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级名校牛在哪?我们需要啥样的课程和教师

 晓苦 2011-01-15

  □本报记者 赵翩翩

  每周都有超过1000名学生在哈佛大礼堂听桑德尔教授的《正义》课

  一门在哈佛大学开设了30余年的《正义》课,最近在中国着实火了一把。睿智的哈佛大学政府系讲座教授迈克尔·桑德尔也成为了中国大学生乃至白领和文青们共同追逐的偶像。桑德尔教授和他的《正义》课在中国备受追捧,源于2001年麻省理工大学开启的网络公开课这一模式。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学子通过字幕组翻译的带有中文字幕的视频,切身体验到了哈佛、耶鲁、剑桥、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课堂和教授们的魅力。国内很多知名门户网站都开设了公开课频道以飨网友。在领略了国外课堂的魅力后,很多网友发出了“原来课可以这样上”的感慨。

  “抛开社会形态上的偏见,我们不得不感叹国外这些顶尖的大学才是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他们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公平、生命、幸福等有关生命本质的问题。”网易的一位网友说。

  毋庸置疑,英美网络公开课的盛行,也对国内教育界的做法和观念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顶级学校“牛”在哪

  “谁想回应?”“其他人想怎样辩护?”在桑德尔的课堂上,他总是在提出一个个“道德困境”后让学生们就关于正义、公平等问题充分讨论,这种“苏格拉底的方式”——不断地诘问、应答、反驳和再追问,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辨析和争论,来培养批评思考以及推理论说的能力。

  一位网友说:“对比中国的教育模式,我觉得美国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包容性。在那里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一切真理和答案都在人们的互相启发和争辩中酝酿发酵。”

  网络名人和菜头“以人格保证”强烈推荐该课程,他说:“并非因为它只适合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又或是只适合于哈佛学生那样的高智商人群。单看西方思想家的思辨过程,就已经足够迷人。”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系副教授刘瑜曾经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她在拿到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介绍和说明后,“胳膊差点因为不堪重负而当场脱臼。”仅仅就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的简单介绍,哈佛就一口气列了1000多页。

  刘瑜说,美国一些顶级高校正是因为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才显得卓尔不群,而这一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它的“核心课程”上。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学校开这些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这样,当他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不过是一个巨大有机体里面的一个毛细血管。”

  哈佛的“核心课程”被分成七个领域:外国文化、历史、文学、道德判断、数理判断、科学、社会分析。仅“道德判断”这一版块而言,除了上述招致万人空巷的那门《正义》,还包括《民主与平等》《国际关系与伦理》《儒家人文主义》《有神论与道德观念》《自我,自由与存在》《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隶制》《社会反抗的道德基础》《共和政府的理论与实践》《比较宗教论理》《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现代政治哲学史》等。科学版块则包括了《时间》《爱因斯坦革命》《环境的风险与灾难》《现实中的物理》《音乐和声音的物理学》《看不见的世界:科技与公共政策》等十余门课程。这些课程,对于任何一个刚刚走进大学校门、求知欲旺盛的本科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而国外大学的人文精神就体现在对人类文明的有意识地传承。

  于是,我们看到,哈佛大学的Ren-shahar教授为同学们讲解“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幸福课;仙风道骨般的耶鲁大学的哲学系教授Shelly Kagan则坐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地和一帮年轻人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年逾古稀的耶鲁大学Donald Kagan教授站在台上侃侃而谈遥远的古希腊在政治、智力和创造性上的成就。

  教师需要把知识与当下生活相结合

  “上大学的时候逃课,现在上网‘淘课’,其乐无穷。”网络淘课族一句感言,道出了淘课一族的心声,也折射出了国内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在国内的高校,不少教师讲课基本上都很难脱离课本的条条框框,多照本宣科,很少启发学生思考。许多概念和名词解释,即使背得再清楚,学生也不见得能真正理解。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课,逃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本应是智识上快速成长的大学时光,却被“松了一口气”的大学生们或荒废或用在各种各样的考证上。

  “国外的教授在讲课方式上也并非全如桑德尔教授一般,也有一些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教授,也有一些擅长做学问但却不擅长授课的老师。”刘瑜表示,“思想无禁区是国外课堂和学术研究之所以活跃的土壤。”

  把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结合起来,是国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刘瑜说,“桑德尔的课堂上讲边沁、康德、洛克等这些抽象的经典,但又讲到怎样利用这些道义原理分析枪支管理、税收、同性婚姻是否合法、少数族裔上大学的权利等各种现实问题,将当代生活中的各种议题与理论结合,将问题切入生活的横切面,这也许是国内的老师们需要加强的。”

  “有些理论具有永恒的特性,但每个时代的人面对的问题总是不同的,这些理论产生的现实情况又各不相同,只有用经典解释了当下的生活,学生们才会了解经典伟大在哪里。”

  “如果我们也开设这门课程,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这些原理分析中国现在面对的拆迁、医疗改革等问题?能不能试着分析当下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正义?”

  刘瑜说,大学教育并不是给学生直接兑现的能力,而是帮助你真正思考把世界看得更清楚的能力。做学问也不仅是看谁将这个问题研究得最细、字眼抠得最深,而是能否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解决切实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