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自觉之始

 wuming2017 2011-01-16
生命自觉之始
作者:张文江 来源:文汇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论语》中孔子自言进道顺序的这段话,各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作出各自的体验,然而异中有同。

以生物钟而论,十五至三十当青春期,结束于而立,证验为不惑;五十至六十当更年期,结束于耳顺,证验为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五十当体气变化之时,亦为思想变化之时,颇可注意。三十年为一世,于《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之数当女二十八男三十二,三十乃平均数。五十知天命,正对应五十而学《易》。读古今传记可知,有成就人物的一生当有两次变化,第一次在三十前后,第二次在五十前后,而后者破除前者,比前者更深一步。六十花甲,体气已周,故声入心通,无所违逆(参考《庄子·人间世》:“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七十不逾矩而非不逾规,因儒家重方,与道家重圆不同。

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为青春期的开始,也是生命自觉的开始。由童年、少年而青年,由混沌、朦胧而苏醒,这是生命极美好的阶段,而烦恼乃至压力也逐渐而来(参考德国影片《英俊少年》插曲:“小小少年,很少烦恼”)。十五以后,于社会面临从工作到事业,于人生面临从恋爱到家庭,志于学乃向上的主线,且贯穿一生。因社会人生本身就是学问,而书本知识仅仅是一部分。

三十而立,则其前尚未“立”。青年时代自以为“立”了,其实仍有家庭与社会之支撑。三十以后,乃由受家庭、社会支撑转变为支撑家庭、社会。其间有忧患,然人道之立即立于此。由成家立业为基础而扩展,通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四十而不惑。因生命已经过半,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如有失误,不能再以任何借口逃避。林肯有言:人在四十以后,应该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如合以中国古来“修心补相”之说,则以四十以前当先天,四十以后当后天。前者或许尚存父母遗传的因素,后者完全是自主行为的反映,而且一切都留下痕迹。不惑,当指不惑于善恶。

四十以前基本是个人修养,尚可属下学;四十以后渐渐放开,乃趋向上达。知天命知时代发展的大势,耳顺养生功深,可与佛道境界相参。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毕生修学而渐达自由的境界。此为孔子的大自在,而《论语》中若干见道之言,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皆可判归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