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来
记得孩童时代,村庄周围散布着大小不同的荷塘,暴雨袭来时,摘一个大的荷叶顶在头上遮雨,站在荷塘边,看着雨水落在荷叶上,先是一个小水珠,接着形成一个小水球,再结成一个扁平的小水块,晶莹透亮,随着风摆荷叶而摇晃滚动;风大时,一塘荷叶顺风倾翻,水珠,水球,水块依次倒出,形成清脆的哗啦声,似乎是乐师不经意地拨动了一下琴弦,又无心弹奏,琴音响了一阵骤然而止。那时的夏日炎热难熬,没有电扇,更没听说过空调,只是摇摇芭蕉扇,或是找个风口,再或是躲在树阴下消暑。一天中午,一个玩伴捧了几口荷塘水喝了下去,顿感清凉,便把我们喊了过去,大家跳到荷塘里,凉冰冰的水把我们热腾腾的身体立刻凉了下来,个个乐得哈哈大笑。荷塘给我们带来欢乐,荷叶给我们带来童趣。
大凡人们都爱花,春兰秋菊,夏莲冬梅,盛开时人们总要欣赏一番,文人们总要描绘一番,诗人们总要吟咏一番,画家们总要再现一番。而荷叶很少有人关注。写意画家为了表现荷花,不得不配上荷叶,也只是饱蘸浓墨,粗犷地涂个轮廓,再稍加修整即然。工笔画的荷叶栩栩如生,但荷叶并不是画家着意表现的主题。画荷花就不同了,画家们会全神贯注,那调色的耐心,笔线的细腻都达到了极致。周敦颐的《爱莲说》赞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他却忽视了荷叶与荷花同根、同流,一样具有居浊不污的品格。有人作了副对子: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且不必去考证作者,但也忘掉了荷叶。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大概都是因为荷花的艳丽缘故吧。荷叶没有花的浓妆, 更没有荷花的妖艳。因而,几乎无人问津, 只朱自清对荷叶瞥了一眼,在他的《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喻为舞女的裙。“此荷此叶常相映”,这是李商隐的诗句,倒是独具慧眼,说出了荷叶与荷花彼此相依衬托的关系。
我觉得荷叶可爱,可敬。荷叶朴实无华,雍容宽厚,呵护荷花,却不与荷花争艳,不油头粉面,却暗暗放散香气。荷叶把幼嫩的荷花拥抱在怀里,守卫它健康成长;把成熟的荷花高举头上,扶助它出尽风头。没有荷叶,荷花失色,没有荷叶,荷花乏韵,没有荷叶,荷花无神,没有荷叶,荷花孤独,没有荷叶的实诚也就没有荷花的富贵,没有荷叶的高洁也就没有荷花的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