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银河:城市剩女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

 gaidng 2011-01-10

李银河

 

嘉宾介绍: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著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等书。

核心提示:

“剩女现象”绝对是大城市才有的现象,往往是白领,她们学历挺高、收入不错、社会地位挺高、独立。“剩女现象”在农村就没有,在农村即使是智障女子也都能嫁出去。所以城市女人要么做好单身的准备,要么降低标准,也就是这两种选择。

正在加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不仅拉远了子女与父母的距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冲击着中国上千年的婚姻家庭观念和中国人的人伦观念。而这一过程仍在继续,并将持续。2011年1月5日,凤凰网对话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谈城市化进程对婚姻家庭观念的影响。

30年来,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婚年龄推迟,“剩女现象”凸显,婚姻半径持续扩大,农村夫妇分居现象增多、离婚率上升等等。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化进程拉远的距离所致,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个人主义的上升是导致以上变化的最大原因,而计划生育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结构。

单身的人会增加、不生孩子的家庭会增加、同性婚姻或者同性同居都会增加……这些都是将来可能变化的走向,整个社会将越来越多元。中国传宗接代的理念和养老方式也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种变化,李银河认为其实大多是越变越好,而且使得社会结构越来越合理。大家应该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的时代。

对话主持:陈芳

稿件整理:李杨 陈芳

凤凰网:说起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婚姻观的改变,首先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城市中的人结婚生育的年龄越来越晚,而在农村结婚年龄普遍偏早,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迁徙到城市。怎么看这种现象?

李银河:一方面源于城市生活方式;另一个原因是受教育的时间变长,一般22岁才大学毕业,已经过了法定结婚年龄。但总体来说,农村结婚还是早一些。

晚婚晚育,主要还是习俗的变迁。过去大家都习惯18岁、20岁结婚,在农村一个女孩25岁还没有结婚,成了“老闺女”,家里人都急死了。在城市司空见惯了,这是城市对生活对婚俗的影响,会改变婚姻习俗。习俗这种东西也是大家互相比的,如果25岁女孩子没剩下几个,大家都急;要是好多到了25岁还没结婚就不着急了。

“剩女”恐慌有现实基础(是大城市才有的现象)

凤凰网:您怎么看待城市中的“剩女现象”?据报道,仅北京就有超过50万名年轻女性尚未找到归宿,而她们都已过了25岁这个中国传统的结婚年龄。“剩女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消解?

李银河:一方面,还是过去那种早婚的遗俗。过去父母辈结婚都比较早,23、24岁结婚的,女儿25了还不结婚,家长就会着急了,这是因为突破了大家过去的心理底线。

另一方面是“甲女丁男”现象。所谓“甲女丁男”,是指将男性和女性按照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学历等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档次。一般是女就高男就低,乙女嫁甲男、丙女嫁乙男、丁女嫁丙男,剩下的就是甲女和丁男,但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结婚,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甲女丁男”现象。在城市里确实有一批“剩女”,“剩女”恐慌是有现实基础的。

中国男女性别比是120:100,按说应该是男的找不着老婆,女的不应该剩下来。但由于“男就低女就高”这种择偶模式,最后剩下的就是甲女丁男。

“剩女现象”绝对是大城市才有的现象,往往是白领,她们学历挺高、收入不错、社会地位挺高、独立。“剩女现象”在农村就没有,在农村即使是智障女子也都能嫁出去。所以城市女人要么做好单身的准备,要么降低标准,也就是这两种选择。

凤凰网:一方面是城市剩女,另一方面是农村大量光棍男子,但他们又不大可能走到一起。这种现象,在您看来有没有可能改变?

李银河:没有办法了,恐怕要在很长很长时间内存在。只要中国存在贫困就会出现这一现象,在城市有一批女的剩下来,在农村有一批男的剩下来。应该指望更进一步的城市化,中国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这就是一个办法,长期解决的办法就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加快人口流动。

夫妻分居是阵痛还将持续

凤凰网:城市化进程中,某种程度拉远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但另一方面可能也会因为距离改善婆媳关系?

李银河:对,婆媳矛盾少多了。我们调查50%的城市家庭夫妻都是新居制,就是结婚的时候就搬出去单住;另有一部分是结婚之后渐渐搬出去单独注,这样加起来差不多有80%的主干家庭,与父母是分开住的。这种情况在近20年变化特别快,跟过去就不一样了,釜底抽薪了。

凤凰网: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在影响这农村婚姻观,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多是青壮男子,留守的多是妇女。各自都会产生性压抑,而农村留守妇女的自杀率也在上升。怎么看这一现象?怎么才能解决?

李银河:这个应该说是都市化过程中的一种代价。好多单身的跑到城市来打工,租不起房子,夫妻无法住在一起;另外农村还有地,有老人要养,就导致夫妻分居。我觉得它是一种阵痛,像一个孩子生出来之前的那种阵痛。这种阵痛过程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现在成都正在进行一种改革,可以用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如果在城市买了房子,在工作五年以上,就可以在城市登记成为市民。这样慢慢就能解决留守的问题,这样通过一个长时间的阵痛才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在都市化进程将成未成的过程中,肯定有这么一批分居夫妻,没办法。

中国人的婚姻半径持续扩大

凤凰网:随着城市化进程,我们也发现另一种现象,就是跨地域婚姻的增多,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是否会对婚姻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李银河: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化现象,在婚姻社会学里有一个词叫婚姻半径。婚姻半径原来是非常小的,就是周围几个村子互相通婚,基本不出一个县。后来半径越来越大,跨县,跨省,甚至跨国了。

婚姻半径扩大绝对是现代化、都市化伴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反而促进了移民,比如从河南省移到广东省。倒不一定会增加婚姻的不稳定性,背井离乡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反而可能会促进婚姻的稳固。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离婚率越来越高了,这也是现代化伴生的一种现象。

凤凰网:根据您的研究,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哪些?

李银河:离婚率上升应当说是现代化的必然现象。再具体解释这之间的变量,就是个人主义升高,家庭(族)主义下降。现代人更看重个人快乐幸福,胜于家庭的利益、家族的利益。

过去在乡土社会,家族的利益是至上的,个人感情有什么重要性可言?现在的婚姻,很看重个人,快不快乐、幸福不幸福,不幸福就离婚,不过多考虑家族利益或者家庭利益。这就导致离婚率上升。

影响幸福感的最大因素是情感

凤凰网:除了个人主义,也有人认为现在人选择婚姻更实际,比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对金钱和现实的考虑会增多,很多人感慨现在的恋爱婚姻不似以前那么单纯。这是不是也会导致离婚率的上升?

李银河:婚姻的稳固与更多考虑感情因素还是现实利益因素,其实跟你说的完全相反。更多考虑感情因素的,离婚率会高;更多考虑利益、金钱的,离婚率会低,越考虑感情因素之外的因素,物质的、金钱的,婚姻越稳定。好多国家的例子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是为钱结婚的,所以不会轻易离婚;可是如果为了感情,感情没有了就会离。因为感情而不是利益在一起的两个人,离婚率更高,因为感情很快就过去了,很快发生新的恋情,就离了,不考虑别的。

凤凰网:有时候会很困惑和感慨。中国传统的爱情观,诸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是认同,甚至是渴望的。但是为什么父辈可以做到,在平淡中白头偕老。而我们现在对感情的坚持却大不如前,什么原因呢?是我们自己还是外在的因素?

李银河:其实现代人追求的浪漫爱,和中国式的恩爱是不一样的。中国传统上持久的婚姻其实是一种恩爱,如果追求罗曼蒂克式浪漫爱是不稳定的。

恩爱是长久的、适合婚姻的;浪漫爱是稀少的、偶然的、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关键就看你追求什么,是长久的恩爱关系,可能就会相对平淡;是浪漫的激情,可能就短暂。

凤凰网:与这种心理类似的,是都市人幸福感的缺失。可能很富足但不一定幸福。我有一次一对卖菜的夫妇,一天到晚很辛苦,但看到他们在忙碌一天后,男的骑着三轮车,女的坐在后面,抓着丈夫的衣服,一起回家。那时候会觉得他们很幸福。城市人幸福感的缺失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幸福的来源有哪些?

李银河:幸福感,在温饱之前和金钱有关系,有句话叫“贫贱夫妻百事哀”,不温饱的时候,幸福谈不上。

一旦过了温饱线,幸福感跟金钱、地位没有直接的关系了,不会说钱越多就越幸福,钱越少就越不幸福。有调查称农村妇女比城市女人幸福感更高,一些人不相信,其实没什么不相信。

比如你说的那对小夫妻,特别有钱的人就感受不到那种幸福。比如中等经济水平的家庭,买到一个打折的东西,三万元的东西花了两万元,这给他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快乐感比亿万富翁高多了。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太多,最主要的是感情因素。

婚姻家庭观念变迁将改变养老方式

凤凰网:根据您的研究和观察,您觉得近三十年,概括起来说,中国的婚姻观念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银河:这种变化不是以哪一年开始的,是一点点变的,通常以十年、数十年为周期。

这三十年的变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到婚姻家庭,比如计划生育因素。因为计划生育,很多家庭的生命周期不一样了,过去妇女生育可能是20岁、25岁,一般会要三四个孩子,结束生育的时间在45岁。计划生育以后,就生一个孩子,开始的时间就是结束的时间,平均30岁就生一个孩子,对家庭结构将来的影响都挺大的。生孩子的重要性越来越下降,孩子数量绝对减少,有一些人甚至不要孩子,这些现象都上升,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另一个变化就是前面所说的个人主义上升、家庭主义下降,对婚姻的影响。比如晚婚、离婚率提高、养老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向个人主义社会演变。再比如结婚更看重感情,也是个人主义上升、家族主义下降的表现。

凤凰网:这个过程还在继续,根据您的研究,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人的婚姻家庭观可能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李银河:距离原来的家族主义价值观越来越远,社会将会由于个人主义的上升变得越来越多元,婚姻家庭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元。比如单身的人会增加、不生孩子的家庭增加、同性婚姻或者同性同居增加。

这些都是将来可能变化的走向,整个社会将越来越多元,不会像过去那样整齐划一。不会像过去那样所有的人都结婚,生孩子,并且非要生男孩。生男孩的观念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过去中国传宗接代一定得有男丁,这个观念是被动改变了,不是主动想改,但是没办法。这个对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冲击太大了。

还有养老方式也会随着改变。过去养儿防老,因为在农村没有生活来源,由于社会的保险制度、福利制度、退休金制度的完善,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会有所保障,不一定非得靠孩子来养老。我们在城市调查家庭养老问题,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当父母丧失劳动力后,70%多的调查对象选择自己供养父母;当问到他们自己以后老了怎么办,60%多的人选择进养老院。养老的观念有了好大的改变,不再是养儿防老。

凤凰网:对于这种变化,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

李银河:其实这种变化大多是越变越好,而且变得更合理了。对新一代的人来说,是一种解放,是自由的、更合理的人生安排,你的人生不再是为了别人而活着,而是享受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晚年准备养老钱,这样更合理一些。

所以大家应该对前途很乐观,应该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地迎接新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