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弃五线谱缺点的六线谱综合1与2,可见音距不匀,必然会遗漏一些其他的音名,于是转调时四间五线代表的音改变,于是变高的要标降号、变低的要标升号;于是当遇到乐谱用到谱线与间不包含的音又只好临时再加升降号;也由于音距不匀,使不同音组的同一音在谱面上的位置,缺乏规律性。既然五线谱的种种缺点都是代表不均匀音距引起的,为何不重新定义代表均匀音距的“六线谱”——定义如下: (1)第一线上的音符代表的音为标准音a1(声波频率为440赫兹); (2)任意一线(或间)上的音符代表的音与其相邻线间(或线)上的音符代表的音相差为半音; (3)音符的头尾等的意义均同五线谱中的音符。 如下图,列出了本六线谱和C大调高音谱表五线谱与钢琴的一部分相应琴键的对应关系。 这样定义的六线谱的特点有三: 一,谱面上任意二音的标记距离,与该二音在钢琴键盘上的音阶距离完全一样。任意一音均与钢琴上任意一键(全部白键与黑键)一一对应(注意此处C大调五线谱上的音只与白键一一对应)。 二,任意一线上的音符代表的音与其相邻线间上的音符代表的音相差为半音,故任意相邻的二线上的音符代表的音相差为一个全音、任意相邻的二线间上的音符代表的音也相差一个全音,不管唱名是什么,也不需要任何转调标记。比如第三线上的音符与第四线(或第二间与与第三间等)上的音符,可以是简谱的1与2、或2与3、或4与5、或5与6、或6与7;而第二间与第三线(或第三线与与第三间等)上的音符可以是简谱的3与4等。当然有时可能要在简谱唱名上加升降号,比如将第四线唱做 则第五线必然要唱做1#或者2b、第六线必然要唱做2#或者3b……。 三,当音符高出此六线范围,即可在此六线谱上再加“上六线谱”——它的各线与各线间代表的音恰好与其下的六线谱的相应的各线与各线间代表的音是高八度关系。同样,当音符低出此六线范围,即可在此六线谱下再加“下六线谱”——它的各线与各线间代表的音恰好与其上的六线谱的相应的各线与各线间代表的音是低八度关系——这种特点类似于简谱:音符上加一点为高八度、下加一点为低八度。当然还可以再加“上上六线谱”比六线谱高两个八度、“下下六线谱”比六线谱低两个八度。 这样定义的六线谱与原五线谱区别不大,却既继承了原五线谱的优点又兼具简谱的优点。各种复杂的转调标记与临时升降号已无存在的土壤,谱面上的音阶距离与钢琴全部琴键的音阶距离完全一样。不管什么调、也不管什么唱名,只要按谱面上音的距离对应在钢琴键盘上弹奏即可。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就一眼看到本质:如6-7等的音阶距离是半音的二倍等等,能自己匡正自己的音阶准确度问题,少走许多弯路;又不需要死记硬背各种不同类型的调号标记,节约许多宝贵的精力,在识谱上与搞专业的毫无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