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实现教学目的、要求、原则的重要手段。语文知识教学除了运用讲述、谈话、阅读、练习等基本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运用以下具体方法:
一、温故知新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前后左右都有内在的联系,系统性、连贯性较强。因此,讲课时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衔接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由已知引入未知,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也可以通过提问或练习。让学生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然后从中引入新课、新概念。例如,我在讲到句子成分“定语”时,先问学生:“我们已经学过的句子成分有哪几种?”学生回答:“主语、谓语、宾语。”我又问:“谁能举一个有这三种成分的句子作为例子?”一位学生说:“老师讲语法。”(我板书这个句子后又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用符号划出了主语、谓语、宾语三个成分:老师讲语法。)我又问:“如果要把‘语法’说得明确一些,表明教什么语法,该怎么说?”一位学生回答:“老师教汉语语法。”我说:“很好,我们学过短语,‘汉语语法’是个什么短语?”学生答:“偏正短语。”我又问:“‘汉语’这个词加到‘语法’前面,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修饰限制作用。”我说:“应该说,起到了限制作用,把语法‘限制’在汉语的范围之内。那么,‘汉语’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句子的什么成分?”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字:“定语”。 通过提问和讨论,利用学生学过的汉语知识,引入新知识。这样教汉语知识,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以往学过的知识,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也获得了较深的印象。“温故知新”的方法可以用在引入新课时,也可以用在课堂讲解分析活动中,还可以用于练习指导。关键是要在备课时选好联系线索,把握住联系的“切入点”,并对讲述步骤和提问方式作出细致的考虑。 二、选材举例 语文基础知识都是可以从具体材料中概括出来的。在教学中,学生领会这些规律,必须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这一过程。这样,接触、分析语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是形成概念,理解语言规律的基础。因此,在备课和讲解时,要十分认真地选取和利用语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比较,找出规律,从而掌握知识。 采用语例,要注意质量和数量。举例要典型,又要联系语言实际,注意难易结合,正反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运用。 三、重视“操练” 语文知识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任何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一定要防止“学语言,不言语”的偏向,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手、脑、口、耳不停地活动,在运用语言的操练中掌握语言。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练式的方法,在教学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语言“操练”。 在准备新课时,应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预习,提出疑难,明确自己学习的重点。还可以要求他们温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做一些预习性练习。在听课时,应引导学生对语例进行认真的观察、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概括,明确概念,理解法则和规律。 语言操练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在巩固旧课时可以让学生操练,多做应用性的练习,在讲新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理解语文知识。
四、综合应用
语文知识教学,要着眼于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必须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体会别人的文章,检查自己的文章,把汉语知识变成帮助阅读,帮助作文的有用工具。 汉语知识教学,要与综合性理解、表达的训练配合起来进行。在学生还没有学过某种汉语知识的时候,遇见课文中涉及这种知识的语言现象,教师可以提出来,作浅显通俗的说明,为将来的讲解打下基础。若在学习课文时遇到某种语文范例,是学生学过的,就可以结合学过的语文知识分析课文。另外,在讲汉语知识时,也尽量列举阅读教材上的语言实例,作为分析对象。课文中有些句子,内容复杂,不易理解,如果通过语法分析找出句子的主干,把长句化短,学生对句子的意思就能一目了然,这样就培养提高了学生理解长句子的能力。运用语法知识去剖析语言结构和功能,对正确理解语义、学习语文技能都是很有帮助的。 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还必须把语文知识的教学与最富于综合表达特征的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在作文时,要多方面地、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全面反映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往往也暴露出运用语言方面的缺点和错误。联系这一实际,可以发挥汉语知识的应用效能,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纠正语言错误,在纠正语言错误的过程中验证和运用汉语知识。 在批阅作文和讲评作文时,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时,都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文字、语汇、语法、修辞和文体知识,去改正错别字,纠正用词造句方面的语病,改正修辞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错误。 五、文理渗透 语文知识教育,应该适当地联系中学其他学科的内容,充分发挥“工具”的作用,为学好数理化等学科服务。数理化教材一般多是科技语体,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条理清晰,结构严密,把这种科学语体引进语文知识的教学领域中来,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科技说明文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数理化时由于语言能力差造成的困难。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文字叙述,复杂的事物,复杂的道理,要用复杂的语言来表达。学生如果不善于分析结构复杂的句子,就会给数理化的学习带来读书的困难。比如这样一个句子:两数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平方。理解一:这句话的主语部分是“两数的平方的和”,中心词是“和”。“两数的平方”是一个偏正短语做定语,说明是什么样的数的“和”。也可以这样分析:这句话的谓语是“减去”;宾语是“平方”。“两数的和”是一个偏正短语做定语,说明是什么样的“平方”。这两种分析都可以,可是数学老师反映,一些粗心的同学,常常把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混淆。把(a+b)2写成a2+b2。由此可见语文知识在数理化中的渗透性。 除了这种与其他学科阅读、审题结合的方式外,还可以收集各科作业中的典型病句,作为讲解或练习的材料。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知识教学跨入其他学科这一可利用的领域,能扩展语文知识教学的内涵,更还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固定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却可以灵活多样,异彩纷呈。教学方法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