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剩女”现象在国内是个热门的话题,但怎样才能和外国人解释清楚leftover woman这个社会现象呢?昨天在一位在上海学习中文的马来西亚学生的个人博客上读到了她的中文老师——一位自己就堪称“剩女”的老师——的解读。 这位老师用了简单的两个“文氏图”(Venn diagram,也译维恩图,一般用来表示不同集合之间的大致关系)来解释“剩女”是如何被剩下的。 第一个图是从女性的视角来看的(左边的图是老师的原图,右边的图是那位马来西亚学生的英语翻译): 女人对男人的期待无非是三条:帅(handsome)、有才(talented)、有钱(rich)。长的帅又有钱的一般都是花心,身边不知有多少女人;那些长得帅有才的一般没钱;而那些有才而且挣足了钱的一般已经是有把子年纪了。女人不想被骗,也不嫁穷的,又不想跟老的,可不就被剩下了吗?学生问:那不是还有三条都具备的那种男人吗?老师说:well, they are all gay(他们嘛,都是‘同志’啦)。 第二个图是从男性的视角来看的: 女人也可以用漂亮(beautiful)、有才(talented)、有钱(rich)三个特征来表述,男人可以娶漂亮的,或者富有的,或者有才的,但是不喜欢同时具有两个特征的。又漂亮又富有的女人靠不住;有才有钱的女人一般都到了不宜生孩子的大龄;而又漂亮又有才的女人有点太可怕了;男人对这些组合也是避之不及,所以这些女人也就剩下了。至于同时具备三种特征的女人,老师说:Unattainable(不可及啦)。 这么一来二去,就出现了“剩女”一族。对于这样的结果,有外国朋友感到很不可思议,一位在中国的企业主在这个博客后面留言认为中国的“剩女”非常适合外国男人,而中国“剩女”也喜欢“绅士”,他呼吁西方的单身男人赶紧到上海来找到属于他们的中国美丽淑女,并鼓励热情中国“剩女加油!” 剩女们!别太清高 差不多就接受那个男人吧!![]() By Andrea Sachs Thursday, Feb. 04, 2010 女人们总是在等待令自己折服的白马王子,但这同时是否也耽误了自己呢? 是时候停止等待“完美先生”, 换而考虑一下“差不多先生”了吧?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评论员Lori Gottlieb在她的新书中—《嫁给他吧: 接受“差不多先生”》中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时代周刊》高级记者Andrea Sachs与Gottlieb一起来讨论下关于女人谈恋爱的问题。 Q:您所谓的接受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文化在考量完美男人的时候,从来不会去全面地看待男人。所以在标题中才大言不惭的用“差不多”的字眼。我并不主张随便接受一个你没有感觉且没有共鸣的人。我只是说,他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高,也比你想象的瘦,可能无法符合你心理上的每个标准。 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女人都是按着自己心中的标准去衡量,然后决定接不接受这个男人。 曾经有一项研究,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男人已到达到了你80%的择偶标准,你会嫁给他吗? 大多数的女人都回答:不!。 男人就好比是一个成套设施. 很多女人放弃一个男人, 就是因为她们不喜欢这一套设施中的某一部分。 作为人类, 我们都是有缺陷的,但是认识这一点,并不足以让女人们做出接受的决定. Q:女人比男人更挑剔吗? 当我问及男人和女人对另一半有什么期望时,男人们一般都是泛泛而谈。 绝大多数男人都希望找一个可爱,善良,有爱心,说得来的就行。 而女人们一般都具体的有些荒谬。 他必须事业成功, 但不能是个工作狂;他必须懂得如何在餐厅里点红洒;他必须有型有款,但又不能太过于时尚,以免像个女人... 等等。 而如此这般的清单还远不止这些! 女人们似乎都幻想着能实现一站式购物-----找一个男人, 他不但将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还要与自己志同道合, 还要能够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永远满足自己, 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与自己非常地合拍。 而男人则往往更愿意分别从朋友身上, 同事身上以及配偶身上各获所需。如果女人不原意听男人讲述一场棒球比赛,男人们一般不会介意;但如果男人不愿意听女人讲述自己在读书读俱乐部参与讨论的细节, 女人们则可能会感觉失望。 这也就得出一点结论:如果说男人不符合标准, 那是因为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对另一个人充当一个万能的角色. Q:女人们是不是高估了她们的欲望呢?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呢? 我觉得她们是。 我曾经跟很多专业人士讨论过这种伴随着我们这一代女性成长的权利感。 我完全支持女权主义,但我觉得大多数的我们面对彼此都是“想当然女性”。 我们说“你应该坚持守候,直到更好的男人出现。没错,你当然应该得到最好的”。 但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放纵自己的自我主义,去迎合一个不现实的目标,这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是一种虐待。 你知道吗?其实大多数的我们用不着那样。我们有自己的优点,但还是要有些男人来忍受我们的缺点,并且放弃一些他之前设想在配偶身上获得的某些东西。 也许他想找一个身材更好的,更有幽默感的或是不太过于敏感的。有很高的期望本来不是什么错,但是,过高的期望和完全不切实际的想法是有区别的,那就是你能给对方些什么?你又希望从对方为那儿得到些什么? Q:您在书中写到,20岁年龄段的女人拥有的更多的权力,这指的是什么意思? 如果以年龄来划分层次, 20岁年龄段的女人无疑正处在风华正茂且权力最旺的时候. 从生育能力、容貌、抑或是认识能力方面看, 她们都正处在一个生理上的最理想时期。 如果你正处在25至30岁之间, 你会感觉相当自信, 感觉整个世界尽在掌握,丝毫觉察不到15年来不恋爱会让你感觉颓废。 我这么说并不是为了吓唬女人, 我只是觉得人们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因为当你到了奔三的年纪, 你还认为,哦,即便我38了, 也终究会有一个人发现我的特别,我的魅力和我的可爱。 也许他们能够发现, 但毫无疑问的是, 如果你在28岁的时候肯给你周围的好男人这样一个机会, 他们会更容易发现你的这些品质. 因为那些男人将会在你38岁的时候成家。 Q:写这本书是如何改变了您和您自己境遇的? 封面上有一个戴蝴蝶结的矮个儿秃顶男人,这就是我恋爱生涯最形象的写照。 那个男的是我在Match(速配)网上认识的,就因为他那张系着蝴蝶结的照片, 我都不愿意跟他发邮件。我还纳闷,戴蝴蝶节的男人得多呆呀? 然后我就觉得他的职业听起来也很无趣, 因为据说他是搞房地产的。 就这样, 我对他有这些个假设的看法。我想大多数的我们都是这样做的, 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而我的约会教练伊万鼓励我给那个家伙写邮件, 因为就他的简历看来, 还是有不错之处的。 我照他说的做了,不过最终也断了联系。我们几个月后就不再约会了。在交往过程中,我曾非常非常的开心。 由此我才知道,原来我也可以真心地被那样一个曾让我有过那么多设想的人而吸引。而如果按照之前的那些设想看,我根本就不可能与这样的一个男人交住,更不会被他吸引。实际上,我们俩分手的时候,我真得挺沮丧的,现在还有这种感觉。 有些男人并没有你想的那样“不合拍”,去试试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