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 苏州网上教师学校

 fenbi5354 2011-01-12
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相城区职业高级中学 叶斐

摘要: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是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的角度分析,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发展和课程体系建设,并进一步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流   课程体系  专业教师发展  实践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成功地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适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急需大批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物流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压力,但在办学过程中,仍存在着毕业生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操作不满意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缺乏仿真模拟操作,教师技能薄弱等,导致学生技能不强。学生学习与生产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不能适应技术型岗位的需要。

要改变这一现状,使快速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能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笔者认为,加强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专业课程设置,是物流专业教学的关键。

一、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发展

教师是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实践教学目标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落实。然而,遗憾的是,物流专业目前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师资一部分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经过培训、进修转岗而来,另一部分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行业背景,缺乏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教学中很多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为适应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

1.  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学校每年可组织校园技能大赛,建立技能竞赛的实施办法和奖励措施,全面提升教师参与技能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校外相关机构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比如参加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竞赛,通过比赛促进训练,练就本领,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加强沟通,对平时的教学有促进作用。

2.  专业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下企业,到一线学习锻炼。

我们目前的物流专业师资,都是由学校到学校的“理论家”,严重缺乏行业工作背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运用、书本与实际工作有哪些不对接都不清楚,试想想:一个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管理模式与理念完全不了解的教师,有什么资格站在讲台上对学生滔滔不绝、大谈阔论?我们的教师只有在亲身体验了,熟悉了相关岗位,了解了基本的企业工作流程后,才能现身说法,才具有说服力。我们物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物流专业教师,下企业参与物流专业实际工作,有几个好处:首先,可引导企业帮助学校做好人才需求调研、专业开发与培养目标设计、专业课与实践教学、职业能力考核、就业服务与指导,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在不同行业、企业的实践学习,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最新软、硬件设备的运用等。

3.引进有工作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学校可以定期不定期地邀请技术人员、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或聘请他们担任校兼职教师、教学顾问。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实践性问题,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利用其丰富的社会经历与专业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的设想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对毕业生而言,宽的专业基础、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过硬的技能,才能使他们既能胜任当前岗位的需要,又能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达到:

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突出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要坚持学以致用。使教学计划既有科学性又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上,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目标,将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为将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职业技能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和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应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突出实用性。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的步伐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要。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体现市场导向。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更新课程,紧跟市场需求。

2、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中职物流主要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仓储实训室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仿真物流中心的货物入库、储运、配送、调度工作,学生可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的训练。

3、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

结合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领悟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特点,在实际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学中可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如“物流配送实务”、“物流运输管理”等课程就十分适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进行现代生产仿真实验。同时,结合物流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可推广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资格是劳动准入的重要依据。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劳动准入制教育培训的实施。今后所有新增劳动力都将持证上岗。物流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在教学中推进职业资格证,通过参加“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系统检验学生的技能,培养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