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下午茶时分》 细节男女

 miyasa 2011-01-10

魅力女人的优雅下午茶



  《女人下午茶时分》 细节男女

  女人当众夸耀自己所爱的男人,往往是说他的品格、他的才能、他的风度等等,及至和闺中密友聊私房话时,则抛开了那些人云亦云的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情不自禁地细数之所以爱上他的种种细枝末节。比如,他身上来苏水的清香呀,他电话里很磁性的声音呀,他永远清爽的衬衫领子和袖口呀,他第一次搭在自己肩上的手是怎样一种富有爱意而又不失分寸的感觉呀……

  我的一位女同学谈起当初被她丈夫追到手,便是那男人善用了一个细节。女同学当时与众多追求者不即不离,偶感风寒病卧医院,问寒问暖者趋之若鹜,那个后来娶了她的男人当时摸了一下她的额头问她还烧吗,这一动作令周围人顿感他们原来已非同寻常,便知趣告退。而病中的女孩对这样的触摸尤为敏感和依恋,更何况她还闻到了男人手上的来苏水的味道。她喜欢这个味道。以后的故事便不言而喻了。

  普通的女人会被细节打倒,著名的女人也不例外。比如靳羽西,她曾经说起她爱过嫁过的男人时就想到他身上的气味,“他身上总是香香的呀!”靳羽西说这话时禁不住嗅了嗅,仿佛那香味犹在眼前。

  再说男人,回答女人问他“你喜欢我什么”时,大致都会说“你善良、聪明、美丽”等“大节”,但女人就是不满足,还是一个劲儿地要追问“你到底喜欢我什么呀?”终于挤牙膏似的逼男人说出她的某个表情,某个举止,她的纤巧的腰肢,她的如葱样的手指,她的柔顺光滑的令男人手指插进去很惬意的长发,她的BABY似的用“强生”就可以的皮肤,等等。虽然这些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小节,但是,听到爱自己的男人亲口称赞这种种细节,则比对她“大节”的肯定更令她兴奋、陶醉和满足。

  男女相处,如果任何一方记住了对方曾为自己做过的一件小事,或记住了对方的某一句话,珍藏保留了对方不经意留下的某一个物品,而又在恰当的时机让对方知晓了这些细节的牢记与惠存,那么彼此的感情将会有个质的飞跃。

  想到电影学院课堂上,老师分析《远山的呼唤》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脉络,便是由一个个细节推进的,而细节的累积完成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过程,也完成了整部影片。细节,成为这部散文化电影的特色和必须。事实上生活就是一篇散文,散文里的男女关心的就是日常就是细节。如今生活愈来愈趋于精致化,精致生活的年代要求细节、注重细节。当下这个战争已转移到球场上的时尚年代,基本上已没有那种出生入死的壮举,那种挺身而出的关键时刻,所以也基本上不发生那种顷刻间山崩地裂的生死恋,即使一见钟情,论及婚嫁也得慢慢走着看。这一慢一看,便是令细节展开的过程,最终二合一的男女该是彼此有越来越多的细节上的吸引与契合;反之,一段看似颇有前途的情缘就可能断送于某一细节的破绽。

  有个女孩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名校毕业的博士,该博士的学识、风度和他所从事的时髦专业,令女孩放弃了自己一贯对于出生于乡下的男人的拒绝心理,她视他为必定牛市的潜力股,并以罗曼·罗兰“女人看男人的将来”之名言为理论,暗下决心与他发展出一个结果。那天,女孩提议到瑞金路附近的“轮回”酒吧会面。

  这个不大的空间是区别于现实的另一个世界:木墙壁、木地板、皮面的木椅,暗红的墙面,昏黄的灯光,旧风琴、旧杂志,还有真的可以打出去的手摇电话,恍若英国18世纪的感觉,来这里的客人基本上都是驻沪的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博士显然是第一次到这种地方,和女孩面对面地坐下来讲话就不如前几次那么流利。女孩之所以选这里约会则有她的考虑,她觉得以后两人在一起生活审美感觉上的气息相投是很重要的,人在非常环境中流露出的细节最能说明他实际的生活品质和他的原始性情。那个下午坐在“轮回”,两人搅拌着各自面前一杯有着酒香味的爱尔兰咖啡,有片刻的沉默。女孩眉头忽然皱起,在老外浓重的香水味中似乎夹杂了另一种味道,她将身子靠在座椅背上朝桌下扫了一眼,立刻对博士的希望一扫而光。原来博士的两只脚已在皮鞋外面乘风凉。女孩兀自叹了口气,但当时她不动声色,第一次在两人的约会中买了单,之后两人的故事自然是出乎博士意料的。他永远都想不明白那天的“轮回”为何就是结束。

  曾经采访一位月薪4.8万元的金领男士,在上海一家外企担任高层职务。这个离异的北方男人在上海拥有了令普通上海人羡慕不已的身价,他充满信心地要娶一位上海小姐重组现代家庭。婚介所视之若宝,一个月里为他速配了五十多位大专以上的上海小姐,其中很有几位他相中的,但没有一个跟他往“主题”上发展的。待我见到他,便立刻明白了他在上海小姐面前为何屡遭滑铁卢。坐在我面前的金领一边抽着烟一边叙说着自己的爱情遭遇,他披在羊毛衫外面的深色西服两肩处散落着一片片的头皮屑,他脚上的袜子是早已过时的花色尼龙袜,一只裤脚管里露出一截暗红色的棉毛裤,据金领叙述他对女朋友并不小气,喝咖啡都是在波特曼或希尔顿,但我敢保证他绝对是不会注意到自己是否在那富丽堂皇的地方不恰当地露出了一截破旧的棉毛裤。

  优雅的女人一定是不会忽略细节的。一个男人裤脚管和鞋口之间露出的那一节,就有可能确立、巩固或改变一个女人与他之间关系终生的抉择。

  我所爱的他,在我对他尚未有更深入了解之时,他所展示在我面前的任何细节几乎无懈可击,包括那裤脚管和鞋口之间露出的一节。我曾陪他在淮海路出没了好几家商店,为了买一双全棉的咖啡色袜子。以后我发现他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也一如他选择袜子一样,一定是和鞋、裤的颜色、质地搭配得恰如其分。而这样一个细节男人在另一些细节上却又是大大咧咧的,比如保姆将几十元一块的美容皂当成了雕牌透明皂洗汗衫袜子时,他却哈哈大笑,全无一点责怪,还说那保姆跟自己妈差不多年纪,哪里弄得清这块是美容的那块是洗衣的呢。这个细节则使我感受了这个男人的宽厚与体谅,与他选择袜子的精心一并累积在我心中。我欣慰地想到一句老话:于细微处见精神。

  曾和一位文化界人士共进晚餐,在一家豪华的餐厅,他把大衣顺手搭在椅背上,恰露出大衣衬里脱线部位,在那样光鲜亮丽的环境里有点不堪。我由此断定他的太太并不关心他,当然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借口去方便起身绕到对方的座后,顺手拉了一把大衣,将那脱线部位遮住。若干年后离了婚的他称我比较善解人意,不知是不是因为他记得关于那件大衣的细节。

  也许是女人天生的感性,使得高谈阔论的男人在论及女人时也不得不进入具体的细节。像余秋雨、陈逸飞这等名声斐然的男人在被问及所谓高雅女性时,竟不约而同地认为女性的高雅应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撇开思想品德上的探究,懂得选择窗帘的花色,懂得在招待客人时将餐具摆放得富有美感的女人总是多一点可爱的。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男人喜欢的女人也是不同的,但无论是哪种性格的女人,朝夕相处的日常里,男人总还是喜欢她多一点女人味,细节上的妥帖总是女人味不可或缺的,不拘小节、粗心大意总归算不得女性的优点。

  如果一个女人总是一派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虽功成名就,但在生活的细节上却是一团糟,那男人尽管可以跟她喝茶出游海阔天空,若考虑讨她做老婆时一定会犹豫不决三思而后行。曾见过时下个别爆炒的女作家,而且以“美女”自居,该是不乏情调优雅吧,但当你走近她时,你会发现她的头发粘在一起一缕一缕的,显然是多日未洗头了;而女孩子本该松软幽香的床铺,却板结得像块油煎饼;桌上的口杯也该用去污粉处理了。尽管这种种不足挂齿的细枝末节并不影响经包装后她呈现于媒体的形象,但真实生活中干净的男人一定不会包容这些不爽不雅的细节。

  我们谈到细节,总是和审美相关,而审美似乎与日常多少有点距离。杰出的女性恰恰是在日常中琐碎中平凡中,有着超出平常的颖悟。她们具体、丰富、微妙、生动、精心、细致,绝不大而无当,绝不空洞乏味,她们比常人更多一份唯美主义的痴迷。于是经过她们的日常,便不落俗套,便平添了美丽的亮色。

  女人希望赢得一个男人的青睐,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同样,男人俘获女人的芳心,说到底也就是细节美感的累积所致。除非另有他谋的。虽然男人粗犷是一种美,但随着生活愈来愈趋于精致化,女人也愈来愈要求男人细节化。以我的经验,自从与他相识相爱以来,切身体会到精致生活年代的男女,他们的情爱故事全赖于细节上的彼此迷醉。

  爱情故事里的女人总喜欢不厌其烦翻到开头的那一页。

  第一次赴他的约,从背后和侧面都不敢确定是不是他。因为心里对这次赴约多少有点异样的感觉,便不像往常和熟人相见或工作关系的会面那样无所畏惧大刀阔斧。但凡女性对某个男人有点特别的感觉,即使平时大大咧咧的也会变得多少有点淑女。那个傍晚,我走进他在电话里约好的咖啡厅,猜测着临窗而坐的那人是他,玻璃幕墙外沥沥的冬雨成为他的背景,他燃着一支烟,脸朝窗外。我一时心想他很会选位置,如果给他加个框立刻就是一幅图画。因吃不准,便在就近的桌旁坐下,一边看着他一边拨他的手机号码,他杯子边上的手机即刻就响了起来。我们各自把手机贴在耳畔四目相视,笑了。那一刻的感觉很美妙,比径直走到他面前还惴惴不安会不会认错人要好太多了,而且在日后多了一个值得回忆的瞬间。

  他替我叫了一杯卡布基诺,我默默地搅拌着浮在奶油泡沫上的一层肉桂粉末。因为并不相熟,交谈中不好意思直视他,只把目光停留在他十指交叉枕在桌上的双手。他的手看上去健康有力,但没有暴突的筋骨,指甲缝里干干净净,指头上没有戴一枚戒指,却显出一副上等人的优雅与考究(我眼中的上等人和钱财并无直接关系)。我一直很重视男人的手,如果你和他相爱,那双手可是要抚遍你的身体的呀!我暗自庆幸这个初次约会的男人,至少他的手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令我欣赏。我又注意到他的袖口,是那样干爽洁净,没有一点污渍,随着他讲话的手势,一股我喜欢的男性香水的味道轻轻地漫过来,我的目光不由渐渐上移,像电影镜头的特写一样停在他的肩头,他的衬衣的领口,他的脸庞,他的长短适中有型的头发。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个清洁得有质量的男人。我和他的交谈便松弛起来,他说起了我新近发表的《伴侣》,一篇在杂志里并不起眼的豆腐干短文竟被他仔细地读过了,而且他抓住了文中的主要细节:拐杖,由此很捷径地将一场不经意的闲聊纳入到他所希望的“主题”。

  我不知不觉被他谈话中的细节所吸引,他由《伴侣》讲述到目睹的一个情形:一对老年夫妇在午后的阳光下,坐在自家低矮的房门前,老阿婆粽子似的小脚搁在老伴的膝盖上,老先生戴着用绳子绑在耳朵上的老花镜,他在给老阿婆剪脚趾甲。

  他一直后悔自己当时没带照相机定格那个画面,而那个细节在他的讲述中已在我的脑海里定格。我想,在这样时髦的咖啡馆,不会有第二个人讲这样的故事了。一个男人能够对远离时尚的这样一个细节如此感悟,那么他内心一定有极其丰富动人的情愫。我为他选择的细节而选择他。

  无论男女,只要对细节有着生动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感悟力的人,他或她,即使做一个普通的人也会做得很优秀,过一份平凡的日子,也能过得很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