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有多阔 爱有多深 - Chinaitedu.cn

 高歌1 2011-01-09

海有多阔 爱有多深

发布时间: 2010-06-08 11:37:54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网      作者: 本网编辑

 

  新的一年,我们为您开辟了一个“花园”:

  真情流露教学中的苦与乐是花儿们的种子;

  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是花儿们的肥料;

  真诚交流从实践磨练而生的经验与教训是花园里的栅栏;

  以教师博客为土壤,以教者的心声为雨露——

  敞开心扉,倾听“博语心声”,这里是心与心贴得最近的地方!

  本期关注博客:海有多阔 爱有多深

  博主:方立群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

  关注理由:方老师的博客最大的特色是,有许多平日教学实践中摸索到的小技巧或者随堂而发的教学灵感。一位名人曾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编者认为,方老师这种行为是积淀教学经验、促进个人成长的好习惯。

  【博主语】

  2006年是我国教育博客蓬勃发展的一年,而学校准备申报广东省电教馆的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聚焦在网络热点应用的教育博客上。于是,我率先在网上建立了博客,从此走上书写教育博客之路。踏入2010年,写博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回想这段历程,让我充满感激、欣喜与奋发。博客记录着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所做、所得、所失、所悟,有沮丧与喜悦,有困惑与启发,有挫折与收获… …可以说,博客是默默伴随着我成长的益友、是促进我发展的良师。

  从一开始的随意写博,到现在的“学科”、“研究”、“读书”、“随笔”、“综合”、“技术”等近十个栏目的日志分类和归档,博客见证了我的成长。“学科”记录了个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的一些思考、探索与总结,如《简单画图精彩无限》、《Web Page Maker:创造不一般的精彩》等,是对教学的一些经验总结,“研究”中记载了参与学校实施绿色科技教育的思索与札记,也有参与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十一五”课题《传承西关文化探索绿色科技》研究的记录,还有参与《博客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课题探索的心得;“读书”则书写了个人对教学教研、教育智慧、教育技术等知识的不断追求;“随笔”抒发了个人在教育教学上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热爱的情感。每当我点击日志的日期归档,就能回忆起当时的人物、事情;点击日志的各种分类,就能看到自己教学与学习的点点滴滴。

  随着我对博客使用的逐渐深入,博客成为我教育教学管理应用的平台。在我的个人博客里,收藏了一些日常办公应用的网址,诸如师生档案、学业、校园网等教育综合管理网站,让我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综合管理工作。不但如此,我的教育博客还汇集着区域教研、专家博客、教师博客、教育论坛等网络资源链接,通过博客的辐射,我得以获悉教研资讯、聆听专家教诲、汲取同伴经验、获取网络资源… …

  借助课题开展研究的契机,在个人教育博客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通了“绿色科技教育博客圈”,作为班级和学生博客运用的平台。我的教育博客也因此融入了学生的博客群之中。博客,打破了常规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通过博客,与学生进行学习与交流,与学生成为学习伙伴。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间显现。

  博客让人的才智得到梳理,并不断反思不足,寻求进步,所以,在写博用博中,我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提升与发展。博客是个人的知识财富,但我更愿意将它分享。就让博客伴你我共同成长吧!

  【博文选登】

  叠加——让画图拙中生巧

  在一次四年级关于画图的直线工具学习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直线工具只有五种粗细的样式,怎样才能画出更粗的线?”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微笑着向全班的学生提问:“有谁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呢?”学生积极地画图尝试。接下来的汇报中,学生给了我一些解决的方法:用橡皮擦也能画出较粗的线,用矩形工具填充可以画出很粗的直线,用几条相同的直线叠加在一起… …其实,在画图中有一个技巧,利用组合键Ctrl与小键盘上的“+”键或“-”键,能够调节出更多工具的样式。我暂时没把这个技巧告诉学生,而是肯定了以叠加画出更粗线的方法。

  出乎我的意料,最终学生用叠加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随堂生成的教学问题,不但打破了受工具样式选择的限制,而且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使后续的画图学习产生了积极的连锁反应。

  叠加,往往让我们在画图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曲线工具时,最多只能画两次弯曲,如果要画连绵的曲线,通过叠加,就显得非常容易了。又如,在画七色彩虹时,大多数的学生使用刷子或者喷枪,而有一位学生却独辟蹊径,利用一条粗曲线(如图1),复制并填充出六条不同颜色的曲线,叠加在一起,于是一条漂亮的彩虹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太空与星球的创作画,是我们在椭圆工具应用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练习。因此,太空星球与卫星的运动轨迹图也就经常出现在学生作品中。刚开始时,要画出具有立体效果的星球运动轨迹图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用铅笔、刷子或者是曲线工具等,都画不出理想的轨迹效果。然而,当运用了叠加的方法,他们不但只需使用椭圆工具,而且还可以很快地画出来。即将图2中左边的上半球体,叠加在图中间的星球上,合成了立体效果明显的星球运动轨迹图像。同样,利用叠加的方法,我们可以对画图的其他几何工具进行一些艺术的处理。

  通过对文字的叠加,也使文字、工具的使用形式变得多样起来,而且增加了平面文字的三维空间艺术感,如图3与图4,利用叠加,营造出光与影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文字的艺术效果。

  从工具样式的扩展、文字的艺术处理和图画的合成与编辑等来讲,叠加的方法可以说贯穿于整个画图的学习之中。这种简单的画图处理手法,却在无意中打破了我们的思维定势,拓展了画图的处理效果。它让我们的画图在简单之中显得有些精细,在朴拙之中带着一丝灵巧。

  相关链接:

  http://liukng.blog.163.com/(个人博客)

  http://q.163.com/gzgyxx/(绿色科技教育博客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