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朽才消一句诗

 一山阿武 2011-01-15

不朽才消一句诗


《争名》诗人:司空图  朝代:
 

争名岂在更搜奇,不朽才消一句诗。

穷辱未甘英气阻,乖疏还有正人知。

荷香露侵衣润,松影和风傍枕移。

只此共栖尘外境,无妨亦恋好文时。

 

读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作品,发现他在《争名》和《携仙录》中两次提出:不朽才消一句诗。细细品味,这种说法虽然夸大其词,有一定的片面性,却也合乎某些事理,且为不少史实所证明。

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爱雕章琢句,白居易批评他奥博,多溺于山水(《与元九书》)。他的山水诗多表现士族享乐颓废的感情,且未脱六朝玄言诗流俗,但由于他对自然景物观察细微,才学又高,诗中不时显露出语言警新的写景佳句。如《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深受后人赞誉。北宋吴可写道: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见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金人元好问也诗赞: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论诗绝句》)。为什么池塘生春草这句五言诗竟能流传千古,倍受称颂呢?金人王若虚认为,谢灵运平日好雕镌,此句得之自然,故以为奇”(见《滹南诗话》卷上),明朝谢榛也说:谢灵运池塘生春草,造语天然,清新可画,有声有色,乃六朝家数……”(《四溟诗话》卷二)。这是中肯的评论。诚然,谢灵运之不朽,倒不纯乎靠池塘生春草这句诗,但后人赞颂这句诗,确实也使他盛名生辉,不朽于世。唐朝诗人王湾,《全唐诗》只存其十首,唯有《次北固山》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人激赏。“()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即《次北固山》)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唐朝张说,封燕国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见唐朝殷王番《河岳英灵集》卷下)。由于写了破晓日出,江上早暖,感到春意来急,置早意于残晚中”(黄庭坚语,见《诗人玉屑》卷三),真有别开生面之妙,所以倍受人们青睐。晚唐郑谷写诗赞道: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春末偶题》)。我们后人还记取王湾,恐怕与他的这句诗很有关系。

山雨欲来风满楼,常被大家用来比喻政治气候突变的预兆或信号,它出自唐朝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原诗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背诵了,独此一句千年不朽。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算得千古名句,出自五代南唐冯延巳的《谒金门》,原词也似乎被人遗忘了。相传南唐中主李璜曾问诗人: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这么一问,居然也后世留名,连干卿底事也变成了成语。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历来为人们传诵,它出自北宋宋祁的《玉楼春》。整首词已不太被人注意,独此一句出名。宋祁竟因此获得红杏尚书的桂冠……由此可见,司空图的所谓不朽才消一句诗,是颇含几分道理的。

  我赞同不朽才消一句诗这个命题,并不是鼓吹诗写得越少越好,更不可作学究式理解,果真以为只靠写一句诗就能留名千古。此语应该包含两层意味:一是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俗语道: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再是一句诗而能不朽,正是从千千万万诗句中提炼精选出来的。没有千千万万诗句的艰辛积累,怎么能有一鸣惊人的不朽名句呢?正如同打仗,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已亥岁二首》之一)。可见,这不朽一句来得何等之残酷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