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你,曾经让别人感动吗?从「长假」到「五岛医生」、「交响情人梦」,从安藤忠雄到宫崎骏,日本人因为重视「心」而创造出庞大的商机,在每一种文化产业里开花结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因为他们重视「感动力」。 「书摘」 「你曾让别人深受感动吗?」 如果有人这么问你,你会怎么回答呢?我想,在略微犹豫之后,大部分的人大概都会回答「有」吧。为什么会犹豫呢?那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这样问过你吧。 事实上,在我们呱呱落地时,我们都曾用我们的笑脸、存在,让我们的父母和周遭的人感到无比感动。 然后,第一次学会走路时、小学入学时、赢得比赛时,以及踏入社会,透过良好的工作表现等等,下自小感动上至大感动,我们一路走来应该提供了为数不少的感动才对。 我们或者因为不习惯对他人适度表达自己的喜悦,或者只是因为缺乏知觉,但是事实上,我们曾让某人深受感动的可能性也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让人深受感动的力量,我称之为「感动力」。 人类似乎是打从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拥有这种力量。而且,只要转个方向,「感动力」就会变成「也会感动自己的力量」。另外,「感动力」还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商业能力。 那么,什么是过去的二十世纪的商业能力呢?答案是「战斗力」。 击溃对手,分为「胜组(成功者)」和「败组(失败者)」的发想。因此,全部都是「战争用语」。「策略」、「战术」、「攻略」……。应该已经够了吧?战争。 二十一世纪是不战而胜的时代。既不是用「权力」或「战斗力」来指挥管理人,也不是用「感情操作」来要人效命,而是用「感动力」来打动人心,让人心悦诚服、愿意努力。 「感动力」就是「有感而动的力量」。心动、自己动、别人也动。 时代迈入二十一世纪,以「感动力」为诉求而推动业务发展的公司也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东京迪斯尼乐园」。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东京迪斯尼乐园(以下简称「东京迪斯尼」)的故事,不过,这故事或许和以往大家听过的略有不同。 东京迪斯尼最负盛名的,不外乎它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神奇国度」。那里每天都在创造「前所未有的感动」。称为「迪斯尼演艺人员」(cast)的员工们勤奋卖力,从工作中获得满满的「充实感」或「成就感」。 不愧是「神奇国度」。 然而,当你从研讨会或书本上得到东京迪斯尼的信息愈多,你是否会愈发觉得「怎么跟我们公司差这么多……」呢?几天前,我刚好有个机会听一位曾任职东京迪斯尼的人谈话。那席话饶富兴味又极其宝贵。 以前我就已经从书本杂志得知迪斯尼的管理阶层或工读生的想法,但是,这是我第一次亲耳倾听一位迪斯尼的员工现身说法。 这位迪斯尼前员工这样形容迪斯尼:「一提到东京迪斯尼,大家心里或许就会浮现一个蛮特别的梦幻空间,不过,老实说,它并不是真的那么特别。」 .以最灿烂的笑容,向素昧平生的人问好。 试想,如果现在在街上做这些举动,会引来什么后果?你若满脸笑容地对陌生孩童说「你好」,你想结果会是?启人疑窦,怀疑你是居心叵测的危险陌生人……?然而,东京迪斯尼却是这样一个空间,在那里,人们可以大大方方、自自然然的做这些既美好、又理所当然的事。 那位前迪斯尼员工这么说:「正因如此,所以不仅游客被东京迪斯尼所吸引,工作人员们也是受到东京迪斯尼的魅力所感召,而在这里工作。」 现代的梦幻王国,就是一个这样的地方。 你猜得到当年他在东京迪斯尼上班时,迪斯尼最常收到什么样的「感谢函」吗?他说,当年迪斯尼最常收到的是游客写来感谢帮忙找回失物的谢函。 据他说,东京迪斯尼对于「再小的东西也一定要物归原主」这个信条,执行得非常彻底。他本人以游客身分到东京迪斯尼玩时,曾掉了隐形眼镜,当时迪斯尼演艺人员花了一个小时,帮他找回遗失的隐形眼镜。 在梦幻国度,「物归原主」也是理所当然的。 也许是因为每天接触孩子们不同于平常的笑脸、闪亮的「眼眸」,所以迪斯尼演艺人员的眼睛也变成「眼眸」了吧。 这位前员工好意的把东京迪斯尼珍贵的「手册」拿给我看。在这本手册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个标题: 「TIPS ON MAGIC」 TIPS ON MAGIC就是「魔法的祕诀」。东京迪斯尼讲求的不是「规则」,而是「祕诀」。魔法的祕诀就是,大方自然地做理所当然的事。 这点和迪斯尼演艺人员在东京迪斯尼这个舞台上的演出,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要把「欢乐幸福感」散播给客人。而这点可以为二十一世纪的「感动」带来启发和灵感。 「嘿!瞧啊!可曾看过这么多欢欣愉悦的脸庞? 每个人都如此尽兴、乐在其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带着满足的笑容,步出迪斯尼乐园的大门。」 ──华特.迪斯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