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得去?下得来

 惠德宝宝 2011-01-14

上得去 下得来

(2011-01-13 01:47:45)

上得去 <wbr>下得来

 人生的过程,似乎就是个拼命想上,到最后上得去,或上不去;或上得去下得来,上得去下不来的过程。

从读书起就被谆谆教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工作后,向上拼职称、晋级别,巴望着涨工资、加福利;倘若自己当老板,少不了希望规模扩张再扩张,金钱位数不断增加;甚至连配偶也在跟着优中选优、更新换代……总之,向“上”几乎是人人追逐的趋势。

 

上得去 <wbr>下得来

 

先天优势、机缘、努力促使一部分人“上”去了;而在中间地带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大部分为不能“上”而抓狂,反而成了最“难过”的一层;“下”层则认命或拼命。“患均不患贫”、“笑贫不笑娼”在上中下三层,悄然成为主流或非主流思想,于是衍生出“仇富”、“践踏道德换取快速向上再向上”等负面观念和社会现象。

可悲的是:即使是“上”去者,也大多不快活,无外乎三种原因:为更“上”发愁,为“保”上发愁,为无幸福感发愁(精神修养跟不上物质水准时,一般会出现这种情况)。

别消极,朋友,这样一说,似乎处在哪个层面的都不开心。难道,人生真的只有“上”能给人快乐么??

 

上得去 <wbr>下得来

 

 “下”——另一种快乐!境界不次于“上”,甚至高于“上”。民间笑传:“孔子搞不定的事问老子”,这两人都是大圣人,前者讲入世,求“上”;后者讲出世,求“下”。可见“下”也是大智慧。现在流行的“乐退”族,就是这样一群知进退、乐享人生,又奉献价值的人。他们在物质积累一定程度后,要么有自知之明,对自身身、心、灵的极限有客观的评估,物质上的“知止”让他们让自己的人生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更圆满;要么,明知前路依旧灿烂,但把机会留给后人,崇尚更厚待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把曾经因为追逐物质放弃的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弥补回来,把曾经想做的慈善,都逐一实现起来。这类人似乎更应该是真正的榜样。

 可惜的是:一部分“上”来的人,用透支的方式,疯狂的欲望,在继续“上”的途中,身——早衰了(甚至死得太早了),心——腐烂了,灵——庸俗了,甚至直接进了医院、法院或监狱。可见“上”得去、“下”不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其实,上下都是相对的,跟人比是比,跟自己比,也是比。最关键的是:跟自己比。每一天、每一个阶段,“上”了哪怕一点,都是可喜的;适当的时候“下”是保存实力和元气,为了将来更好的“上”。

“上”一定有止境,有谁能长生不老、只胜不败呢?到了一定的“上”,就必须考虑适时的“下”了。上得去,下得来,是一种自由状态,既可以形成一次完整波段,也可以形成多个波段。明明这个权力在我们自己手里,可我们总是不小心把它交给世俗,到头来,累了身、苦了心、伤了灵。

人生,无论在哪个阶段、哪个层面,身、心、灵的保养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它,真正的幸福、快乐无从谈起。而它的保养,来源于我们对“上、下”的明智选择。选择权,则在我们自己手里,要好好地用对它、用好它,实现上海三菱电梯般“上上下下的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