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部:充满金色的希望

 泰山凡人居 2011-01-11
 2007年,山东地矿局第六地质队在莱州市焦家金矿南约2500米处的寺庄矿区深部提交了1处51.83吨的特大型金矿床;2008年又在焦家金矿西北约1000米处焦家矿区深部提交了1处105.175吨的特大型金矿床,近期又一个深部特大型金矿床即将提交。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一次次的大发现,是否传承了传统的焦家式金矿成矿模式?深部金矿床与浅部金矿床对比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参与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工作部署、技术管理和研究的山东地矿局宋明春博士。

  焦家金成矿带浅部矿越来越少, “攻深找盲”成为找矿的重点方向

  记者:胶东地区是“焦家式”金矿理论产生地。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迄今胶东地区“焦家式”金矿床的探明情况。

  宋明春:焦家金成矿带是胶东地区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在该带中已探明3个特大型金矿床及一批大、中型金矿床。

  焦家金矿是山东地矿局六队发现并勘查的。1965年,六队提出“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概念及成矿模式。1977年,在原地质部第二次全国金矿会议上,“焦家式”金矿被正式确认并向全国推广应用。自此,大大促进了全国尤其是胶东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初步统计,目前胶东地区共探明了“焦家式”金矿床152处,其中特大型金矿床18处、大型金矿床7处、中型金矿床34处,探明金资源储量900余吨。

  记者: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加大,是不是胶东地区的金矿也越来难找?

  宋明春:是的。胶东地区平均勘查深度已接近-500米,地表矿、浅部矿越来越少,金矿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目前“攻深找盲”成为该区找矿的重点方向。

  记者:“攻深找盲”探索的结果如何?

    宋明春:自上世纪末,人们对焦家金成矿带深部开展了探索性找矿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2007年,六队在莱州市寺庄矿区深部找到51.83吨特大型金矿床,2008年又在焦家矿区深部发现105.175吨特大型金矿床。近年来,在胶东地区实施的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项目和其他深部找矿项目也取得一系列喜人成果,揭示了该区深部巨大的金矿资源潜力。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胶东地区深部勘查提交的金矿资源量总计达500吨左右。其中,焦家矿区深部与浅部累计已探获金矿资源储量230多吨,其主矿体单一矿体规模巨大,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这些找矿突破,不仅对中国东部传统成矿带攻深找盲,解决危机矿山资源瓶颈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而且,为深化和发展“焦家式”成矿理论带来新的启示。  

  深、浅部金矿床之间存在无矿间隔或弱矿化带,深、浅部矿体的垂直距离在150米~550米之间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寺庄矿区金矿勘查工作概况。

    宋明春:六队在寺庄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1968年,发现了焦家断裂带寺庄金矿点;20世纪80年代至今,开展了寺庄矿区深、浅部金矿普查工作,数十个施工钻孔深度由500米不断延伸到900米。寺庄金矿是在焦家金矿带深部第二矿化富集带上发现的第一个特大型金矿。

  记者:深、浅部金矿主要特征相对比,有什么规律?

  宋明春:寺庄矿区深、浅部金矿床对比发现:深部矿床矿化蚀变带增厚、蚀变趋强、分带性明显,深部蚀变带具明显三分性;深部矿床矿体数量多,资源量大,单矿体平均品位最大值高;深部矿床主要矿体规模大,厚度大,品位高;深、浅部矿床对应矿体群间赋矿标高差别较大,显示为明显的无矿间隔或弱矿化带,无矿间隔的距离为垂深100~250米,不同矿体不同勘探线之间无矿间隔的距离不一致。

  我们对焦家矿区Ⅰ-1号主矿体的分布特征进行的研究发现:深、浅部矿床矿体厚大部位在剖面上均产于焦家断裂由陡变缓转折点下部;浅部矿床矿体厚大部位出现于-100米~-400米断裂倾角由近70°渐变为45°左右的缓倾地段,深部矿床矿体厚大部位出现于-600米~-1000米断裂倾角由45°左右渐变为16°产状明显变缓处;主矿体在104线至128线之间由弱矿化带连接,在其他勘探线上则出现无矿间隔,弱矿化带表现为矿石金品位明显降低,或矿体厚度明显减薄,或矿体分支复合、膨胀夹缩变化明显,深、浅部矿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在150米~550米之间(包括矿体厚度),二者总体表现为尖灭再现、膨胀夹缩关系;深、浅部主矿体长度接近,但深部主矿体斜深及斜深与长度比大于浅部主矿体;由浅至深自然金含量增高,金成色增高,深部金矿物粒度变细。

  建立了焦家金矿带深部金矿阶梯式成矿理论矿床模式

  记者: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的突破,与传统认识的“焦家式”金矿的特点有哪些不同?对重新认识“焦家式”金矿有什么启示?

  宋明春: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的突破,揭示了许多与传统认识的“焦家式”金矿不同的特点,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焦家式”金矿的有关问题。

  就焦家金矿带而言,浅部金矿床和深部金矿床沿同一断裂构造倾斜方向分布,二者矿体产状相同,矿石特征基本一致,构成浅部第一矿化富集带和深部第二矿化富集带,两个矿化富集带之间为无矿间隔或弱矿化带。

 其中,两个矿化富集带在剖面上产于断裂倾角由陡变缓的转折点下部,形成台阶式或坡坪式分布特点,金矿体厚大部位赋存于台阶的平缓部分。金矿床分布于焦家断裂下盘,中生代玲珑花岗岩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内接触带上,自主断面以下矿化蚀变分带明显,分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或钾化花岗岩)3层蚀变带,控制了3个矿体群。焦家带金矿床的矿床模式可总结为:一条构造带、两个倾斜台阶、两段矿化富集带、三层矿化蚀变带。我们将这一新的成矿模式称为深部金矿阶梯式成矿理论。

  就胶西北金矿集中区而言,系统的勘查工程揭示,焦家断裂倾角具有上陡下缓的特点,是大型铲状断层。研究发现,胶西北地区3条主要金矿控矿断裂——三仓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组成了一条沿玲珑花岗岩与早前寒武纪地质体边界分布的大型伸展构造带。焦家断裂与三仓断裂可能会在地表以下4000米左右连为一体。

  胶西北金矿区域成矿模式为:在靠近伸展构造主断面之下的岩石受到强烈的伸展剪切应力,构造岩为变形均匀的碎粒岩和糜棱岩,矿化较均匀,形成浸染状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焦家式);其下,由伸展引起的剪切应力,产生了具共轭剪节理性质的网状裂隙带,形成网脉状矿石(河西式);远离主断面,岩体上拱造成的引张作用产生近直立的裂隙带,形成脉状矿石(玲珑式)。这一成矿模式指示,胶西北焦家式与玲珑式金矿是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金矿类型具有与构造分带相联系的垂直分带规律,但由于地壳抬升剥蚀作用造成了表面上的水平分带现象。玲珑岩体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实际是其顶部主伸展构造带及蚀变岩型、网脉状金矿被剥蚀后出露于地表的。

  传统观点认为,郭家岭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密切。我们经过对深部金矿研究认为,郭家岭花岗岩既不是金矿成矿的直接矿源岩,也不是导致金矿成矿的直接原因。但由于其形成时代与金矿成矿时代接近,其与围岩的接触带是金矿赋存的有利部位,因此在其周围形成诸多金矿床。而与金成矿同期的伟德山花岗岩及相关脉岩,是胶东地区中生代规模最大的一种花岗岩类型,其产生的热量足以造成强烈的流体活动及金的大范围迁移、富集,因此,伟德山花岗岩是金矿成矿的直接原因,在金矿成矿作用中起到“热机”作用。  

  三仓断裂与焦家断裂之间的大型伸展构造下凹部位及招平断裂以东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分布区是深部找矿的重点地段

  记者:今后的找矿重点应在哪些地区部署?

    宋明春:多年来的地质勘查证实,胶西北地区金矿主要赋存于主断裂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中,因此焦家断裂与招平断裂之间的玲珑花岗岩分布区一直被作为该地区金矿找矿的重点地段。

  有人根据该地区3条主要控矿断裂走向、倾角相近,但相邻两断裂的倾向相反的特点,分别称之为“断背形、断向形”,并认为“断背形”为有矿地段,“断向形”为无矿地段。然而,按照深部金矿勘查建立的新成矿模式,我个人认为,在前人所谓的“断向形”无矿地段恰恰是有矿的,由于该地段没有遭受剥蚀,因此金矿资源潜力很大,但矿床的埋藏深度亦较大,是今后深部找矿的重点地段;而在前人所称的“断背形”有矿地段,由于已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部分地区甚至已被剥蚀到第三矿化蚀变带以下,因此深部找矿潜力并不大。所以,我们提出,三仓断裂与焦家断裂之间的大型伸展构造下凹部位(“断向形”位置)及招平断裂以东(上盘)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分布区应是今后深部找矿的重点地段。

  以往,我们将找矿目标放在赋存连续厚大矿体的焦家主断裂下盘附近的黄铁绢英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2个矿化蚀变带中,实践证明,以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或红化花岗岩为特点的第三矿化蚀变带中虽然单矿体规模较小,但矿化蚀变带规模巨大,如寺庄矿区深部金矿床的第三矿化蚀变带最厚达496米,构造裂隙比较发育,矿体数量多,因此资源潜力也较大。

  根据焦家带浅部第一矿化富集带金矿近等距分布、尖灭再现等分布规律,我们认为,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将会在第二矿化富集带中发现更多的大中型金矿床。按照焦家断裂带的延伸深度分析,第二矿化富集带之下还可能出现第三乃至第四矿化富集带。当然实际情况会比上述认识复杂得多,但无论如何,焦家断裂带深部资源潜力巨大是毫无疑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