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作家三毛

 密码有误 2011-01-12

       网上浏览,才知道今天不是个平常的日子——20年前的今天,台湾作家三毛离世。我小心斟酌着用“离世”二字,是因为对她用丝袜结束生命的做法,我至今心怀惊悚。虽说三毛在我心里首先是个性情中的烈女子,以她对生命的参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离开人世,应该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但她的选择还是彻底地出乎了我的意料。

  三毛的广为人知当然是因为她率真如其人的作品,但三毛最打动我的却是她的善良。记得一件三毛搬家的小事。当费尽心力,把有用的东西搬走后,面对眼前的狼藉,身心疲惫的三毛做的事情竟是又把每一间房屋打扫干净。素昧平生的新房客十分意外,也十分感动,作为读者的我又何尝不是呢?她做这件事(包括许多细心体贴的事)并不刻意,以己推人而已。以己推人,有些人是绝难做到的,在三毛却是常态。而三毛的善良,就融化在这点点滴滴的常态中。三毛的文字,总能把人的心烘得暖暖的。读她的文章,也总有一种心被净化的感觉。她悲天悯人的情怀似乎与生俱来,因此,我很难把她人性中的善良从她的文字中择出来。  

       想起三毛,就会想起当年在学校宿舍度过的那段时光。宿舍是平房,没有暖气,隆冬时节,夜晚还要把火炉封上,于是屋里就越来越冷。睡不着的时候,我便抱着一个暖水袋,坐在床上,拥一床棉被,伴着柔和的灯光,静静地读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我的思绪常常会不知不觉间被她牵到很远,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有时手中的书掉了,猛然惊觉,周围一片寂静,心里觉得仿佛有些什么东西拉不回来了,像花瓣遗落在梦中,感受着一种美丽的忧伤。冬去春来,每天下班,回到宿舍,陪伴我的都是三毛的书,《梦里花落知多少》《送你一匹马》《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我被三毛的故事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  

       说来有趣,成人之后的三毛回忆儿时的美事,竟是拾荒。放学路上的那些新奇的发现,曾给三毛带来过多么大的享受啊,以至于她把拾荒当作了长大后绝好的职业选择。在一篇作文中,三毛满怀憧憬地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篇作文激怒了对孩子寄予厚望的老师,却给了每一个曾经童真的人会意的微笑。许多小孩子都有过拾荒的历史,包括我。无论是一个碎贝壳,还是一张展平后漂亮的糖纸,拾起来的都是快乐。但像三毛这样把它上升为一种理想追求的,大约绝无仅有吧。其实,当年小女孩的三毛,拾到的也不过是一颗弹珠或一个大别针,一颗狗牙齿或一个空香水瓶……都是些大人们不屑一顾的东西。但在三毛眼中,它们无异蒙尘的珍宝。想想吧,一个人寻寻觅觅于无人的小巷,不时有惊喜的发现,是件多么有趣又快乐的事。拾破烂,也只有在孩子眼中,才如此诗意与美好。三毛是少有的把这种童真延续了一生的人。读过三毛的人都知道,无论年龄几许,无论走到哪里,三毛都像一个率真可爱的孩子。文如其人,当年上小学的女儿,就是看了三毛的《拾荒》,才知道读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进而读了《闹学记》,视三毛为知音,从此喜欢上了读书。

  生活在尘世中的三毛,却是一个与世俗彻底绝缘的人。她特立独行,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她对爱情的追求,执着勇敢,完全不受世俗约束。她说,感情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与任何人无关。爱或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所以,为了心中的爱,47岁的三毛可以义无反顾地跨越万水千山,追寻到那遥远的地方……

       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三毛,不能用世俗的标准诠释三毛,因为三毛根本不属于世俗。在三毛的世界里,至爱无悔,至情无怨。她的爱光明磊落,纯粹美好。她让人相信,世上真的有蚀人心骨、撼人心魄、地老天荒的爱情。爱她的人都愿意相信,她是去与她的荷西相会了。只是三毛,你不该以那样过激的方式,告别尘世中那些爱你的人们啊!                                                    2011.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