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水晶球》有感

 潇湘居士 2011-01-17

读《水晶球》有感

(2011-01-16 22:25:36)
标签:

读后感

杂谈

投资大师

股票

分类: 杂谈

昨天在女儿少年宫旁的书店里发现了疯狂打折的经济学书籍,狂买了慕名已久的《水晶球》、《国富论》等书。

先阅读的是《水晶球》,首先让我惊异的是,这位美国著名的投资大师的传记竟然是一位中国青年报的女记者完成的。这多多少少体现出吉姆.罗杰斯的中国情结。

杨青在证券行业的人脉积累还是略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本书的推荐序并非证券行业人士,而是航空制造业企业的老总(好像杨青的采访分工主要在航空制造业),所以推荐序的内容写的不够专业和中肯。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出色。

通过阅读,我发现吉姆罗杰斯绝对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精英型人物,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没有名门望族那种对孩子学业的规划指导,却依靠自身努力学习优异,获得奖学金进入耶鲁进行本科学习,又依靠奖学金进入牛津学习。这段求学经历与比尔克林顿的求学经历何其相似。而比尔克林顿则被公认是美国近年最杰出的总统。

同样是耶鲁的毕业生,其实含金量是不同的。布什父子也是耶鲁毕业的,但那是名门望族下的教育与资源的积累带来的,小布什与克林顿的聪明才智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书中还提到了另一位伟大的投资者罗伊纽伯格,以书中记载,纽伯格经历1929年经济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盘而屹立不倒,104岁还依然去公司上班。罗伊纽伯格是跨越格雷厄姆、巴菲特两代投资时段的价值投资大师,他基于公司的内在价值投资公司。可见早期价值投资者并非只有格雷厄姆一人,只不过罗伊纽伯格没有著书立说,因此不为人们所熟知。而PEG法也不是彼得林奇的专利,罗伊纽伯格很早就比较市盈率与利润增长率来判断公司价值。因此看来早期的价值投资者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而价值投资理论是建立在这些人的不断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都谆谆教诲我们不要做空,他们给我们讲的是大道理。而吉姆罗杰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他虽然准确判断了公司基本面,却因做空时机错误而倾家荡产的故事,“市场非理性的时间远比你想象的要长”。通过阅读本书也坚定了我绝不介入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交易的决心。

索罗斯“曾经”(很多人认为“一直”,这个我不知道)也是价值投资者,索罗斯在沃特海姆公司时,对保险业的研究和购买建议都是基于价值投资的判断做出的。

独立研究是投资的重要基石。“工作的时候,罗杰斯更不喜欢和人过多交谈,他认为这样很容易扰乱自己…”,在看看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大师的工作习惯,再一次验证了独立研究是取得投资成功的根本基础。

耐心持有是股市盈利的又一重要因素,这一点同样在索罗斯基金的历史上得到验证。当年罗杰斯与索罗斯购入的低估的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股票持有了2年终于飞涨,购入低估的洛克希德等军工行业的股票后持有了6年时间,最终赚的盘满钵满。

另一个让人羡慕的是罗杰斯的全球视野,当然这得益于他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断的周游世界,世界各地的股市都浮现着罗杰斯的身影(吉姆罗杰斯如何克服分析外国股票所遇到的语言障碍,书中描写的不够),这样的生活我们也想啊,但是这个问题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做到的,等我们发达了以后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