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漫画缘

 不惑而获 2011-01-11
我的漫画缘

                          陈广升

生长在偏僻的小山村,学业坚持到初二,由于家境困难而辍学,似乎命中注定应该与漫画无缘。却由于路拾一本杂志便一改初衷而钟情漫画半生,且将永远画下去。

从1970年8月入小学到1977年5月辍学,正赶上“誓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年代,也正是全国漫画被打入地狱的年代,根本不知道漫画为何物。后来经过两年时间在县文化馆创办的“通河县业余美术学校”和奋斗路办事处在哈市第十七中学办的“北方艺校”里的长短期绘画基础训练,仍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漫画这一画种。最后在选择主攻专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决定将毕生的业余时间交付给写意人物和意笔山水。历经两三年的勤奋写生、写意小品的创作,虽然画稿能集成团、结成旅,但仍无突破。至此方知道学传统再跳出传统非我辈在闭塞的环境里挤业余时间所能为之。

1983年冬,赶着自家牛车,出河东小村北去,到官马嘴山上砍柴,途经一号地(河东村的耕地名字按顺序由近到远从一号排列到山脚下的七号)时,在路旁拾到一本当年的《八小时以外》杂志,随手翻看,里面有介绍漫画大师方成先生的专访文章和先生的代表作,一路品读,万幸没遇失主追讨。到达砍柴地,才发现在一路颠簸的农田路和横垄地里把伐木用的锯子弄丢了,只得空手而返。但值得窃喜的是:失一锯,而得一书,进而得一师。

方成先生的画作及创作经验激发了我那根从小就善于幻想、狂想、胡思乱想的神经,当夜就画了一幅讽刺林业检查站护林员鱼肉百姓的漫画,挂在墙上自娱。不久时任清河镇文化站站长的王庆进(现已退休)骑自行车到家里来催交参加“通河县迎春画展”的作品,那幅漫画和另一幅油画人像被他送到了县文化馆。意外的是,那幅漫画还被评了二等奖,得了十块大洋,激情之下,移情别恋,投入到漫画怀抱。

到1984年5月已经画了一大捆,拿去文化馆找时任美术组组长的毕克勤老师(现任黑龙江报业集团《新晚报》美术编辑)评改,一看是一堆漫画,毕克勤老师说:“我们不懂漫画,你去一中找漫画专家刘长海老师吧”。到通河一中经指点,在学生食堂里见到了身穿蓝大褂正在画运动会前导宣传画的刘老师。他遂带我回二楼办公室,将我带去的画一、一评点,并送我一本《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漫画集》,当得知我是从清河镇河东村骑自行车百余里来通河的时,就执意溜我去他家吃午饭,好像还劝我喝了点酒— —

我的第一幅漫画是经老师推荐在一九八五年五月五日《黑龙江科技报》第二版上发表的,此后的几年里一发而不可收拾,发表作品百余幅,并获《长沙晚报》医药广告漫画大赛金奖、黑龙江省第三、五届漫画展银奖、铜奖和黑龙江省农民美术大展三等奖、以及松花江地区、通河县的各届画展的三十几个奖项。

1986年加入黑龙江省漫画家协会;1987年6月入清河中学工作;同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通河县委员,并连任两届;1988年加入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县美术工作者协会— —

能与漫画结缘,我将永远感谢那位不知是有意赐书还是无意丢书,引我走上漫画创作道路的那本杂志的主人— —我的恩人!您现在在哪里?我要告诉您的是:那本《八小时以外》杂志,至今我仍保存完好,准备随时奉还。

藉此闲事、闲文写给同学们,相勉在日常生活中,每得一书、遇一事、得一友、得一师,都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悟、有所为,终将能有所成。

(此文原载《校园新声》杂志2006年第六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