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狼学单反(8)![]() 长短皆宜——大变焦镜头的使用技巧 其实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在光线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中,差距并不是那么大。如果我们现在换种方法,把变焦镜头当定焦镜头用,把变焦镜头的焦段固定在50mm-85 mm这个范围,设置一个较大的光圈,逼迫你在这个焦段范围内用脚步调整与拍摄对象的距离,你会发现这样的距离拍摄出来的人像照片,成功率非常高,效果也很不错。那么问题就出在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距离上,所以说,这就是变焦镜头给我们养成的一个坏毛病——不太注意拍摄的距离。 18mm,靠边的人像产生了畸变 以上只是一个举例,并不是说拍摄人像就非要在50mm-85 mm这个焦段范围。有时广角和长焦也可以拍出很棒的作品,下面就谈谈不同焦段的使用。 注:本文所说的焦段,均指在应用在全幅相机上。在非全画幅的相机上则要乘以系数之后判断属于哪个焦段。例如35mm在佳能的50D上乘以系数1.6为56mm,从一个人文风景的镜头变成了一个标准焦段的镜头。(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焦段的变化只是视角的改变,而不是镜头焦段本身物理上的改变,所以虽然等同于56mm焦段,但是景深却依然是35mm的成像。) 广角,表现大场景 广角镜头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今年第39期,老狼就做过一期《魅力超广角》。以135相机为例;通常把焦距24mm至35mm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24mm以下焦距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下面就看几张照片效果,就能感受到广角的魅力。 16mm广角,拍到的榕树根,产生一种放射状的透视效果,很具有立体感 35mm广角,此时只能拍到局部,不仅透视效果没有了,色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总结:广角在风景摄影中应用比较广泛,它可以表现出更宏大的气势,给人已视觉上的震撼,在人像摄影中,一般用于趣味摄影,可以拍摄出类似哈哈镜头透视畸变。一般越靠近镜头的边缘,畸变效果越明显。在常规摄影中,广角在人像中使用较少。 中焦,严格控制畸变 在50mm-135mm之间属于中焦,其中50mm为标准焦段,这是特别需要提到的一个特殊焦段,因为这是最接近人眼看物体的一个焦段(它的视角在43度左右,这是照片的透视是最接近人类眼睛)。在50mm-135mm这个焦段内,最大的特点是,能真实再现拍摄对象,产生畸变小,因此这个焦段有很多经典镜头,如50mm 标准镜头、85mm人像镜头、100mm微距镜头等。 50mm标准焦段拍摄人像给人以平实和亲切感,即使靠近镜头边缘也看不出明显的畸变效果 总结:中焦,特别适合拍人像特写,特点是容易制造大光圈。不仅适合人像,同样适宜拍摄风光,许多优秀风光照片均出自这个焦距内,因为它可以忠实的记录你看到的东西,所以纪实摄影大师们大多喜欢使用标头,比如法国摄影泰斗布勒松。 长焦,远摄出奇效 对135mm以上的称为长焦,超过300mm以上的镜头称为超长焦。长焦镜头的成像特点是产生空间透视压缩感,常用来表现紧凑拥挤的画面效果,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视角小。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也小; 二、景深短。能使处于杂乱环境中的被摄主体得到突出; 三、透视效果差。这种镜头具有明显地压缩空间纵深距离和夸大后景的特点; 200mm长焦适用于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和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体 长焦浅景深很容易让拍摄主题突出 总结: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时,一般都是用来拍摄较远的物体,如鸟类和野生动物等。由于长焦的景深较短,也常用于拍摄人像的背景虚化效果,如体育、新闻、舞台摄影等。对一般普通用户来说,长焦的使用非常少。 在使用长焦时要注意到,由于距离远,拍摄的影像反差较小,要达到十分精确的调焦是不容易的。所以,有时所拍摄的作品的成像质量不高。加上长焦镜头的视角小、景深浅,拍摄时对相机的抖动极敏感,所以在拍摄时,最好将相机固定在坚固的三角脚架上。另外使用长焦时,一般应使用高感光度及快速快门,如使用200mm的长焦距镜头拍摄,其快门速度应在1/250秒以上,以防止手持相机拍摄时照相机震动而造成影像虚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