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带翅膀的,不是天使,而是盐水鸭?为什么骑白马的,不是王子,而是刘备?为什么那个与我四目相对痴情相望的,不是梁朝伟,而是金刚?
嗯,以上是情人节话题。串台了,让我们换一个。
各位观众,各位听众,这里是松鼠会群博。可能各位刚刚打开电梯,让我们重新说明一下。所谓幸福就是,奥特曼打小怪兽,过年回家吃猪肉。然而,其实年是一种怪物……
有电话打进来了,让我们接一下。这位名叫“拇姬”的观众说,“年”是一只手握着一束稻子,是丰收。没错,但是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年是怪物。来人,把拇姬拖下去做成白斩鸡先。为什么人们认为“年”是怪兽呢?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请看大年初一(延后到大年初三了……)为您送上的《绯闻怪兽》,来自偶像歌手0.618。
在大年初二(继续延后中……),各位将会看到《阿凡达》的另一面。一颗来自潘多拉星的种子的真情告白,将在由桔子帮小帮主主持的访谈节目中亮相,敬请期待。接下来是关于巨型生物能否存在的探索专题、昆虫怪兽为啥长不大的走近历史栏目以及其他一堆关于怪物的话题。这基本上就是我们“春节七天乐;怪物大拜年”的节目安排,欢迎大家届时收看。
以上内容来自于提词机,要算帐找导演。
————导演被围殴的分隔线————
抱歉这个节目预告做得有些潦草,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导演是一个长期睡不醒的家伙,这似乎也可以理解——虽然不能接受。这种节目预告不仅潦草,而且界定不清。什么是怪物?吸血鬼、狼人、雪人、尼斯湖水怪、哥斯拉、奥特曼、超人、蜘蛛侠、妖怪,哪些可以算成是怪物?怪物有哪些特征?这期节目的导演真是个不负责任的家伙啊。
做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主持人,我认为我有责任将这个问题界定一下。所谓怪物,应该是指那些和常识相悖、在正常生活体验中几乎不会看到的生物或者类生物体。它们有的可爱,有的好吃,不过大多数还是比较可怕。为什么比较可怕呢?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机器人专家森井弘(Masahiro Mori)提出了一种“恐怖谷”理论(Uncanny Valley),试图解释这种现象。他认为,人们会对相似于自己的物体产生好感,和自己越像,这种好感就会越强。然而,在这种相似程度到达某一个临界点之后,人们对那个相似物体的反应就会急转直下,从不喜欢到讨厌甚至是恐惧。
他画了一张图来描述他的理论。在这张图中,人们对于会动的人形物体的好感会更强烈,但是随着与人相似程度的增加,厌恶感也会远远超过那些不会动的人形物体。例如,相比那些用棉花填充的毛绒娃娃,人们会对会动的毛绒玩具娃娃产生更多的好感;然而当相似程度再高一些的时候,人们就会对它们敬而远之了。
恐怖片、特别是僵尸片,无疑是利用了这种心理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将这种理论适当地扩大化一点,是不是可以认为,我们对其他的自然生物,也存在着类似的“恐怖谷”呢?也许吧。
然而,这些外在的形象,其实都是浮云啊。卡西莫多有一颗金灿灿的心;弗兰肯斯坦也不过是因为长相过于后现代而心灵受伤继而走入歧途;半兽人酋长萨尔抛弃了偏见缔结了和平盟约(虽然我个人认为他是为了吉安娜);再想想我们亲爱的绿色同学史莱克和绿巨人……怪物不怪物,还是要看心灵美不美。
就像有个骑白马的兄弟曾经说过的那样:“所以说做妖就象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
by猛犸
专题策划/猛犸、小庄
专题执行/猛犸
专题释放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