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窑白瓷注子

 华夏董氏大全 2011-01-12

定窑白瓷注子

百科名片

  
定窑白瓷注子

定窑白瓷注子: 唐光化三年(900年),高:15.4厘米,腹径:9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5.5厘米,临安钱宽墓出土。长颈,口微撇,圆肩有弦纹数道,腹呈椭圆球形,无圈足,底无釉露胎,嘴长略弯曲,嘴管为六棱形,把手起于肩,颈处,折曲而下,搭至腹部。釉色呈乳白,胎骨细密坚硬。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

 


 

简介

  精品名称: 定窑白瓷注子
  级 别: 一级
  作 者: 不详
  年 代: 唐光化三年(900年)
  尺寸及重量: 高:15.4厘米 腹径:9厘米 口径:4.9厘米 底径:5.5厘米
  来 源: 临安钱宽墓出土 。
  内 容: 长颈,口微撇,圆肩有弦纹数道,腹呈椭圆球形,无圈足,底无釉露胎,嘴长略弯曲,嘴管为六棱形,把手起于肩,颈处,折曲而下,搭至腹部。釉色呈乳白,胎骨细密坚硬。
  收藏单位: 浙江省博物馆 。

宋代名窑

  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始烧于唐。定窑在宋人的笔记中虽屡有陈述,但是在唐代却因受到邻近邢窑的影响,才在瓷器的制作上向精白细致与优雅的方向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其以工整雅素的印花定窑器著称于世。

烧瓷地点

  定窑烧瓷地点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是曲阳瓷器的集散地。定窑白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

定窑装饰

  定窑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刻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定瓷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与缠枝菊纹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的布局很不谐调,这应看作是一种新装饰工艺还处在初期阶段的表现。刻花装饰兴起之后,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所谓篦纹就是一种类似梳子刮过的痕迹,作法是先在折沿盘的盘心部位刻划出折枝花或缠枝花的轮廓线然后在轮廓内用竹梳刮一下,就出现了很自然的复线纹。装饰纹样以双朵花为常见,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有两花并放,有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也有莲花、荷叶两枝交错并出,布局富有变化。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云龙等纹饰轮廓线的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也使主题更加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