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境界——真善美

 婉林 2011-01-17

理想境界——真善美

2011-01-17 08:19

真善美的判断标准:如果某一思维性事物有利于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那么它就是“真”,反之就是“假”;如果某一行为性事物有利于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那么它就是“善”,反之就是“恶”;如果某一生理性事物有利于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那么它就是“美”,反之就是“丑”。

    一、对真善美的理解

        真:真实无虚,坦诚面世;善:善良、善解人意;美:心灵上的美丽,释完美的、完全的意思。

  【反义】是假恶丑

  【造句】真善美——是每一个好人都拥有的,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人间真善美,"真善美",是人的理想追求。人类追求真善美,真善美是什么?从哲学上讲,真象征知识与理性,而善代表道德,因此真与善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真未必善,而善也未必真。我个人认为,善更重要些,康德说过: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而美呢,我想那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概念,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我想,美应该是更高的层次,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可能被称作美。什么最美?无私奉献最美!助人为乐最美!只要每一个人用真、用善、用美去表达对世界的爱,对生命的爱,我相信世界将会更加美丽,生活将会更加灿烂。
 
         二、平时我收集了有关真善美的名言警句

 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黑田鹏信【日】 真理是喜欢公开交易的。

       ——莎士比亚《亨利八世》 :真理和正义有多种形式,它们和人的种族一样繁多,和时代、气候一样变化无常但它们的本质到处都是清一样的;在翻天覆地的情况下,我需要抓住的正是这个不可摧毁的一致点。幸福的规律在一切人之间有它的共同之点,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他们道德发展的最高规律。这种发展经常变化,但规律是不变的。

——《罗曼·罗兰回忆录》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是要嘲笑你了。——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托尔斯泰《世界名言录》

  拳头是打不倒真理的。——高尔基《母亲》

  真理就像劳动汗水一样,总是有一股强烈的气味。——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真理的一边是自由,另一边却是限制。——《泰戈尔评传》

  如果你不等待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泰戈尔《飞鸟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泰戈尔《飞鸟集》

  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泰戈尔《春之循环》

  无言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

  不管是多么值得尊敬的人,我也决不会为他而颠倒黑白,把好说成坏。——泰戈尔《一个女人的信》

  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狄更斯《游美札记》

  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

  所有的人好象总是带有两重性的。在他们的胸腔里仿佛有一副天平,他们的心就好像天平的指针,在称善的和恶的重量时,指针一会儿倾向这一边,一会儿倾向那一边。——高尔基《三人》

  凡对别人有害的事都是错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泰戈尔《飞鸟集》)

  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录》

  认为美就是善,这完全是一种错觉。——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

  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高尔基《母亲》

  应该学会在无价值的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东西。——高尔基《公墓》

  只有那些无法把自己充分沉浸在美中的人们,才会鄙视美,把它看作一个感官的对象。——泰戈尔《孟加拉掠影》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戏剧集》)

  庄严和高贵的气质,只有蕴藏着豁达和崇高胸襟的人的灵魂才能表达出来。——狄更斯《圣诞故事集》

  人类的生活对于德,正像对于才一样,无疑是一个最终的考验,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都需要它们。——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漂亮的词句可以导致品德端正,但是品行不端正的人只能用漂亮的词句来说谎。——罗曼·罗兰《母与子》

  保护一个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个男人的天职。——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朴素、平凡、善于在危险中看到同危险迥不相同的东西,这一切构成了士兵的美质和优点。——《托尔斯泰传》

  一切美好的品质,都是从太阳的光线和母亲的奶汁中生长出来的。——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崇高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狂风暴雨之中。——《泰戈尔评传》

  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的。 ——柏拉图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美好的东西,那便是真理。(托尔斯泰《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三、文学艺术中的真善美内涵

  文艺批评中检验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美学标准。

  真,即艺术的真实性,指作品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以及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有无正确的感受和认识。

  善,即艺术的倾向性,也就是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美,即艺术的完美性,指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和谐统一,是否有艺术个性,是否有创新和发展。

  真、善、美的涵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斗争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抽象的、超脱时代、超社会、超阶级的、永恒的真、善、美是不存在的。

  四:关于真、善、美定义的争论,广泛存在于社会科学领域

 (1)有人认为“真是指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善是指善行,是指人的行为对群体的价值;美是客体作用于主体,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愉悦的体验”。这类观点把真、善、美的内涵分属于(真理)事实、(行为)价值、精神体验三个完全不同的主观和客观的哲学范畴。

 (2)有人认为“真者智力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人的认识活动追求真,人的意志活动追求善,人的情感活动追求美”。这类观点是把真、善、美分属于认识、意志和情感三个不同性质的范畴。

 (3)认为“真、善、美,分别是指知识价值、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属于精神价值”。这类观点并没有把所有的价值囊括在真、善、美的内涵之中。

 (4)有人认为“真善美都是主客体的统一:真是主体认识与客体相符合;善是人们的行为与主体利益相符合;美是客体特性与主体本质力量的和谐统一”。事实上,价值本身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它来自于主体与客观的相互作用,因此真善美必然产生于主客体的统一。持这种观点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与客体相符合”、“与主体利益相符合”、“与主体本质力量的和谐统一”,实际上是同一个涵义的不同表述方式。

  五、真善美的哲学定义 

 对于真善美的定义,应该根据它们的价值目的来进行。在“价值事物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文中指出,人类的有序化分为思维有序化、行为有序化和生理有序化三种基本类型,用于改变人类有序化过程的价值事物也相应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生理性价值事物。

 根据“选择倾向性法则”,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称为价值率高差)决定着该事物对于主体的客观意义: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它对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主体就会不断增加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相反,就只有消极的意义,主体就会不断减少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由此给出“真善美”的定义:

 真: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

 善: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行为性价值事物。

 美: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生理性价值事物。

 作为真善美的反面,“假、恶、丑”分别是指价值率高差小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和生理性价值事物。

    六、追求真善美的完美人生

 真、善、美的世界:是一切文艺、学问的最远理想,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指向。

 真,古法与“正”同。在西方的学问里,“真理”这个词应用广泛。真理或者就是正理,而中国现在不常这么说,因为“正理”听起来要比“真理”差那么一点儿。还与西方所谓“真理”对应的,比如“伦理”。为何是“伦”理?其中有父慈子孝的“次序”在,好象天上地下的次序一样,这是《论语》中反复叮咛的。但总之是一为求“真”,一为求“正”,目的不同,便是根本不同。

 因为中、西理想中的所求是根本不同,所以中、西方文艺、知识走的道路也有异。但路径的差别并不是绝对,虽然方向分东、西,但原点是一致的。西方求“真”,他们的求知象我们宜兴人春、冬季剥笋壳一般,层层揭去“真实的掩盖”。从分子到原子,复从原子进深至纳米,以至更深更微小的存在;而中国的求知,乃为求一身“正”气。象骡埠的竹林,无论在宣纸上还是照片中,都是一片整体的绿。胸有成竹的,便是“正”气。无论毛笋、竹叶或是竹节,无须执迷于形色,总之是竹的精神。所以即使用墨来画,虽黑色,却更是翠竹的气象。

 善。在古时的中国,“善”与“美”并无二致。如【说文】:美与善同意。看字都与“羊”有关,或者吃羊,或者大羊,说是一物即不中。【说文】善:吉也。吉呢?【说文】吉:善也。又回过来了。“善”与“膳”同音,可作参酌。总之一切的善、美、吉,都是自然自在之象。对一片竹叶,可以讲它是真(正),是善,是美,它的一概品德,无非是善,无非是美,无非是自然。善字的用法,在古时庶几于现在的“美”,“好”,“妙”等等,可以说“善哉”,“善知识”,“善学问”。后世逐渐单用“善”字表示道德,曰“善良”。其实善即是良,良也就是善。善的前提根本,就是正(此处不是“真”),惟有正的伦理、道德,才能称作“善”。如果用《说文》“吉”的解法,“善”还包含了“吉”祥的征兆,与“善有善报”一般。

 美。它的根本,在古代,是与“善”同根、同源、同一的。而正因后来“善”与“美”的分离,好象佛教传入我国,就分离出禅宗、净土等支脉来;烹饪从火炙开始,就又分离出鲁、川、苏、粤等诸多菜系来。它们同一根本,根本是一。如今善表示道德,美也表示道德(如“美德”),但如果直接讲人,前者“善人”,乃品行良善、心地忠厚之人。后者“美人”,诸位以其美在何处呢?

 说这许多,无非是讲根本,讲真(正)、善、美的根本。并列位真(正)人,善人,美人的根本。

 ——无非是正,无非是善,无非是孝。

 一轮滚滚红日,她散发的是真、是善、是美的阳光。温暖耀人,温情大地。

        影片《一路上有你》中的小男孩虽外表丑陋但内心却非常的善非常的真。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善良,而是因为善良而美丽”。塞门是那么的勇敢,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感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真善美",也会为表现"真善美"的事情而感动,但往往自己却做不到。海伦.凯勒通过<<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表现出了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与渴求,也认真剖析了自己的心灵,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呢?不知道从何时起,不知道为什么,都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了"宽恕"。

        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用来强调自己对道德的修养,而最高境界就是"至真、至善、至美"。我们应该在所谓的忙碌中抽一点时间来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

        总而言之,真善美,是人的理想追求。人类追求真善美,就是追求品味,追求觉悟,就是追求快乐的人生。有道是,结缘结上缘,向上求知最根本;人往高处走,无私奉爱人最美!
      
        我们的理想境界——真诚待友、为人善良、心灵美好,在网络中超越自我,结天下各路精英为友,追求完美的幸福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