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将花落谁家?
博锐管理在线 ,2010年10月27日,作者:李临春
|
谁的“王老吉”?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995年名不见经传的香港加多宝集团从广州羊城药业租赁了“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借船出海的加多宝前面7年的运作平平,谁也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儿。直到2002年王老吉销售额扶摇直上达到1.8亿元;03年冲到6个亿势不可挡。而03年羊城药业的年营业收入只有2.57亿,不及王老吉的一半,这让羊城药业如鲠在喉,管理者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显然加多宝距离吞食王老吉的目标越来越近。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于是,踢加多宝下船的计划开始酝酿,04年3月为“理顺品牌关系”羊城药业改名为“王老吉药业”,同年11月,在广州市政府的撮合下,王老吉药业进行了重组,引入香港同兴药业1.69亿元入股(排斥了加多宝参股的可能)。引资后,同兴药业与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各占王老吉药业48%的股份,其余3.9%为自然人持有,重组后并入广州药业股份公司增发上市(A股600332;H股00874)。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重组后“王老吉药业”的股份已经与加多宝集团没有什么关系了,要解这个连环套并非易事。同时广州王老吉药业加快了“借力”王老吉发展的步伐。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凉茶在海外华人圈也有很高认知度,但是海外市场一直是王老吉第五代传人——香港王建仪的领地,他先后在30多个国际注册了商标使用权。王老吉药业为了图谋海外市场,在2002年11月,与香港王老吉达成共识,即羊城药业“租赁”香港王老吉商标的海外使用权,双方签署了10年使用权转让协议,2012年到期,香港方面已经放风不再续租。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因此,按照道理在大陆“王老吉”商标所有权属于王老吉药业,海外商标权归香港王老吉。但是同兴药业对“王老吉”也是有所图谋的,合资后“同兴”曾经提出拆分王老吉到香港单独上市,但是广药集团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由,婉拒了这个要求;然而最复杂的角色还要属“加多宝”了。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加多宝”经营王老吉创造了两项奇迹,一项是是把租来的商标做成了家喻户晓的超级饮料品牌;另一项是把单一的产品做到了超百亿的巨量。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有传说“王老吉”商标的租期到2020年,但从国家工商局的查询显示是到2013年。一旦2013年商标使用权被收回,“加多宝”将是“四大皆空”,它甘心接受这种风险吗?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加多宝”用何手段谋娶王老吉?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产品是企业生命的载体,几乎没有哪个一流企业只有一个产品。更何况如果广药收回王老吉商标,“加多宝”则成了没有品牌、没有产品的空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品牌战略的缺失。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也许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2008年11月加多宝开始推出自己的 “昆仑山矿泉水”,目标直指饮用水奢侈品市场,但一年多来情况并不好。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最近调查显示 “昆仑山”的网络舆情指数偏低。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神话往往难以复制。竞争对手法国依云水的推广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进入中国也已经有20多年,目前在中国的年销量才达到14万吨。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高端的品牌的推广过程一定是漫长的,需要用时间和机遇来积淀,而加多宝根本就没有“充裕的时间”。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从规划来看,首期产能500万箱/年,全部售出只有3.8-4亿的销售额,难解加多宝之“渴”,这不由得让人再次为其品牌战略画上“?”号。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加多宝”没有更多的选择,谋取“王老吉”商标续用权是势在必行的,不然就得灭亡。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要想与王老吉药业和“广药”谋得“王老吉”品牌,就必须手中有牌。而要解这个连环劫,从王老吉药业身上下手是无法解开的。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加多宝最有可能的是:在香港二级市场上收购王老吉药业母公司“广药”的股权,并达到控股的目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性: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广州药业”旗下拥有八家中成药生产企业(含王老吉药业,)、四家医药贸易企业和两家医药研发机构。并以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上市(简称“广药”A股600332;H股00874),总股本81090万股。全流通以前最大股东广药集团持股比例为48%,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27%,其余的股东均比较分散。08年4月起限售股全部解禁,成为全流通股。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从广州药业网站的截图显示,全流通一年后的09年4月30日,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股东名称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持股量(股)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股本比例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股本性质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219,307,299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27.05%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H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48,631,882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6%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中国农业银行-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0,000,00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23%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中国农业银行-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重复)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0,000,00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23%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广州市北城农村信用合作社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7,707,80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0.95%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中国建设银行-华宝兴业行业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3,173,00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0.39%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广州市黄石农村信用合作社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404,00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0.17%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孟祥彤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134,30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0.14%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浦江之星8 号集合资金信托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009,903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0.12%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山西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857,13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0.11%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全流通)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我们不难看出,全流通后广药集团一度持股只有6%,也就是说只要在二级市场收购比例超过7%,就可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是如果在A股的二级市场市场收购,每增减2%都要公告,容易暴露和被反制,而且A股股价比港股H股要高很多,那么在香港二级市场收购广药则可成为加多宝的首选目标。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下面是是近期A股和H股的股价K线图: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我们可以看出今年5-8月来,上海的A股股价在8.2-11.4元波动,而同时期香港的H股股价范围是5.7-7元之间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H股占广药总股本的27%,如果在香港市场收购14%的H股票,无疑将成为广药最大的股东。那么加“多宝有”能力收购14%的H股票吗?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如果按照股价7元进行收购,14%的比例需要收购2968万股,所需资金2.08亿港币(详见下表)。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项目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股本情况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亿股)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需要收购比例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需要收购股数(万股)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股价(元)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需要资金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万元)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A股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5.91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1.3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H股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2.199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14%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2968.65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7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2078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合计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8.109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2968.65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20780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加多宝”每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收入按100亿计,毛利应该在15亿以上(从救灾捐款也可看出来);而“广药”09年的销售收入只有38.8亿元,利润2.1亿元相差甚远。“加多宝”想成为广药第一大控股股东应该不是困难之事。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若真实现控股的话,到时候“加多宝”不仅可以占有“王老吉”的品牌,甚至就连广药麾下的:潘高寿、敬修堂、陈李济、中一、群星、汉方、奇星、广西盈康、拜迪生物、诺成生物等十个品牌都可以在掌控之中了,这个想象空间太巨大了。这样不仅可以解开这个要命的生死劫,还可以置自己于一个进退自如的制高点。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如果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加多宝”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化解这一劫。但是从2004年踢加多宝下船开始,始终就有广州市政府的影子相随。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好戏才刚刚开始,控制与反制谁更胜一筹现在还比较难说,这场戏还充满着变数。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广药”能坐以待“控”吗?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加多宝”已经成为广药集团现在的“心病”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加多宝”就没有今天的王老吉,但是王老吉的迅速壮大,实力已经超越了做爹的王老吉药业、爷爷广州药业和曾祖父广药集团,能让这个外血统的曾孙接班吗?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答案显然是不可以的,但是上市公司如何规避股权的办法并不多,我认为有两种可能: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第一种方案:拆分广州药业旗下的王老吉药业单独上市,将“加多宝”吸入的“广药”股份折算进去,但是大幅减持后广州药业集团所持的股份折算已经所剩无几,这样“加多宝”肯定是赢家可以控股王老吉药业了;广药集团则可以用金蝉脱壳之计,保护“广州药业”旗下的其他子品牌,彻底“割清”复杂交错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来说“广药”也是赢家,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最失落的可能是同兴药业了。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第二种方案:近期大幅宣传“白云山”的业绩和远景规划,让“白云山”获得大幅增发的机会,做大“白云山”股本后,再将“广州药业”和“白云山”重组合并,这样可以大大稀释“广州药业”的股权,再次踢“加多宝”下船。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从“白云山”和“广药”股价走势来看,第二种方案的可能性极大。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近期虽然大盘在震荡中,但最近8周“广州药业“股票已经从8.51元上涨到16.6元,涨幅高达95%,特别是本周内连续涨停,6个交易日换手率已经到达38%,连香港H股近3周的股价也从不足7元摸高到9.49元,涨幅到达33%;业绩平平的”白云山“股票更从去年10月的不足8元涨到现在的17.8元,涨幅高达123%,这几天也连续涨停。不少机构都解读为“超级抗菌”概念医药股,这很牵强附会,“广药“和”白云山“基本上是以中成药为主的企业,真正超级抗菌概念的股票都没有涨得那么疯狂,难道方案二就是背后隐藏的玄机?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如果是这种方案,肯定会抬高相互损耗的代价,我认为赢家将不会是“广药”和“加多宝”。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从08年开始,中国资本市场上股东们疯狂地享受了减持股票所带来的赚钱快乐,但是很快将步入“股权之争”的痛苦时代。“广药”可能是最早痛苦的,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结束语:王老吉不要成为健力宝 本文首发于博锐| www. | 34 我相信很多消费者都会关注王老吉的命运,希望相关部门应该以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解决股权相争。不要让名族品牌“王老吉”成为第二个健力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