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训练:“学观察”教案

 wangwenkui 2011-01-17
作文训练:“学观察”教案

王序良

一  教学内容:学观察

二  课 时:一节课

三  教学目的:1.认识观察的重要;2.了解观察的方法、顺序和要求;3.学会写观察日记

四  教学设计:

板书:学观察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时间1分钟。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正确答案:学会观察是很重要的)

还能从读过的文章中举例或结合个人作文的体会说说观察对写好作文的重要作用吗?

(对举手发言的同学热情鼓励)

有句俗话:“勤观察,笔生花。”一位语文老师曾对100名作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作过调查,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观察生活的好习惯,87%的同学坚持写观察日记。

观察的重要性是容易理解的,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学会观察,先要了解观察的方法。

板书: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说法不一致,这没关系,只要能帮助我们学会观察,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说法。

请同学们注意看我的讲台桌,仔细看。

(静止片刻,将同学们的视线引向讲台桌)

刚才,你们看讲台桌,就用了一种观察方法。

(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和同学们商量,可否叫“定点定景”?)

板书:定点定景

还在原位,请观察黑板、黑板上面的布置、右面墙上的壁报、后面墙上的锦旗、左面墙上的条幅、自己课桌上的文具。

(将同学们的视线引向不同方向的不同景物)

我说,这不是定点定景,可以吗?

(不可以。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变换了。学生能答出“定点换景”)

板书:定点换景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

(让该同学绕圈,从不同角度观察讲台桌。)

这又是一种观察方法,按照给前两种方法定名的思路,这种方法可叫――

(同学不难答出:“动点定景”)

板书:动点定景

今天早晨,我先站在校门前,观察校门,接着走进校门,观察迎门的花坛,然后右拐,观察正在茁壮生长的幼松……这是用什么方法?

(同学们会答出:“动点换景”)

板书:动点换景。

(让同学注视黑板)

从观察点和观察对象的角度划分,观察的方法可分为这四种:定点定景、定点换景、动点定景、动点换景。

能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举两个例子,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的吗?

(定点观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对百草园景物的观察。动点观察,如《老山界》,陆定一对夜行景色的观察。)

(再重复前面的话:观察的方法,说法不一,这没关系。)

(课本195页有个“观察位置示意图”,该图将观察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不合“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标准”的要求,出现了重叠交叉现象。如果学生提出质疑,要大加赞扬。)

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

板书:观察的顺序

还以讲台桌为例,可以从前到后,也可以从后往前;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往左;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下往上……只是不能忽此忽彼。

(引学生答出,空间顺序)

板书:空间顺序

先看它的整体:形状、大小、颜色……再分部分,进一步观察。这是先整体后部分。为便于记忆,请用四个字表达。

(引学生说出:整分顺序)

板书:整分顺序

在分步进行观察的时候,先看主要部分,如桌面、桌腿,再观察次要部分,如两腿间的横木……这是先主要部分后次要部分,也用四个字表述。

(引学生说出:主次顺序)

板书:主次顺序

人们观察某一对象的时候,总是从整体到部分,先主要后次要,所以,这两种顺序可以统称逻辑顺序,因为它反映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现在对讲台桌进行一番观察,一个月后再观察,看它有什么变化,半年后又观察,看它又有什么变化……这是按――

板书:时间顺序

时间,可以是长时段,如一个月、半年、一年;也可以是短时段,如一天、一小时、几分钟……

了解观察的方法和顺序,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的能力;而要真正提高观察能力,还要提出一条十分重要的要求。同学们猜猜看,这要求应该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观察的体会,归纳为八个字:认真细致,抓住特征)

板书 观察的要求:认真细致,抓住特征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学们都觉得鲁迅对百草园景物的那段描写非常精彩。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鲁迅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对那里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同意这个看法吗?

他不仅用眼――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而且用耳――(引导学生答出: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用手――(引学生答出:翻开断砖、按住斑蝥的脊梁、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用嘴――(引学生答出:覆盆子“又酸又甜”)

是不是特认真,特细致呢?鲁迅是大文豪。即使是大文豪,写文章也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认真细致,要有个明确的目标――抓住特征。鲁迅写百草园的景物,就抓住了它们的特征。

菜畦→碧绿

桑葚→紫红

鸣蝉→长吟

油蛉→低唱

……

(引导学生归纳:特征,是指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象征、标志等)

客观事物,千变万化;即使同一种事物,也各有各的特征。观察,就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这样,才能写什么像什么,才能写得既真切,又具体。对吗?请举刚学过的课文作例子,说明这一点。

(同是冬天,济南的冬天不同于伦敦的冬天,也不同于热带地方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是济南的冬天的特征)

(同是雨,春天的雨不同于夏天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是春雨的特征)

了解了观察的方法、顺序,又知道了观察的要求,这就算学会观察了吗?不算。观察是一种能力,前面讲的,只是有关观察的一些基本知识。知识很重要,因为它能指导观察,但知识不等于能力。要想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怎么办?

(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训练是形成能力的唯一途径。学点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练。只知道怎样观察,而不通过练形成观察的实际能力,知识便失去意义)

许多人的经验证明,练观察能力,有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不仅能帮我们练观察能力,还能帮我们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毅力,一举多得。什么办法好?

(引同学们回答:写观察日记)

(请×××同学谈坚持写观察日记的体会)

把观察中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便是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内容不限,形式不拘,最重要的是: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

怎样达到这九字要求呢?

第一, 观察时,确实认真细致,能抓住特征。

第二, 第二,动笔时,能作到“两个善于”。

一是善于想象。

写观察日记,一般是在观察之后,这时,景物并不在眼前(只存在记忆里),要想将它真实、具体描绘出来,怎么办?

――借助想象,让观察到的情景浮现于脑海,呈现于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听到了,嗅到了,触到了……常言道:触景生情。只有借助想象,使自己又身临其境,才能产生真情实感,写出的文字才可能引起别人的共鸣。

二是善于思考。

借助想象,看(用内心的眼睛)到了情景,用什么恰当的词语或确切的比喻将它描绘出来?这就需要善于思考。一位同学描绘他所观察到的文竹:“那棵文竹生长得那样潇洒。”“潇洒”这个词用得好,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据小作者说,他是在比较了若干词之后才决定这样落笔的。接着,他又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绘文竹的美(表情朗读):

每根叶脉上长的不是一片一片的叶子,而是许许多多的小细刺。那些小细刺是那样的纤细,就像一根根兔毛,但又苍翠碧绿。远看,由那些小细刺和叶脉组成的平展展的叶子就像一块块碧绿的小绒毯。近看,那些叶子又像是在夏天特别受人们欢迎的扇子……文竹的样子很像松树,就好像是有人把松树变小了栽到花盆里了。

在形象的描绘中,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果作者不是精心思考,反复斟酌,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吗?

好,今天,我们知道了观察的重要,怎样观察和写好观察日记,放学以后,请你从校园、街头或家里选一处(或一种)你最喜爱的景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然后写一篇观察日记,好吗?

(课后,将事先选好的几篇观察日记和同学们谈观察的文章张贴在教室,供同学们欣赏,借鉴。――此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