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全幅单反?全幅单反有何优势? 2、什么是镜头的放大倍率?微距摄影的应用 3、什么是增距镜?增距镜的缺点和使用事项 4、什么是像素?总像素和有效像素有何区别 我们身边的世界在宏观上成连续的,好比时间永远在连续不停的流逝,但我们用来记录时间的钟表却不是连续的,比如我们常用的电子手表,可能是以秒为单位一格 一格的前进,如果再细分可以以毫秒或者更小的单位来记录。无论怎样,当我们细分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主观上已经不再能够分辨变化的幅度,而觉得成为连续变化 的了。数码影像也一样,数码感光元件的最小单位是一个个像素,它们排列成行列形式的矩阵以感受光线。 什么是像素? 简单的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Pixel),就是CCD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 片上就形成一个点,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像素分 为总像素和有效像素,目前市场上的数码相机标示的像素基本都是总像素。 像素数量的提高,有利于我们获得高精度的图像,但是像素数量不是衡量感光元件好坏的唯一标准,还应该考虑像素质量,包括像素在感光元件上排列的均一性,色彩精确性,动态范围,噪声表现,以及包括色散、紫边、摩尔纹等在内的各种伪色失真。 总像素和有效像素 在看各种数码相机参数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够看见总像素和有效像素等名词,有时候出于宣传的目的,厂家并不说明有效像素,而仅仅用总像素来标明。那么两者 的区别是什么?由于目前主要的感光元件都是马赛克形式的,每个像素实际上只能识别一种色彩信息,后期上需要借助周边像素的色彩信息来进行解码,还原本来的 色彩。所以边缘的像素需要额外的像素来提供这些色彩信息,也就是说,感光元件的最外周的像素是不能参与成像的,它们是负责提供色彩信息来对最终图像的最外 周像素进行去马赛克解码的。因此,总像素是大于有效像素的。 5、什么是噪点?噪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什么是色温?色温与白平衡有什么关系? 7、什么是景深?其特点和应用方法有哪些? 8、什么是分辨率?分辨率和像素有何关系? 简单的说,像素(Pixel)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就是CCD或CMOS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总和。说到像素就不得不说说分辨率了,因为两者密不可分! 什么是分辨率? 所谓“分辨率”指的是单位长度中所具有或撷取的像素数目。 分辨率与像素一样,也分为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影像分辨率,我们通常说的数码相机输出照片最大分辨率,指的就是影像分辨率,单位是ppi(Pixel per inch)。打印分辨率也是很常见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打印机或者冲印设备的输出分辨率,单位是dpi(Dot per inch)。显示器分辨率,就是Windows桌面的大小,常见的设定有640×480、800×600、1024×768等等。屏幕字型分辨率:PC的 字型分辨率是96dpi,Mac的字型分辨率是72dpi。当然还会有其他输出设备的分辨率,由于种类繁多,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影像分辨率和像素的关系 在大部分数码相机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分辨率拍摄图片,一台数码相机的像素越高,其图片的分辨率越大。分辨率和图片的像素有直接的关系,一张分辨率为 640×480的图片,它的乘积就达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0万像素,而一张分辨率为1600×1200的图片,它的像素就是200 万。这样,我们就知道,分辨率表示的是图片在长和宽上占的点数的单位。 因此可以看出,像素越高,最大输出的影像分辨率也越高;分辨率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 打印分辨率和像素的关系 打印分辨率,关系到我们冲印照片的大小,因此也是比较重要的。计算方法其实也很简单: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有效像素795万,最大输出3260×2440的照片: 宽:3260(Pixels)÷ 300(dpi)= 10.8" 高:2440(Pixels)÷ 300(dpi)= 8.1" 也就是说,如果用300dpi输出分辨率冲印照片,最大能冲印10.8×8英寸的照片。 (注:人眼能分辨出的最大分辨率是300dpi,超过这个分辨率,人的眼睛是无法看出差别的,也就是说300dpi和600dpi在人眼看来是没有差别 的,所以现在的冲印设备最大的设计输出分辨率,就是300dpi,当然每个人对于清晰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能达到200dpi就能让大部分人满 意,所以800万像素图片即使冲印到16寸的照片,在大部分人看来仍然还是很清晰的。) 总结:如上所述,“打印尺寸”与影像分辨率有莫大的关系,只要影像分辨率改变了,打印的尺寸便会跟着变化,而像素和影像分辨率又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三者可以互相转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像素。 9、解读包围式曝光,如何运用包围式曝光? 10、什么是摩尔纹?如何减轻或消除摩尔纹? 什么是摩尔纹? 在数码影像中,如果主体中有密纹的纹理,常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水波一样的条纹和奇怪的色彩,这就是摩尔纹(moiré)。无论是用高级数码相机拍摄的影 像,或是扫描的影像,均有可能出现该现象。当物体上的细致图样(如织物上的编织纹路,或建筑物上非常靠近的平行线)与成像元件上的图样相重叠时,可产生此 现象。如果两个图样重叠,通常会产生另一种新图样。这种新图样通常叫作摩尔波纹。 为了减少(或消除)摩尔纹,相机中安装了一种特殊的防混叠滤光镜。如果安装的滤光镜的防混叠效果太强,就会产生整体疲软的图像效果,但不会有摩尔纹。如果 滤光镜的防混叠效果较弱,那么图像较为清晰,但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摩尔纹的可能性较大。尼康相机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尽量产生最清晰的图像,同时尽可能消除摩尔 波纹。尽管如此,在某些情况下摩尔纹仍会出现在图像中,这是无法避免的。 减轻或消除摩尔纹 要减少摩尔纹,可采用以下方法: 1、改变相机角度。由于相机与物体的角度会导致摩尔波纹,稍微改变相机的角度(通过旋转相机)可以消除或改变存在的任何摩尔波纹。 2、改变相机位置。此外,通过左右或上下移动来改变角度关系,可以减少摩尔波纹。 3、改变焦点。细致图样上过于清晰的焦点和高度细节可能会导致摩尔波纹,稍微改变焦点可改变清晰度,进而帮助消除摩尔波纹。 4、改变镜头焦长。可用不同的镜头或焦长设定,来改变或消除摩尔波纹。 5、用软件处理。如Nikon Capture或Photoshop插件等,消除最终影像上出现的任何摩尔波纹。 当然,要消除任何情况下的所有摩尔波纹是不可能的,但一般情况下,带一点细小摩尔波纹的清晰影像要比柔焦镜镜头影像好。 用数码相机与扫描仪生成的所有影像均可能出现摩尔波纹,但使用SLR数码相机系统时最可能出现此波纹,因为其镜头、传感器和软件均是为产生最清晰、最准确 的影像而设计的。 如果要查看影像是否存在摩尔波纹,务必在计算机屏幕(或相机LCD)中查看完整、100%比例的影像。如果在屏幕中缩小查看影像,可能出现由显示器网格图 样导致的虚假摩尔波纹。 11、什么是偏振镜?偏振镜的用途和应用方法 偏振镜又称“偏光镜”,是一种常用滤镜,在彩色和黑白摄影中常用来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从而消除或减轻光斑,还可用来拍摄玻璃后面的物品,或表现强反光处的物体的质感。在一些特殊摄影中,偏振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了解偏振镜的结构。偏振镜呈灰色,由镜片主体和一个与其相连并可旋转的后座框两部分组成。偏振镜的镜片主体由极细的水晶玻璃组成光栅。旋转时,偏 振镜的光栅将那些不与它平行的偏振光线阻挡住。因此,偏振镜能够控制和选择记录在胶片上的与它平行反射光(此反射光为偏振光)的数量。实际上,这就是偏振 镜能够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反光的道理。 我们在翻拍图片和资料时,常常会碰到由于被摄纸张表面反光,使图片和资料的某些部位曝光不正确。表现在扩印出的照片中的这些部位偏淡,降低了清晰程度和色 彩饱和度。如用装有偏振镜的镜头去对准图片拍摄,转动偏振镜片对光,不但原有的反光消失,而且饱和度也增加了。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偏振镜要作相应的曝光补 偿。 当我们在拍摄金属小工艺品、手表、钱币时,金属的表面也常有反光。偏振镜对金属反光无能为力,要消除这些反光又该用何办法呢?我 们知道,自然光经过金属表面反射后,仍然为非偏振光;而自然光经过非金属表面反射后却是偏振光。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用白纸、白色有机玻璃、白塑料板等 非金属作为反光材料,将自然光或灯光(灯光也不是偏振光)反射至金属表面,再用其表面的反射光作为金属物品的照明光,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偏振镜来消除这些 金属表面的反射光,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2、什么是ND中灰镜?谈中灰镜的用途和种类 我们都知道,单反相机的曝光值是由光圈和快门控制,加上感光度,这三者的组合可以保证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得到正确的曝光。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仅仅通过光圈和快门去控制光线,仍然会受到一些限制。 比如,在晴天下,我们可以利用慢速快门来拍摄流水,使之呈现出一种丝状柔顺的效果。但是,理论归理论,在实际的拍摄中,却容易碰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比 如,如果在光线充足的晴天使用慢速快门,为了保证不发生过曝光,我们只能通过缩小光圈的方式来“阻止”光线的进入,以至于往往会使用F22甚至更小的光 圈。但是,这样做也有其局限性。有时候甚至已经使用了镜头的最小光圈和最低感光度,但还是无法使快门速度降低到“可以拍摄出丝状流水”的水平。退一步说, 就算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快门速度降低到了合适的水平,却不得不发现,在镜头的最小光圈下,镜头的成像素质会严重下降,分辨率降低、反差降低等等,拍摄出 来的画面质量也严重下降。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一种附加的镜片来人为地“阻挡”光线,这种镜片就叫做中性灰度镜 什么是ND中灰镜? 中性灰度镜又称中灰密度镜,简称ND镜,是一块灰色纯透明的高级光学玻璃。其作用就是通过削弱通过镜头的光量来降低曝光量。这种滤光作用是非选择性的,也 就是说,ND镜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减少能力是同等的、均匀的,只起到减弱光线的作用,而对原物体的颜色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可以真实再现景物的反 差,彩色摄影和黑白摄影同样适用。根据“阻挡”光线能力的强弱,中性灰度镜有多种密度可供选择,如ND2、ND4、ND8(分别延长1档、2档和3档快门 速度),也可以多片中性灰度镜组合使用。不难看出,ND后面的那个数字,即代表了ND镜阻挡光线的能力。 ND镜仅仅降低光线的强大,所以,它并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的色彩,也不会影响到相机的白平衡和自动曝光。使用了ND镜,不会对被摄物体的颜色和反差产生任何的影响。另外,由于单反相机是通过镜头进行测光的,因此ND镜不会对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产生任何的影响。 总之,在需要人为地使用慢速快门,或者降低外来光线的情况下,ND镜就是非常实用的附加镜片。当然,由于不同的镜头口径不同,所以ND镜也有不同的口径,在使用时需根据镜头的口径选择不同口径的ND镜。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ND镜叫渐变镜,其中应用比较多的是中灰渐变镜,简称GND镜,它一半透光一半阻光,阻挡进入镜头的其中一部份光线,是风光摄影的 必备滤镜。GND镜用来平衡画面上下或左右两部份的反差,常用来降低天空的亮度,减少天空与地面的反差。可以在保证下半部分的正常曝光外,有效压暗上部天 空的亮度,使作品明暗过渡柔和,能有效突出云彩的质感。GND镜有不同型号,灰度也不尽相同,从深灰逐渐过渡到无色,通常是测出画面的反差后再决定使用, 按无灰度部份的测光值曝光,必要时作些修正。 13、什么是渐变镜?渐变镜的效果和使用方法 拍摄风景照片,光源不由得我 们控制,唯有在镜头前面做点功夫。要拍摄有水平、有要求的风景照片,加上各种适合滤镜是必然动作。除了偏光镜、ND减光镜以外,各种渐变镜也是拍摄风景的 重要工具。认识不同的渐变镜使用方法,大家自然能够拍出与明不同的风景照片。 什么是渐变镜? 大部份滤镜都是对照片平均作用的,例如大家常用的旋入式的PL偏振镜、星镜、ND镜等等,整片都是平均的。而渐变镜对照片的作用则有渐进效果,滤镜的作用 只在其中一边,另一边对照片没有影响。以用途分类的话,常见的渐变镜有灰色渐变镜、蓝色渐变镜、灰茶色渐变镜、橙色渐变镜等等。 渐变镜又可有分为旋入式和插入式设计两种,由于采用插入式设计的渐变镜比较容易改变角度,可以通过上、下移位改变渐变的比例,因此非常受摄影爱好者的欢迎。除了渐变镜之外,插入式设计的滤镜系统也有提供 ND、星镜等平均作用滤镜。 插入式设计渐变镜可利用托架固定在镜头前面,托架同时可安装多片滤镜一起使用 灰色渐变镜效果 在户外拍摄时,天空与地面的光差很多时 都相当之大。由于相机感光组件的宽容度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拍到天空、地面都同时曝光正常的照片。要天空曝光准确,地面就会曝光不足而变成一片瘀黑; 要地面曝光准确,又会使天空曝光过度而变成死白一片。尤其是在多云、日出日落等时候,这个光差问题便更加严重。 在这种环境下,改变感光度、调较曝光补偿,甚至加装PL偏振镜等都帮不上忙。这时只要加上渐层减光滤镜,将减光的一边向上,天空的光度便会减低,而地面的光度则没有影响,天空与地面的光差得以减低,令照片中天空与地面的层次都能够完全重现。 由于目前所有数码相机都是采用TTL测光设计的,即使加上渐变减光滤镜也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曝光补偿。除了在拍摄多云、日出日落等时候加上渐变减光滤镜外, 在天晴的日子拍摄时加上这种滤镜也可使天空的色彩饱和度更高,使天空呈现更深的蓝色,看起来也就更加令人心旷神怡。 除了渐层减光滤镜之外,大家拍摄风景时 还可以加上其它有颜色的渐层滤镜以改变天空的色彩,加强照片的气氛。渐变蓝是另一种较常用的渐层滤镜,在霞气较大、天色不佳的日子,灰白的天空实在是大剎 风景。这时大家可以加上渐变蓝滤镜,将天空回复蓝色,加强蓝天白云的效果之余,又不会影响地面的色调。如果拍摄日出、日落的话,渐变橙是相当有用的滤镜, 可以令日落时的单色调效果更为强烈。此外,不少摄影师拍摄阴天、多云的题材时都会加上棕色渐变镜,以表达出怀旧、Moody的效果。大家甚至可以将两片颜色渐层滤镜同时使用,在照片的上、下半部表现不同的色彩,令照片的画意更加突出。 14、什么是TTL测光?相机有哪几种测光方式? 什么是TTL测光? TTL是英文“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即是通过镜头的意思。 相机的TTL测光功能,是指根据通过单镜头反光相机摄镜头后的光束测光,并由所测定结果来自动确定曝光。同样都是TTL测光,由于测光元件在照相机内所放置的位置不同,测光方式也就产生很大差别。 测光方式大致分为分区综合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局部测光三种。分区综合测光方式在使用时可不必小心谨慎,只凭照相机测光就可以。但是,在被摄景物内有很大 的明暗差别时,如逆光人像等,分区综合测光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局部测光方式,必须注意要测光的是被摄景物的哪一部分,并且总是有意识地对准该部分。为了 防止测出最亮或最暗部分,要适当移动相机,因此不能同时决定测光和构图的情况时常发生。中央重点测光方式不具有上述两者中间的性质,是以画面中央区域为主 (权重较大)为主、周边部分为辅进行测光。 现代相机分区测光的精度越来越高,它是将画面分成若干区,对各区同时测光后,由计量中央处理器进行综合计算,平判断出主体的实际位置和大小,得出最佳的曝 光值。比较起来,这种方式的测光精度比其它两种方式更常用。尽管各厂家对分区测光的名称不同,但是测光原理基本相同。佳能为“评价测光”,尼康为“矩阵测 光”,美能达为“蜂巢式测光”。 15、什么是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操作已成为目前数码相机的基本功能,而在数码单反相机和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中,自动对焦方式又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1. 单次自动对焦(AF-S) 2. 连续自动对焦(AF-C) 3. 智能自动对焦(AF-A) 什么是单次自动对焦?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最为常用的单次自动对焦。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半按快门来启动,在焦点未对准确前对焦过程一直在继续。一旦处理器认为焦点准确以后,只要将快门完全按下就完成了一次拍摄过程,同时自动对焦系统停止工作。 如果在对焦完成提示音之后,全部按下快门之前,被摄物体移动了。由于是“单次”自动对焦所以在完全按下快门之后就可能看到一张模糊的图片。当然这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话,这么说是为了更好为说明连续自动对焦做个铺垫。 由于单次自动对焦的特点所至,在拍摄静止不动的物体时,如风景、微距摄影、人物合影等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这种对焦完毕后焦点自动锁定,只要半按快门不放,就可以重新构图拍摄的方式操作非常简便。 什么是连续自动对焦? 我们再来看看最适合拍摄运动中物体的连续自动对焦。由于上面说到的单次自动对焦方式不能很好的“跟踪”运动中的物体,给一些拍摄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也就产生了连续自动对焦方式。 与单次自动对焦不同的是,连续自动对焦在处理器“认为”对焦准确后,自动对焦系统继续工作,焦点也没有被锁定。其目的在于当被摄体移动时,自动对焦系统能 够实时根据焦点的变化驱动镜头调节,从而使被摄物一直保持清晰状态。当然,相机的对焦框也要实时的对准被摄体,这样在完全按下快门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被摄物 对焦不准确的问题了。 连续自动对焦多用在处于运动中的物体拍摄,比如体育比赛中拍摄运动员、新闻发布会中拍摄发言人以及捕捉运动中的动物的精彩瞬间等等。并且,针对于数码相机无需胶片的优势,只要结合高速的连拍功能就可以比较轻松的拍摄出一组精彩照片。 什么是智能自动对焦? 最后,我们要来看看智能自动对焦是如何工作的。智能自动对焦,是一种可根据被摄主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相机自动选择单次拍摄自动对焦模式或连续随动自动对焦模式,并能自动启动追踪对焦模式追踪高速运动被摄体焦点的智能型的自动对焦控制功能。 从理论上说,如果有了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就应该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拍摄场景的需要了。但是在长期的实际拍摄过程中,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 长期处于连续自动对焦的数码相机的耗电量比较大的问题。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怕出现一个可能随时移动的被摄物从相对静止状态转换到运动状态,或者相反的情 况。 而智能对焦的出现很好的折中解决了上面提到的问题。这种将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结合起来的方式,更适合在被摄物动静不断切 换的场景下使用。相机能够根据被摄物的移动速度自动选择对焦方式,内部的测距组件一直不断地测量自动对焦区域内的影像,并实时传送到处理器中。当被摄物静 止不动时选择单次自动对焦,当被摄物运动时,选择连续自动对焦。由于切换工作交由处理器来完成,因此您只需要按动快门就可以了。 需要 注意的是,前两种提到的自动对焦方式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相机厂商基本上都按照上述名称命名。而第三种提到的方式无论各家起什么样的名字,其工作原理基本 上是相同的。佳能称为“人工智能伺服对焦”,尼康称为“最近主体先决的动态自动对焦”,索尼/美能达称为“自动切换对焦”,等等。 16、什么是曝光补偿?如何运用好曝光补偿? 什么是曝光补偿? 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 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 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 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 value)。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 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 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 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以下是需要进行曝光补偿 的典型拍摄场景。 正向补偿: 1.拍摄文字时(白纸上的黑字) 2.背光的人像 3.极亮的景色(如雪地)与高反射程度的物体 4.天空晴朗时 负向补偿: 1.聚光照明的拍摄物、特别是以暗色为背景时 2.拍摄文字时(黑纸上的白字) 3.低反射程度的景物,如拍摄绿色或暗色叶子的照片 为什么要进行曝光补偿? 人眼是通过对环境光线稳定值来调整瞳孔大小的,18%的中灰度是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平均光线值,在人眼瞳孔调整范围之内还无法达到这个稳定值 的话,人眼就会降低对环境的正确判断识别能力。摄影设备就是依据这个原理来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的,相机在半按快门后即完成对光线的测定,经程序计算后自动 调整光圈、快门、ISO值等待下一步操作。简单地讲:“程序自动曝光”拍摄出的照片上明亮物体、黑暗物体能表现出18%的中灰度色调。同人眼一样,在这个 值之外的环境光线,相机就无法正确在底片/CCD上正确表达出来。 曝光补偿的几种方法 曝光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EV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对于现在普及设备来讲,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正确使用曝光补偿功能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EV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需要注意的是DC无论在P挡还是S/A挡下,当对EV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挡下EV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 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挡下光圈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挡下快门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 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 M挡下拍摄的特殊效果 在DC的M挡下,光圈和快门的速度都可以分别调整的,而对光圈/快门的配置进行相关设定后,DC的测光完成时,会根据对环境光线的计算自动给出 一个EV补偿参数,这个参数是无法手动调整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利用其补偿极值外的“参数溢出”达到创作目的:即利用数码相机无法达到的EV补偿值之外的 部分实现创作目的,这时的EV值在LCD的显示上呈现红色(参数溢出)。 拍摄后期的曝光补偿处理 对于在特定场合下需要捕捉一瞬间的场景,而无法及时对相机进行EV调整的图片,我们还可以在后期用PHOTOSHOP以及ACDSEE来处理。 17、么是色彩空间?sRGB与AdobeRGB的关系 彩色摄影的出现,使我们用照相机记录下这个美丽缤纷的世界成为了可能。人们一直在不断努力地追求,希望能够更真实、准确地记录下自然界瞬息万变的色彩变幻。进入数码摄影时代,数码影像以数字的方式记录影像的色彩,数码摄影使我们获得更加准确的色彩成为可能。 什么是色彩空间? 在数码摄影中,数码相机对于所拍摄的影像色彩的管理,引入了一个新的名词—色彩空间。色彩空间这一概念不仅出现在数码照相机中,在所有需要对色彩进行管理的数码影像产品,比如:打印机、扫描仪、显示器中,都存在着色彩空间这个选项。 色彩空间(ColorSpace),又称为色域空间,它表示的是一个彩色影像所能够表现的色彩范围。CMYK和RGB是两种不同的色彩空间,CMYK是 印刷机和打印机等输出设备上常用的色彩空间;而RGB则又被细分为:AdobeRGB、Apple RGB、ColorMatch RGB、CIE RGB以及sRGB等多种不同的色彩空间。其中,Apple RGB是苹果公司的苹果显示器默认的色彩空间,普遍应用于平面设计以及印刷的照排;CIE RGB是国际色彩组织制定的色彩空间标准。对于数码相机来说,以Adobe RGB和sRGB这两种色彩空间最为常见。 sRGB与AdobeRGB的关系 Adobe RGB和sRGB色彩空间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开发时间和开发厂家不同。sRGB色彩空间是美国的惠普公司和微软公司于1997年共同开发的标准色彩空间 (standard Red Green Blue),由于这两家公司的实力强,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有很高的份额。而AdobeRGB色彩空间是由美国以开发Photoshop软件而闻名的 Adobe公司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间标准,它拥有宽广的色彩空间和良好的色彩层次表现,与sRGB色彩空间相比,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Adobe RGB还包含了sRGB所有完全覆盖的CMYK色彩空间。这使得Adobe RG8色彩空间在印刷等领域具有更明显优势。 两种色彩空间对比 其次,两种色彩空间所包含的色彩范围不同。Adobe RGB有更加宽广的色彩空间能再现更鲜艳的色彩,因为Adobe RGB比sRGB具有现大的色彩空间。此外,在图像处理和编辑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再次,应用范围不同。“sRGB”意为“标准 RGB 色彩空间”,这一标准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他许许多多的硬件及软件开发商也都采用了sRGB色彩空间做为其产品的色彩空间标准,逐步成为许多扫描仪、低 档打印机和软件的默认色彩空间,同样采用sRGB色彩空间的设备之间,可以实现色彩相互模拟。同时,sRGB这一色彩空间也是为Web设计者而设计的。相 反,大部分显示屏无法再现sRGB的色彩空间,如果没有进行色彩管理,在电脑显示屏显示的话,比sRGB图像更浅。 数码相机如何选择色彩空间? 通过对Adobe RGB和sRGB色彩空间的比较,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采用Adobe RGB色彩空间的影像,其色彩及层次的表现要明显优于采用sRG8色彩空间的影像。目前,专业数码单反光相机以及高端民用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有 AdobeRGB和sRGB这两种色彩空间可供选择,而对于普通家用数码相机来说,生产厂商往往只固定采用了sRGB这一种作为照相机的色彩空间标准。这 一点从色彩表现能力这个角度,也反映了数码单反与家用相机之间的档次差异。 既然这样,那么是否可以说:在使用专业数码单反相机以及高端民用数码相机时,在色彩空间的设置中,始终选择Adobe RGB色彩空间来拍摄,一定会比选择sRGB色彩空间拍摄更加优越呢? 如果单就影像的色彩质量来考虑,那么,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只要选择Adobe RGB色彩空间来拍摄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考虑到数码影像在各种处理系统之间的匹配问题,回答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否则,数码单反照相机也就没有必要设置两 种色彩空间了,只要设置一个AdobeRGB色彩空间不就足够了吗? 由于数码影像将在各种关联的设备中得到应用,而各种不同的数码影像处理设备都有各自的色彩空间,因此,色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如果我 们拍摄的数码影像仅仅是为了扩印成照片,或供网页设计或是教学中的投影演示之用,那么,由于数码彩色照片扩印机、数码投影仪、电脑显示屏这些设备采用的都 是sRGS的色彩空间,因此,在拍摄时就应该直接选择sRGB色彩空间,这样不仅会带来方便,而且还能够避免色彩空间转换过程中的色彩损失。 而对于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或广告等商业摄影的摄影者来说,如果在拍摄时并不能确定摄影作品的用途,而影像将要长期保存的;或是常常要用于平面设 计、印刷等出版物的,那么,毫无疑问,你应该在数码照相机中选择使用Adobe RGB色彩空间,它将能获得更佳的色彩层次,并能够在印刷品中得以表现。而且,随着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用具有更丰富色彩的Adobe RGB色彩空间的数码影像处理设备一定会越来越多。 18、镜头标识名词解释:佳能CANON镜头篇 按字母顺序排序 AFD:弧形马达(英文:Arc-Form Drive) 为早期EF镜头的AF驱动而开发的弧形直流马达。与USM马达不同,AFD马达对焦是有声的。 DO: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英文:Multi- Layer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佳能于2000年9月4日,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片用于照相机摄影镜头中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多层衍射光学镜片同时具有萤石和非球面镜片的特性,所 以该镜片的推出,是光学工业的一个里程碑。衍射光学元件最重要的特性是波长合成结像的位置与折射光学元件的位置是反向的。在同一个光学系统中,将一片 MLDOE与一片折射光学元件组合在一起,就能比萤石元件更有效地校正色散(色彩扩散)。而且,通过调整衍射光栅的节距(间隙),衍射光学元件可以具有与 研磨及抛光的非球面镜片同样的光学特性,有效地校正球面以及其他像差。 代表镜头:EF 400mmF4DO IS USM EF: 电子对焦(英文:Electronic Focus) 佳能EOS相机的卡口名称,也是EOS原厂镜头的系列名称。 EMD:电磁光圈(英文:Electronic-Magnetic Diaphragm) 所有EF镜头的电磁驱动光圈控制元件,是变形步进马达和光圈叶片的一体化组件,用数字信号控制,灵敏度和精确度都很高。 FL:莹石(英文:Fluorite) 莹石是一种氟化钙晶体,具有极低的色散,其控制色差的能力比UD镜片还要好。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莹石不是玻璃,而是一种晶体。它的折射率很低 (1.4),而且不受潮湿影响。莹石镜片一般不会暴露在外,所以你不大会直接接触到。莹石镜片不如普通玻璃耐冲击,但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易碎,所以在使用 中并不需要特殊的照顾。 FTM:全时手动对焦(英文:Full-time Manual Focusing) 全时手动对焦功能,即无论什么时候,即使是镜头正在自动对焦时,都能用手动调节对焦,不会损坏镜头。 L: 豪华(英文:Luxury) 佳 能专业镜头的标志。和消费级镜头相比,L头带有研磨非球面镜片、UD(低色散)、SUD(超低色散)或者Fluorite(萤石)镜片,这些是镜头出色的 光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通常镜头的构造质量也要优秀很多。其标志为镜头前端的红色标线,是佳能的高档专业镜头。代表镜头:EF70-200mm F2.8L U IS:影像稳定器(英文:Image Stabilizer) 影像稳定器是通过修正光学部件的运动减小手颤动对成像的影响,所以也称防手震镜头。在IS镜头中,装有一个陀螺传感器,能检测手的振动并把它转化为电信 号,这个信号经过镜头内置的计算机处理,控制一组修正光学部件作与胶片平面平行的移动,抵消手颤动引起的成像光线偏移。这个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持拍摄的 效果,对一般情况而言,IS镜头允许您使用比理论上低两级的快门速度。也就是说,您用普通300毫米镜头时,只能选择1/250秒以上的速度,而使用 300毫米IS镜头就可以用1/60秒拍出清晰的照片。代表镜头:EF28-135mm F3.5-5.6U IS MM:微型马达(英文:Micro-Motor) 这是传统的带传动轴的马达,比较费电,不支持全时手动(FTM),多用于廉价的低档次镜头。 SF:柔焦镜头(英文:Soft Focus) 使用这种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与相机移动或调焦不实的效果大不相同,它利用刻意设计的球面像差,而使被摄景物既焦点清晰又柔和漂亮。柔焦的效果视光圈大小及专门的调节装置而有强弱之分。代表镜头:EF135mm F2.8SF S-UD:高性能超低色散镜片(英文:Super Ultra-low Dispersion) 一片S-UD大体与一片萤石镜片的效果相近。 TS:移轴镜头(英文:Tilt Shift) 移动镜头光轴调整透视的镜头。移轴镜头的作用,除了纠正透视变形,还能调整焦平面位置。正常情况下,相机焦平面与胶片平面平行,用大光圈拍摄,焦平面的景 物清晰,焦外模糊;若用移轴镜头调整焦平面,能改变清晰点。显然,移轴镜头最合适建筑、风景和商业摄影。EF移轴镜头不支持AF功能,佳能的TS镜头目前 有TS-E24mmF3.5L、TS-E45mmF2.8和TS-E90mmF2.8三款。 UD: 超低色散镜片(英文:Ultra-low Dispersion) 一种特殊类型的光学玻璃,由于能够控制光谱中光线的色散现象,被广泛用于镜头的色差控制。两片UD一起使用大体与使用一片萤石镜片的效果相近。 USM/U:超声波马达(英文:Ultrasonic Motor) 大部分EF镜头使用的AF对焦马达类型,利用频率在超声波区域的振动源转动的马达,是实现宁静、高速AF的主要部件。EF镜头的超声波马达有两种,环形超 声波马达(Ring-USM)和微型超声波马达(Micro-USM)。采用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在前端有一黄色环,标记着”ULTRASONIC”。环形超 声波马达是佳能中高级USM镜头使用的对焦马达,其驱动组件是环形的,在驱动时不需要使用任何齿轮之类的传动件。因扭矩很大,所以启动和制动的速度比一般 的对焦马达快很多。代表镜头:EF24-85mm F3.5-4.5U 全时手动只能在环形超声波马达头中实现,要注意如EF200mmF1.8L、EF500mmF4.5L和EF600mmF4L、EF50mmF1.0L、 EF85mmF1.2L等不能实现全时手动。微型超声波马达是一种小型圆柱状超声波马达,在速度和安静程度上不如环形超声波马达,而且不能全时手动对焦, 但因其较低的制造成本,所以较多用在中低档的EF镜头上。 19、镜头标识名词解释:尼康NIKON镜头篇 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序 AI: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Automatic Indexing) 发布于1977年,是尼康F卡口的第一次大变动。AI是指将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传递给测光系统以便进行正常曝光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当一个AI镜头被装在兼 容AI技术的机身上时,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在机械连动拨杆的自动接合和驱动下传递给机身的测光系统,以实现全开光圈测光。尼康F2A、F2AS、 Nikkormat EL2、FT3和FM是第一批获益于这项技术的机身。代表镜头:AI 50/1.4。 AI-S: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Automatic Indexing Shutter) 在1981年,尼康对全线AI镜头卡口进行了修改,以便使它能够与即将投入使用的FA高速程序曝光方式完全兼容,这些修改后的新镜头就是AI-S卡口 Nikkor镜头。根据镜头光圈环和光圈直读环上的橙色最小光圈数字以及插刀卡口上的打磨凹槽,非常容易识别。当AI-S镜头用于尼康 FA机身时,它能够根据自身的焦距向机身提供信息以选择正常程序或高速程序,在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方式时,它们能够在非常宽的光照范围内提供一致的曝光 控制。(因为AI-S镜头是为FA上的曝光“自动化”而定制的,因此机身的自动曝光连动拨杆能够非常流畅地控制AI-S镜头的光圈,以达到更为快速而精确 的曝光控制)。 代表镜头:AI-S 50/1.4。 AF-S:静音马达(Silent Wave Motor) 代表该镜头是装载了静音马达(Silent Wave Motor,S),这种马达等同于佳能的超音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可以由“行波”(travelling waves)提供能量进行光学聚焦,可高精确和宁静地快速聚焦,可全时手动对焦。可支持AF-S镜头自动对焦的相机有F5、F4、F100、 F80;F90X/F90;所有D系列数码单反相机。其它机身可以使用,也可以测光,但不能自动对焦。代表镜头:AF-S 28-70/2.8ED。 CRC:近摄校正(Close Range Correction) 采用浮动镜片设计,保证近摄时光学素质不下降,如AI-S24/2.8、AF85/1.4D之类均采用了CRC技术。 D型镜头:焦点距离数据传递技术(Distance) 1992年推出,代表镜头可回传对焦距离信息,作为3D(景物的亮度、景物对比度、景物的距离)矩阵测光的参考以及TTL均衡闪光的控制。代表镜头:AF24-85/2.8-4D。 DC:散焦影像控制(Defocus-image Control) 尼康公司独创的镜头,可提供与众不同的散焦影像控制功能。镜头的前端有一个散焦定位转环,该环上的光圈值从F2到F5.6共4挡,分别标在环的左右,用 R(后景散焦)与F(前景散焦)来指示。这是一种特殊的定焦镜头,其最大特点在于容许对特定被摄体的背景或前景进行模糊控制,以便求得最佳的焦外成像,这 一点在拍摄人像时非常有价值,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根据所想要表现的来控制照片的各个部分,这也是其它厂家同类镜头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尼康只有2支DC镜 头:AF105/2DC、AF105/2DC。 DX镜头:尼康APS-C型数码单反专用镜头 2003年1月,尼康专为D系列APS-C型数码相机设计开发的DX格式镜头,具有更轻巧的结构和特殊的镜片镀膜,并有效提升画面中心及边缘的成像质量。 由于像场也太小,无法涵盖35mm全画幅胶片,因此其它传统光学机身无法使用。代表镜头:AF-S DX17-55/2.8G。 ED:超低色散镜片(Extra-low Dispersion) 是指这支镜头内含ED镜片,最大限度降低镜头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从而保证镜头有优异的光学表现。代表镜头:AF80-200/2.8D ED。 G型镜头:无光圈调节环镜头 与D型镜头不同的是,该种镜头无光圈环设计,光圈调整必须由机身来完成,同时支持3D矩阵测光。这样的设计减轻了镜头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该种镜头与 F5、F100、F80、PRONEA以及D系列数码单反机身完全兼容,对于F4、F90\F90X、F70、F801和F-601等机身,只能使用程序 曝光和快门优先曝光模式。与余下的其它机身不兼容。G型镜头操作更为简便,理论上没有误操作,因为它无需手动设置最小光圈。这是塑料AF镜头的延续,针对 那些几乎从不手动设置镜头的摄影者。目前尼康有将G型头推广的趋势。代表镜头:AF28-100/F3.5-5.6G。 IF:内对焦技术(Internal Focusing) 所谓内对焦是指镜头在对焦时,前后组镜片都不移动,而由镜头内部的一个对焦镜片组(focus lens group)的浮动来完成对焦,对焦时镜头长度保持不变。IF技术的采用使快速而安静的对焦变为可能。代表镜头:AF85/1.4D IF。 IX镜头:APS相机专用镜头 1996年,尼康为APS相机Pronea发布的价廉、紧凑的镜头。性状与塑料AF-D镜头相同,不能适配于非APS机身。减少了预留给反光镜的空间, 意味着这类镜头不同用于35mm相机,而且像场也太小,不足以涵盖35mm胶片。但是标准的AF镜头却可以用于APS相机。 Micro:微距镜头 是指这只镜头是微距镜头,或有微距拍摄的功能。代表镜头:AF105/2.8D Micro。 P型镜头:内置CPU镜头 机身内置聚焦马达是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但这个策略对巨大的望远自动镜头并不能很灵,这使得尼康新机身无法高效使用望远镜头。1998年,尼康发布 了内置了CPU手动聚焦长焦镜头(P),以满足AF机身先进的自动曝光功能,从而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尽管P型镜头看起来和AI-S镜头是一样的,但这 些镜头却拥有AF镜头的电子和大部分性能。目前只有3支P型镜头:P500/4IF ED、P1200-1700/5.6-8IF ED和P45/2.8。 PC:移轴镜头(Shift) 移动镜头光轴调整透视的镜头,多用于建筑摄影。 RF:后组对焦技术(Rear Focusing) 与IF不同的是,RF镜头由后组镜片(rear lens groups)完成对焦。由于后组镜片比前组镜片要小,易于驱动,所以保证了迅捷的对焦速度,而且镜头长度一样不变。RF对改善成像质量亦有贡献。代表镜头:AF85/1.8D。 S:轻薄(Slim) 尼康一些薄型镜头的标志,例如AI-S 50/1.8S。 SIC:超级复合镀膜(Super Intergrated Coating) TC:增距镜(Teleconvertor) VR:电子减震系统(Vibration Reduction) 尼康防手震镜头的代号,可用于手持摄影在低速快门时,增加画面的稳定性。能支持VR的机身有F5、F100、F80以及D系列数码单反相机。其它机身可以使用镜头,但不支持VR功能。代表镜头:AF80-400/4.5-5.6D ED V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