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斯瓦蒂河边苍茫的林荫里
落下了黄昏的太阳,隐士的弟子 头顶着柴捆回转安静的净修林; 疲倦的神牛眨动着深沉的眼睛 踱进牛栏;洗过晚澡,弟子们 环坐在师傅圣者乔答摩的足前。 茅屋的天井里,祭坛上火光闪闪, 天边辽阔的天空里坐着一列列 繁星,一声不响,像眨着好奇的 眼睛,凝望着师傅的学生。圣者说: “喂,孩子们,现在听我讲诵《吠陀》[①]。” 乔答摩的声音冲破净修林的寥寞。 这时候,有一个 年青的孩子走进天井,手捧着献礼,
他奉上鲜花蔬果,虔诚地礼拜着
圣者乔答摩的莲花似的双足说:
“师傅,我住在拘尸凯德罗,我的
名字叫苏陀伽摩,怀着学习《吠陀》的 愿望前来拜见师傅。”孩子的声音 清脆如黄雀,甜蜜像甘露。 乔答摩听了,微笑着 和蔼地对他说:“可爱的,我给你祝福。 孩子,你属于什么种姓②?你要知道 只有婆罗门才有权利诵习《吠陀》。” 孩子低声说: “师傅,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种姓,
请允许我,回去问了妈妈,明天再
来向您说。”
孩子辞别了师傅,
在浓密的黑暗里穿过林间小路,
渡过清彻的萨拉斯瓦蒂河,独自
转回家去。河滩上静卧着沉睡的
村庄,尽头是母亲的破茅屋。 灯光闪亮在茅屋, 门外面遮婆罗伫望望着儿子的归路。 苏陀伽摩走近她的身边,遮婆罗 把他抱在怀里,吻着他的头发 喃喃地给她祝福。苏陀伽摩说: “告诉我,妈妈,谁是我的父亲? 我出身于怎样的家庭?我曾拜谒 圣者乔答摩,他对我说:‘孩子! 只有婆罗门才有权利诵习《吠陀》①’。 妈妈,我的种姓是什么?” 听了孩子的话, 母亲的头低下了,半晌轻轻地说: “妈妈的青春被穷困盘踞着, 我曾经做过不少男人的奴隶。 你生在没有丈夫的女人的膝下, 妈妈不知道你的种姓是什么。” 第二天,
阳光潇洒地照耀在净修林的树梢, 圣者乔达摩的弟子们早已起床; 容光焕发如晨曦中晶莹的朝露, 虔诚圣洁如祈祷时流下的泪珠。
晨浴后皮肤发出红润的光泽; 头顶挽着湿漉漉的发髻。他们 环坐在榕树的浓荫下,围绕着 圣者乔达摩。百鸟轻声合唱着 欢愉之歌,蜜蜂漫长地嗡营着, 潺潺的河水轻轻地打着节拍, 伴随着它们而起的是弟子们 各种幼嫩的嗓音有腔有韵地 背诵着虔诚动人的《娑摩吠陀》③ 赞歌。 这时候,苏陀伽摩 来到圣者身边,恭身向他摸足致敬, 默然不响睁大了一双真诚的眼睛。 “愿你幸福,善良美丽的孩子,” 圣者乔答摩又重复昨晚的询问: “你属于哪个种姓?”孩子扬起头说: “师父,我不知道我属于哪个种姓。 我问过母亲,母亲说:‘苏陀伽摩 你生在没有丈夫的遮婆罗的膝下, 妈妈曾侍奉过不少男人——不知道 谁是你的父亲’。” 听了苏陀伽摩的话, 乔达摩的弟子像受惊的群蜂立刻 张慌失措——营营不休纷纷议论着。 有的讪笑,有的替他害羞,有的 骂着:“无耻的亚非利安贱种!” 为孩子的坦白深深感动, 圣者乔答摩离开坐席伸出双臂 把苏陀伽摩抱在怀里说:“孩子! 你不是一个非婆罗门,你属于 再生种姓里最高的种姓,你生于 一个从不欺骗人的婆罗门家庭。 1893年2月 ① 吠陀:印度古典经籍有四部最重要的著作,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 婆吠陀》。“吠陀”是“智慧书”的意思。 ② 种姓:印度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僧侣、知识分子)、刹帝利(武士)、吠舍(商人)、首陀罗(奴隶、劳动人民)。前三个种姓是高贵的再生种姓。 ③ 娑婆吠陀:意译为《歌咏明论》,是祭司们在祭祀时歌咏用的赞神歌的总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