmp/redis.swap,不可多个Redis实例共享
vm- max-memory 将所有大于vm-max-memory的数据存入虚拟内存,无论vm-max-memory设置多小,所有索引数据都是内存存储的 (Redis的索引数据就是keys),也就是说,当vm-max-memory设置为0的时候,其实是所有value都存在于磁盘。默认值为0。

Redis官方文档对VM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当你的key很小而value很大时,使用VM的效果会比较好.因为这样节约的内存比较大.
当你的key不小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非常方法将很大的key变成很大的value,比如你可以考虑将key,value组合成一个新的value.
最好使用linux ext3 等对稀疏文件支持比较好的文件系统保存你的swap文件.
vm-max-threads这个参数,可以设置访问swap文件的线程数,设置最好不要超过机器的核数,如果设置为0,那么所有对swap文件的操作都是串行的.可能会造成比较长时间的延迟,但是对数据完整性有很好的保证.

有了VM功能,Redis终于摆脱了受内存容量限制的噩梦了,似乎我们可以称其为Redis数据库了,我们还可以想象又有多少新的用法可以产生.当然,希望这一功能不会对Redis原有的非常牛B的内存存储性能有所影响.

Virtual Memory User Guide http://code.google.com/p/redis/wiki/VirtualMemoryUserGuid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