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类(Land snail):也叫陆生螺类,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蜗牛的结构主要由一个由碳酸钙组成的外壳以及一个软体组成。由于种类不同,每一个品种蜗牛的结构都有少许差别。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非洲大蜗牛可长达21 cm,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0.9 cm。蜗牛的种类大体上分为前鳃类(prosobranchia)和有肺类(pulmonata),其中后者占了大多数。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蜗牛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上等食品。在西方、食用蜗牛已有悠久历史;在我国,蜗牛食品也已搬上一些饭店、宾馆的餐桌。常见的食用蜗牛有:中华白玉蜗牛(Chinese Baiyu Snail)、非洲大蜗牛(Giant African Snail,即褐云玛瑙螺、露螺、东风螺、菜螺或花螺)、亮大蜗牛、盖罩蜗牛(Escargo,即法国蜗牛、葡萄蜗牛)以及散大蜗牛(Brown Garden Snail,庭园蜗牛、苹果蜗牛)等。 螺类(Gastropod):即腹足动物,或腹足纲软体动物。主要形态特征是身体分头、足、内脏囊三部分。内脏囊在发育过程中经过旋转成为左右不对称,并缩在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内,又称单壳类或螺类。足部广阔,常位于身体腹侧,故又称腹足类。没有壳的腹足类一般称为蛞蝓(Slug)。 螺类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族群,有超过40,000个品种。贝壳可以用来保护柔软的身体,身体分泌的液体可以帮助其很轻松地附着于光滑的表面,也可以分泌有害的混合物来阻挡掠视者。一般来讲,螺类是水生的,分为淡水品种和海水品种。常见的食用淡水螺有:田螺(Field snail,Mudsnail,圆田螺)、石螺(拉丁名:Sinotaia quadrata)、山坑螺(Crown conchs,香螺)、福寿螺(Apple Snail,Golden Apple Snail,Amazonian Snail,大瓶螺,苹果螺,雪螺)等。 不过,人们最喜欢吃的还是海水螺,海生的种类通称为海螺。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另外,由于海洋中矿物十分丰富,海水螺能够吸收更多的钙去生长它的壳,因而海水螺的壳比淡水螺的壳要厚要硬。常见的食用海水螺有:海螺(Sea snail,Whelk,即峨螺,或凤螺)、沟螺(滑壳螺,拉丁名:Busycon canalic-ulatu)、海蜗牛(海蛤蝓,Sea slug)、扁玉螺(Neverita didyma)、泥螺(Korean mud snail)、马蹄螺(Trochus)、蝾螺(Common spiny whelk)、响螺(长辛螺,黃沙螺,角螺,Giant Conch)等。 实际上,贝类是一个总称,即软体动物(Mollusca),因具有石灰质贝壳,故名,但贝壳不一定都在外面,也有贝壳退化的品种。包括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双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等7个纲,约10万余种。腹足纲俗称螺类,双壳纲(瓣鳃纲)俗称蚌类;螺类约有9万余种,蚌类约1.9万余种。海洋、内陆水域和陆地都有分布,是具有食用和其它用途的重要经济动物。上述的蜗牛类和螺类,与人们喜欢吃的扇贝(Scallop)、贻贝(青口,Mussel)、锉蛤(狐蛤,Pacific File Shell)、牡蛎(Oyster)、蛤蚌(Clam)、鲍鱼(Abalone)、章鱼(Octopus)、乌贼(Cuttlefish)、鱿鱼(Squid)等一样,都属于贝类。 很明显:蜗牛类与螺类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一个陆生,一个水生;而螺类与其它有壳贝类也是有区别的,一个有旋转的光滑的螺壳和螺纹,一个是多种形态、多种花纹的外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