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1“教师,你进步了吗?”

 等距离 2011-01-16
案 例 1  “教师,你进步了吗?”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教书第三年。那时,我做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都喜欢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了,你们跟我说说自己有什么进步啊?”我要求每个人最多说一两分钟。小朋友们就说呀说。一个小女孩举手,我把她叫起来。我问她;“你有什么事啊?”她说:“俞老师,我不敢说,我说了怕你不高兴。唉,我看还是不说算了。”我说:“不可以的。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呢?俞老师对你们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们也应该对俞老师这样呀。”她就问了:“俞老师,那你说说,一个学期下来,你有什么进步啊?”哎呀!本来是我问小朋友的问题,结果她这么反过来一问,嗬!那些小朋友的眼睛就像放电一样“刷”地射过来了。我感觉就好像有很多大灯泡聚焦在我身上,让我有一种发昏的感觉。这时我才突然发现我们做老师的有一个误区,总是想着问学生:“你进步了没有?”其实,我们经常忘记问自己:“我进步了没有?”
  当时,我心想,今天肯定完了。我有个特点就是小朋友都很喜欢我,这个班我带了一年了,如果我说自己的进步不大,只是一点点的话,小朋友听了,可能就对我不再感兴趣了,就没有那么喜欢我,不再佩服我了,那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我说自己进步很大,可我又觉得没有很大的进步啊,毕竟这才是我教书的第三个年头。正好,那节课也快结束了,我耍了一个滑头,对学生们说:“时间差不多了,让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家庭作业带回去,明天向大家汇报,好不好?明天我就回答这个问题——‘这这一学期下来有什么进步’。”学生很不情愿地摇摇头。哈哈!他们其实也很喜欢看老师的笑话的。 
那天晚上,我人生当中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进步了没有”。作为老师,我一年应该有哪些进步。作为老师,我该怎么向学生交代。那时不像现在这样提教学反思,也不讲专业发展,连“专业发展”这个词都没有。一般教师教书也就是求个养家糊口,不怎么想个人的发展问题。那个孩子的问题给了我启发。
  第二天早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数学课。一上课, 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昨天问的那个问题还记得吧?”“记得!”学生们回答得很响亮。“那你们说说看,俞老师这学期有什么进步?因为我不知道有啥进步。”然后,有的学生就说:“俞老师,我发现你的普通话进步了不少,以前你讲课有好几句话我们听不懂,现在全部听懂了。”有的学生说:“你还有一个进步就是,以前有时骂我们,现在不骂了,还经常搓搓我们的脑袋,这让我们很舒服。”……我听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很感动。我说:“我教你们一年了。昨天你们提的问题,我老实跟你们讲,我想了一个晚上,我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地方进步了,老师很感动。你们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老师其实也是要进步的。”教学相长,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感觉我应该进步。我从心底里感激我的学生。就这个故事,后来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老师,你进步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