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邪发微

 随龙 2011-01-13

风邪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风邪
英文名称:
wind pathogen
定义:
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升发、向上、向外特性的邪气。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病因(三级学科)

百科名片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中医认为,风邪实为外感病证的先导,因而《素问·骨空论》有"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等生动的理论概括。

目录

医学中的风邪
  1. 简介
  2. 外风
  3. 内风
  4. 性质和致病特点
  5. 风邪论
  6. 镇心丸方
  7. 桑螵蛸丸方
  8. 黄芩汤方
  9. 五邪菖蒲汤方
  10. 商陆丸方
  11. 治疗
布袋戏人物
展开

编辑本段医学中的风邪

简介

  分为内风外风,一般所讲的风邪为外风。
  风邪是由风致病的一种致病因素,其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多;疼痛呈现游走性并遇风加重;多伤于人体上部;外风具有发热、汗出、恶风等,内风多为肝风内动, 肝风内动是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分为四型——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等,外风内风均伴有动的征象震颤、抽搐和痉挛等。

外风

  中医病因之一。风为春季主气。风邪致病多见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风邪为病有内、外风之别。外风由自然界风邪侵入而致。凡寒、湿、燥、热等邪多可依附于风而犯人,如风寒、风热、风湿等。风邪实为外感疾病的先导。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常伤人上部和肌表,而见汗出、恶风、头痛、面部浮肿等。风性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以及“中风”的卒然昏仆等症。《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凡临床上的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多属风的病变。内风则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生,如肝风内动的头目眩晕,四肢抽搐,甚则卒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内风

  分为: 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
  1.肝阳化风——肝阳上亢,亢逆无制,肝风内动。上实下虚症,主症,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兼症肝阳上亢,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肢麻项强。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
  2.热极生风——邪热炽盛,热灼肝经,引动肝风。实热症。主症,高热,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兼症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手足蠕动,眩晕耳鸣。兼症肝阴虚证,头晕眼花,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血虚生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肢体震颤,关节拘急,肌肉润动。兼症肝血虚证,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舌淡,脉细或弱

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故为阳邪。且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面)和肌表,可使皮毛、汗孔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病态。由于风性轻扬、无处不到,故风病症状,可表现于身体的任何部分。但初起一般多在上部、外部和体表,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2.风邪善行数变:风邪致病,发病速、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如风痹的关节疼痛,多呈游走性,部位不定。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动:有动摇不定的含义。如破伤风出现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等症状,某些温热病的热盛动风、阴虚风动,以及内伤杂病中的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出现的眩晕、抽搐、筋脉强直等症状皆属于"风胜则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表现,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风邪论

  曰风邪中人。以腑脏虚而心气不足也。人以气血营卫为正。以风气外至为邪。腑脏虚而心气不足。则风邪乘虚而干之。经言病有五邪。而中风居其一。此之谓也。又曰。风者善行而数变。故其发不自觉知。狂惑妄言。悲喜无度。乃其证也。
  治风邪入脏。心虚气不足。梦寐惊恐。紫石英丸方
  紫石英(研一两) 海蛤 白茯苓(去黑皮) 白石英(研) 菖蒲 杏仁(去双仁尖皮熬) 石硫黄(研) 远志(去心) 阿胶(炙令燥) 卷柏(去土炒) 铁精(研) 细辛(去苗叶) 牛黄(研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 当归(切焙) 大豆黄卷 生银(锉屑) 大黄(蒸三遍炒) 钟乳粉 肉苁蓉(酒浸切
  风邪
  焙) 干姜(各一两一分) 白术 白蔹前胡(去芦头各一分) 大枣(去核炒干二十枚) 人参 防风(去叉) 山芋 石膏(碎研) 赤芍药 桔梗(去芦头炒) 柏子仁干地黄(焙) 甘草(炙各三分) 上三十六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食前。用粥饮下十丸。日二服。

镇心丸方

  治风邪惊悸。恍惚悲伤。或梦寐不安。
  远志(去心一两一分) 铁精 杏仁(去皮尖双仁者炒) 芎 麦门冬(去心焙) 牡蛎(各一参鬼臼 白术 生干地黄 丹参 桔梗(去芦头炒) 甘草(炙各一两一分) 紫菀(去土) 卷柏(去土) 山两) 牛黄(别研半两) 麝香(令黄别研)
  

  上二十九味。捣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酒下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日再服。
  治风邪梦寐涕泣。妄有所见。恶闻人声。体中酸削。乍寒乍热。腰脊强痛。腹中拘急。不不利鳖鱼甲(七枚炙) 凝水石(碎) 桂(去粗皮) 白茯苓(去黑皮) 防风(去叉) 白薇知芍药 白术
  上一十四味 咀。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适寒温服。日一。病与药相当。即下积滞。如牛脂、榆荚、蝌蚪、虾蟆之类为验。

桑螵蛸丸方

  风邪-治丈夫妇人心风癫邪。
  桑螵蛸(四十九枚醋浸炙令焦黄色) 酸枣仁 菖蒲(石上者) 阿魏(研) 麝香(研)丹砂(研) 蛇黄( 醋淬研各一分)
  上七味。捣研为细末。面糊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生姜薄荷汤下。
  治风邪入心脏。忽心痛惊恐。小肠微痛。乍寒乍热。心中闷。面色青赤。虚劳邪气
  风邪
  。人参饮方 人参 干姜(炮) 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干) 独活(去芦头) 当归(切焙) 芎石膏风(去叉一两一分)皮尖炒四十枚) 赤芍药(半
  上一十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二钱匕。以水一盏。煎至六分。空心去滓温服。
  治心经风邪。消化痰涎。清利头目。人参太乙丹方
  人参 酸枣仁(炒) 山栀子仁 阿胶(炒令燥各半两) 甘草(微炙) 天南星(牛胆制者
  上一十味研。捣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以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荆芥汤嚼下。
  治心经风邪。化上膈痰涎。乳香丹砂煎方
  

  乳香 铅白霜 牛黄 丹砂 龙脑(各一分并别研) 犀角(镑别取细末再同上五味研令
  上八味。拌匀。炼蜜和作剂。每服一皂子大。用温薄荷汤化下。食后临卧服。
  治男子女人风邪多梦。悲愁忧恚。喜怒无常。或半年或数月复发。寄生散方
  杨上寄生 白术(各三两) 桂(去粗皮) 茵芋 天雄(炮裂去脐皮) 蓟根 菖蒲 细辛(去苗叶) 附子(炮裂去脐皮)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散。酒调下三钱匕。日三服。合时勿令妇人鸡犬及病者家人见。

黄芩汤方

  风邪-治风邪心热神不安。
  黄芩(去黑心一两半) 麦门冬(去心焙) 白茯苓(去黑心各二两) 淡竹茹(三分)羚羊
  上七味。各捣研为末。每用六钱匕。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半去滓。下朴硝一钱匕。食后分三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服。
  治风邪。安心志。定魂魄。调心气。稳眠睡。琥珀生犀汤方
  琥珀(研) 犀角(镑各半两) 茯神(去木) 人参 生干地黄(焙) 菖蒲(石上者) 防风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心虚风邪所乘。精神恍惚健忘方
  铧铁(四斤久经用者)
  上一味。用炭火烧令赤。投水中。如此七遍。即堪打碎。如棋子大。以水二斗浸。经二七日。每服水一盏、日三。
  治风邪入心。心背俱痛。腹胁胀满。或寒或热。心中烦闷。进退无常。面色或青或黄。
  续命汤方
  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一两半) 大枣(十枚去核) 桂(去粗皮) 防风(去叉) 芎细芩(去黑心) 防三分)
  上一十六味。锉如麻豆。每用十钱匕。以水三盏。煎取二盏去滓。分温三服。要汗并二服。相去如人行五里。再一服。服后更用热生姜稀米粥投。汗出慎外风。如常服只空心午时临卧各一服。
  治中风邪恍惚悲哀。或狂走不定。如有鬼神。或身体强直。日夜常痛。口噤水浆不下。

五邪菖蒲汤方

  风邪-面目变色。甚者不认人。
  菖蒲(九节者去须节米泔浸切焙) 秦艽(去苗土) 桂(去粗皮) 当归(切焙) 禹余粮( 醋淬七遍) 人参 附子(炮裂去皮脐)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 远志(去心) 防风(去叉各一两) 防己(二两)
  上一十七味。锉如麻豆。每用十钱匕。以东流清水三盏。煎取二盏去滓。分三服。空心食前日三服。服药后良久。方得吃食。其药末密收。勿令透气。
  治中风邪虚悸恍惚悲伤。或梦寐不安。镇心当归汤方
  当归(切焙) 羚羊角(镑各二两) 龙齿(碎三两) 茯神(去木四两) 人参(一两) 防风姜(与半夏同粗皮一两半)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用十钱匕。以水三盏。煎至二盏去滓。入竹沥一合。更煎两沸。分三服。每日空心午时夜卧。各一服。

商陆丸方

  风邪-治中风邪狂惑。
  商陆根(生去皮秤十二斤半)
  上一味。细切。以水一石。向东锅灶内煎。减半去滓。更以缓火煎如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熟水下十丸加至十五丸。合药时勿令鸡犬妇人见。未效渐加二十丸。至二十五丸。
  治中风惊悸恍惚。大豆饮方
  大豆(一升紧小者)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去豆取汁五合。顿服汗出佳。
  治风邪客于五脏。精神恍惚不宁。牛黄丸方
  牛黄(研一钱) 地榆(三两) 白附子(炮三两) 丁香(半两) 麝香(研半字) 黄(细
  上一十味。将七味捣罗为细末。入研者三味和匀。以蜜水熬甘草成膏。和众药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茶酒嚼下。

治疗

  风的治疗应该根据临床具体的望闻问切四诊资料,来具体判断是内风还是外风,内风又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然后对症开方方行。如遇风邪,建议看中医生。

平肝熄风

  平肝熄风
  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潜阳,肝阳化风之证的方法。治疗内风病证方法之一。适应证状有眩晕欲仆,头痛如掣,肢麻震颤,手足蠕动,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脉弦而细,或猝然昏倒,舌强不语,口眼?斜,半身不遂等。常用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栀子、杜仲、龙骨、牡蛎、龟版、玄参、川楝子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天麻钩藤饮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天麻钩藤饮
英文名称:
tianma gouteng drink
定义:
出《杂病证治新义》方。组成: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水煎服。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百科名片

天麻钩藤饮 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之功,常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目录

基本信息
方论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方源〗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高血压,头痛,晕眩,失眠”。
  〖组成〗 天麻 栀子 黄芩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各9g] 川牛膝[12g] 钩藤 后下 [12g] 石决明 先煎 [18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宁。
  〖主治〗 肝经有热,肝阳偏亢,头痛头胀,耳鸣目眩,少寐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红,脉弦数。现用于高血压病。
  〖方解〗本方证为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以致头部疼痛,眩晕;肝阳偏亢,影响神志,故夜寐多梦,甚至失眠。治宜平肝熄风为主,配合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不致偏亢,是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能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俱为佐使药。
  〖功用〗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运用〗
  1.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有效方剂。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编辑本段方论

  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平肝,潜阳熄风之效。

编辑本段实验研究

  对正常及高血压狗条件反射及血压的影响《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9):25~26,本方200%水煎剂,在每条犬每日80毫升,给药10~22日的剂量下,对高级神经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的犬,不发生影响;但当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时,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对正常犬没有降压效果,对高血压犬则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从实验结果看来,天麻钩藤饮既有降压作用,又有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的作用,这为本方用于某些类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提供了部分药理理论基础。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1.高血压病袁某某,男性,43岁。主诉:经常头昏一年。体检:心尖搏动在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上,A2亢进,无异常杂音,下肢浮肿。眼底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见左心室轻度扩大,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损害。治疗前每日上午八九时测量血压,共测八次,其平均血压为154/105毫米汞柱,脉浮滑。给予本方一剂后,血压下降为130/80毫米汞柱。以后再服三周,其间平均血压为131/85毫米汞柱;自觉症状消失。
  2.美尼尔氏病徐某,女,39岁。初患眩晕证,经确诊为“美尼尔氏病”,经治疗稍有好转。本年六月十二日,病情突然加重。其证头晕目眩,耳鸣,两太阳穴部位疼痛,两眼视物昏花,斜视建筑物时则有旋转感,行路不稳,转弯时需十分谨慎,心悸,少寐,多梦,时口渴,尿黄,月经正常,血压150/100毫米汞柱。体型丰腴,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数。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治宜滋水涵木,平肝熄风,予天麻钩藤饮加熟地20g、枸杞20g。先后共服药十五剂,眩晕心悸,少寐多梦诸证悉除,病愈而恢复工作。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①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药学通报》(1963,1:25):实验结果表明:天麻钩藤饮对二氧化碳吸入反应、血清胆硷酯酶活性、尿中17羟类固醇排出量和肾血流量没有显著影响,其降压作用与这几项指标的生理功能无关。其降压机理可能是影响其他生理功能作用所致。②降压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9:25):本方200%水煎剂能降低高血压狗和大白鼠的血压;对血压正常的动物则无明显变化。当高血压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时,本方可改善皮层的功能状态,出现阳性条件反射量增加,分化抑制加强,力的关系改变;当动物的皮层功能状态正常时,本方对高级神经活动没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既有降压作用,又有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的作用。这为本方用于某些类型高血压的疗效提供了一些药理理论基础。

镇肝熄风汤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镇肝熄风汤
英文名称:
zhengan xifeng decoction;zhengan xifeng tang
定义:
同名方约有2首,现选《医学衷中西参录》治内外中风方。组成:怀牛膝一两,生赭石一两(轧细),生龙骨五钱(捣碎),生牡蛎五钱(捣碎),生龟版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二钱(捣碎),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一钱半。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目录

百度名片
方源不同的镇肝熄风汤
附方 建瓴汤
药理作用

编辑本段百度名片

  【方源】 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西

[1]
 【组成】 怀牛膝一两[30g],生赭石(轧细)一两[30g],川楝子(捣碎)两钱 [6g],生龙骨(捣碎)五钱[15g],生牡蛎(捣碎)五钱[15g],生龟版(捣碎)五钱[15g],生杭芍玄参天冬各五钱[各15g],生麦芽茵陈各二钱 [各6g],甘草一钱半[4.5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牡蛎赭茵供,
  麦龟膝草龙川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主治】 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者。
  【功用】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加减】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30克;痰多者,加胆星6克,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24克,净萸肉1.5克,大便不实者,去龟版赭石,加赤石脂30克。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类中风的常用方剂。无论中风前后,如辨证为阴亏阳亢,肝风内动者,均可应用。以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脉弦长有力为证治要点。
  2.若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以清热;痰多者,加胆星以清热化痰;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山萸肉以补益肝肾。
  3.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等,属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均可加减应用。
  4.临床发现可用于脑胶质瘤的脑充血、脑出血造成的偏瘫、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
  【禁忌】因血虚、气虚、肾虚、痰湿所致的眩晕及肾阴阳俱虚的高血压不宜用。
  【方论】风名内中,言风自内生,非风自外来也。《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盖肝为木脏,于 卦为巽,巽原主风。且中寄相火,征之事实,木火炽盛,亦自有风。此因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以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于斯,腑脏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而血之上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致充塞其血管而累及神经。其甚者,致令神经失其所司,至昏厥不省人事。西医名为脑充血证,诚由剖解实验而得也。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板芍药以镇肝熄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至其脉之两尺虚者,当系肾脏真阴虚损,不能与真阳相维系。其真阳脱而上奔,并挟气血以上冲脑部,故又加熟地萸肉以补肾敛肾。从前所拟之方,原止此数味。后因用此方效者固多,间有初次将药服下,转觉气血上攻而病加剧者,于斯加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即无斯弊。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方中此三味,而后用此方者,自无他虞也。心中热甚者,当有外感,伏气化热,故加石膏。有痰者,恐痰阻气化之升降,故加胆星也。
  按:内中风之证,曾见于《内经》,而《内经》初不名为内中风,亦不名为脑充血,而实名之为煎厥大厥、薄厥。今试译《内经》之文以明之,《内经》脉解篇曰:“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盖肝为将军之官,不治则易怒,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掀然暴发,挟气血而上冲脑部,以致昏厥。此非因肝风内动,而遂为内中风之由来乎?
  又:《内经》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此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盖血不自升,必随气而上升,上升之极,必致脑中充血。至所谓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者,盖气反而下行,血即随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气上行不反,血必随之充而益充,不至血管破裂不止,犹能望其复苏乎?读此节经文,内中风之理明,脑充血之理亦明矣。

编辑本段方源不同的镇肝熄风汤

  【药物组成】生赭石5钱,龙骨5钱,牡蛎5钱,白芍3钱,玄参3钱,天冬3钱,川楝子1钱,宣木瓜3钱,钩藤3钱。
  【处方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方剂主治】肝风内动,产后时有发热,头目晕眩而筋惕,忽然四肢抽动,牙关紧闭,口眼斜,不省人事,面色时红时白,舌淡红,苔黄,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编辑本段附方 建瓴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龙骨 生地 生牡蛎 各六钱,捣细 [各18g] 怀牛膝 生怀山药 各一两 [各30g]
  生赭石 八钱,轧细 [24g] 生杭芍 柏子仁 各四钱 [各12g]
  用法:磨取铁锈浓水,以之煎药。若大便不实者去赭石,加莲子去心三钱。若畏凉者,以熟地易生地。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肝阳上亢,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心悸,多梦失眠,脉弦硬而长。
  与镇肝熄风汤比较:建瓴汤与镇肝熄风汤均能滋阴潜阳,镇肝熄风,用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证,但后方镇潜清降之力较前方为强,用于气血逆乱见有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面色如醉,以及肢体渐觉不利等;而建瓴汤方中用柏子仁、生山药,故宁心安神之力略优,适用于肝风内动见有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而未至气血逆乱者。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主要有镇静,抑制心脏功能,降压,对脑血管的影响
  1.镇静 本品 可显著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呈现镇静状态。可对抗戊四氮惊厥,对照组惊厥率为100%,给药组仅为24%。
  2.抑制心脏功能 本品 对在体蛙心及离体心脏灌流,对心肌均有直接抑制作用,但不扩张血管。
  3.降压 本方原方对麻醉猫小肠给药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于给药镇肝熄风汤后20分钟出现降压作用,效果最强时降低血压3.87kPa(29mmHg),维持40-100分钟,加减方作用梢强,可使血压下降5.80kPa(43.5mmHg),维持80-100分钟。静脉给药可使猫、兔血压立即下降,维持2-10分钟,无快速耐受性,普鲁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本海拉明等均不影响其降压效果,给予阿托品或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时则降压作用显著减弱。
  4.镇肝熄风汤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SD大鼠随机分为镇肝熄风汤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采用改良Nath法复制脑出血模型。镇肝熄风汤组以镇肝熄风汤灌胃,生理盐水组与模型组均以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取材。用TUNEL法测大鼠脑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数在术后24 h已增加,72 h到达高峰。而镇肝熄风汤组在48 h即可显著减少大鼠脑细胞凋亡数,此作用持续至72 h(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对脑出血后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脑细胞凋亡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