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即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癣类皮肤病, 古籍称之为臭田螺、田螺疱,俗称脚癣、脚湿气、香港脚、运动员脚等。 中医称脚气为脚弱。《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风毒脚气方》:“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 据估计, 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 注意脚气病(一种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另一种疾病, 不要跟脚气(足癣)混淆。
病因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所引起的。真菌喜欢潮湿温热的环境,当皮肤一直保持在潮湿的状况,表皮尤其是脚掌最容易孳生真菌,当真菌大量繁植并入侵皮层,便诱发脚气。 脚掌潮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脚掌容易出汗;洗完澡或游完泳,没有确实把脚掌特别是趾缝擦干;穿着包得紧紧的鞋子如高筒运动鞋;穿着吸汗力差或透气不好的袜子;身处炎热或潮湿的环境。 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症状常见感染部位为脚趾之间,症状表现为局部瘙痒、皮肤起泡、剥落或龟裂,皮肤破损还会导致暴露的皮下组织肿胀和感染。感染还可能扩展到全身其它部位,如腋下、腹股沟等。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预防脚气感染最容易在黑暗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生。所以,当心公共更衣室等消毒不良的场合、勤换洗鞋袜、改穿透气性好的鞋子等都有利于防止脚气。
治疗一般使用抗真菌药,如咪康唑(mi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特比萘芬(又称兰美抒,terbinafine)等治疗;治疗时常采用外涂加内服的"1+1"疗法(如口服并外用比萘芬1周)。 可选用局部外用角质溶解剂如水杨酸。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