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包罗万象_2010 2011-01-07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洱市墨江县雅邑中学      杨光星

     新世纪,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它的主题;而竞争,将是它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不管是政治上或军事上的竞争,还是经济上或科技上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普通中学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部分,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它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及质量。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 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就这些问题及对策与教育同仁作些探讨。
     
一、思想品德课传统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现实的变革。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传播快捷、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撞击的大文化知识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心中既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迷惑不解,不知所措。需要老师给以引导。而今天的政治教师特别是乡镇中学的政治教师大多数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思想文化不够开朗,生活不够富裕,变革并不强烈的时代生活过来的和培养出来的;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带着一种怀旧心态来要求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并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标准来教育和衡量下一代人,这些教师仍在沿袭过去的教学路子,一本书、一支笔、一口气讲到底。即使有的教师萌发了改革意识,也有改革的设想,但受到来自于各方面的制约、限制和束缚,特别受中考的影响,实际上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阶段,仍然在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上徘徊,以大量的习题训练,严格的答案规定来提高教学效果,应付考试。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忽视觉悟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其结果使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战斗力。
    
二、思想品德课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开放的社会环境。
如今,许多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远离开放的社会生活。在教学思想上,强调一个字,他们为了保护学生心灵的纯洁,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污染,把学生的思路死死地在教师所规定的轨道上;在教学场合上,倾向一个字,他们把学生的活动范围收缩在学校教室这样一个狭小的天地之中,不准越雷池一步;在教学方法上,热衷一个字,他们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似地强加给学生。这种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同我们的时代显然是不合拍的。我们的中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学生一旦接触社会,就会感到老师讲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是一纸单薄的空文。
三、社会负面的不良影响给思想品德课教育目标的实施带来了阻力。          
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阵地,自身的问题虽然不少,但教育目标还是正确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这是现代人具有的素质。然而,包围着青少年学生的是一个五花八门、五彩缤纷的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旧交替的频率快而且存在阴暗面,就像阵阵风雨,敲打着学生的心灵,迫使他们被动地、盲目地去感受校外生活的多重色调。现在,人们碰在一起,往往是谈股票,谈生意,谈某人中奖的红运,谈某人赌博的财气。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生活在这种氛围里,潜移默化,抵消了思想品德课上的正面教育,一些学生讲:政治老师上课讲的很有道理,但往往是课堂上听的是一套,社会上见的是另一套。遇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想不通,行不通。这种思想品德课与学生认识社会的向背离现象,已成为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相对畸形发展之间存在着偏差
在教学活动中,每位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文明、伦理道德、法制纪律、理想情操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与培养。这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也是思想品德课在实现整个中学教育目标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任务。然而,现在的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长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从整体上看是较差的,这就制约了家庭教育水准的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的偏差,必然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老师在课上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助人为乐,许多家长教育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闲事学生在校学雷锋,学生回到家里,却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和享受,在家当小皇帝小公主。这种教育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面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寻找对策,为实现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原有的园丁蜡烛等角色不但发生变化,还要不断补充新的角色,为知识传授者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新的课程对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感受最深的是:至今在许多人的思想中都还有思想品德教学无非是念条条,画框框。其实不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思想品德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教怎样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心灵上的沟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你只有对学生付出了,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亲其师,信其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身教重于言教,你每天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你就得先树立你自己远大的理想;你必须是一个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老师,学生才能从你身上找到他们做人的标准。但我们还应该有理想,有感动,有热爱,有激情,而学生的理想、感动、热爱、激情从哪里来,就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来。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
     
第二,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品德课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定位就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思想品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品德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思想品德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产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的认同与接受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注重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思想品德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思想品德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
    
第三,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客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这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品德、信念、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吸引心、眼;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模拟表演,身临其境;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等。教学中更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是现代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其方法有: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启发式教学要做到而有,收到效果,就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可利用影像、实物等教学媒体直观启发。 在教学中,还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这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
    
第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学生的这种评价确实指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弊端。为什么一门针对性这么强的课程却让学生认为是说教?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上课时仍沿袭那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这种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胡扯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来说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单元之后,就要求学生结合现时生活写篇小论文。在指导学生写小论文时,主要是抓近、深两字。所谓的指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分析自己身边的事物、问题列如在农村中学引导学生观察泥石流成因、危害,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撰写出较有新意的小论文。由于要求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所谓的,则是指引导学生对所述问题的分析要有定的深度。由于学生受主观因素的限制,往往对问题的分析容易泛泛而谈,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我就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推敲,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其积极思维,又能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其写的技巧。这种小论文的教学实践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消除了说教的这种感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知、行、意的统一,同时也完成了新课程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
    
第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法。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单靠教师 一支粉笔一张嘴和教材的炒作,形成了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与此相反,新课程教学却旨在诱导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和个性差异,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既得到全面发展,又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实现此目的,因此,思想品德课要能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就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人机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它能把过去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可有较扩大知识面,增加主体参与的选择性;它可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过程。此个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即真正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引起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多元型的教改思路,构筑起全方位的教学格局,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出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