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建设

 小小星火 2011-01-06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建设

   ――学科中小学教学案例信息采集表(文字教案)

 

课题

(章节名称)

第二十八课《女娲造人》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初中七年级

学期

预计课时数

1课时

本案为其中第 课时

课型

阅读课

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3.通过默读、圈画、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4.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本文想像手法的运用上,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神话的特点(大胆、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方法突破上,将从分析女娲的形象入手,让学生感知神话特点;同时让学生比较阅读,体会想象,再让学生创作神话,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选择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文章浅显易懂,通过视频、图片等演示让学生直观把握文章。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通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设计者

何福平

职称

中一

所在单位

重庆市巫溪中学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建设

   ――学科中小学教学案例信息采集表(课堂实录)

 

课题

(章节名称)

第二十八课《女娲造人》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初中七年级

学期

预计课时数

1课时

本实录为其中第  课时

课型

阅读课

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本课(节)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3.通过默读、圈画、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4.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本文想像手法的运用上,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神话的特点(大胆、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方法突破上,将从分析女娲的形象入手,让学生感知神话特点;同时让学生比较阅读,体会想象,再让学生创作神话,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选择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文章浅显易懂,通过视频、图片等演示让学生直观把握文章。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通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讲授者

何福平

职称

中一

所在单位

重庆市巫溪中学

录制时间

20101216

录制地点

重庆市北培江北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