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管理

 melove0898 2011-01-17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管理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推行电子政务的意义,主要讲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必要性;第二部分是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主要讲 70年代初期以来到现在将近30年,我国电子政务主要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第三部分讲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重心是建设的任务;第四部分是讲电子政务的实施,实施的策略和实施的路径;最后部分是电子政务的管理,主要是讲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如何管理。

第一部分 电子政务的意义

  中央对电子政务建设十分重视,在2001年8月份我们国家重组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后,在当年年底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我们国家信息化面临的形势、重点任务和策略做了全面的部署,明确提出政府信息化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应用,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最高层次的、完整的、全面的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的文件。在2003年7月份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上,再次提出电子政务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并且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我国当前推进信息化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为什么把推行电子政务当作我国推进信息化的重点任务和当前的最主要的任务,这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原因的。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推行电子政务,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这段话把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性、重要性,实际上做了十分深刻的阐述。这段话把推行电子政务和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在改革发展过程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适应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如何适应企业和民众的要求,十分精辟的总结出来。把电子政务作为政府转变职能,作为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作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结合在一起。这段话既说明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必要性,也说明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它的努力目标是和政府绩效的改善和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要紧密的结合起来。所以理解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电子政务的意义,学习十六大这段话是关键的一段。

  那么我们讲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要看我们对电子政务的需求是什么。推行电子政务的需求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来自政府自身的需要,是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政府绩效,加强市场监管,改善为民服务的需要。政府要进一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要适应各个方面的需要,就要不断地改革,这种改革就需要推行电子政务,这是第一个方面的需求。

  第二个方面的需求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事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对我们政府的行为、政府的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更加透明,更加规范。这种透明、规范的要求就需要我们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流程,也需要我们改变从我们传统的管理方式走向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新的行为方式和新的手段的支撑,这也是应对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对国际竞争的一个需要。

  第三个方面是要通过推行电子政务来拉动、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其他领域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的需要。那么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在东、中、西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因为信息化的推进不仅是产业的一种技术,同时它对观念、对制度、对利益、对法规都带来各个方面的冲击和变化的要求,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是需要探索和部署的。那么谁首先带头,谁应该在探索的过程中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其他领域做出榜样,做出表率,那么电子政务就是个很好的选择。所以推行电子政务不仅仅是电子政务自身的需要,也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其他领域应用的需要。这也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之所以把推行电子政务带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放在推行信息化的重点和重要战略的一个原因。

  推行电子政务的第四个需求,就是需要拉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这一点同样十分重要。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最大的市场,而且已经明确的显示出它是潜力最大的市场。因为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需求巨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把信息化应用发展的过程作为国外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的一种产品的橱窗,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信息产业带动起来,那么起到带动作用的,承担带动责任的,最主要的是电子政务。为什么?因为根据我们国家的《政府采购法》,也根据世界各国所通行的政府采购的法律或者惯例,使用政府财政所采购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该首先采用本国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这是各国的法律和相关的国际惯例所规定的,也是我们国家《政府采购法》所确定的。所以利用通过电子政务来拉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是电子政务需要的第四个方面。

  根据我们对电子政务四个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到推行电子政务有很强大的动力。就像这个画面上所显示的,像一个轮子。从这个轮子主上方看去,实际上推行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正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种先进的生产力是什么?就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结合在一起的新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我们且把它叫做信息生产力。政府要把传统的方式,传统的行为方式转变成更加有效率,更加公开,更加透明,更好的做好监管和服务,我们需要有种新的工具和手段,而这种工具和手段,就是我们要用这种先进生产力支撑的提供的条件,来改善我们政府的服务,提高我们政府的绩效,所以这是我们初始的动力或者说最主要的动力。

  正像刚才我们分析政府推行电子政务的需求所看到的,我们政府的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的支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政府所面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更多的得到信息,更快的对外部的环境做出响应,在这种时候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技术和手段,这是我们政府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我们推行电子政务的动力。

  第三个十分重要的动力我们到右下方,第三个十分重要的动力,或者说这是最根本的动力,就是企业和公民对政府的服务、政府的能力的期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公民和企业对政府的行政能力、反应速度、决策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需要我们用电子政务这种方式来满足,来满足企业和公民的这种需要。

  这人轮子的左下方,最后一个方面是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在这个机器里边,在这个齿轮转动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有一个部分走的比其他地方慢,如果慢的话这个车就走的不稳当,这个轮子就转的不稳定。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当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推广的时候,政府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这个选择和决策,就是要和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应用的程度相一致,相匹配,还要走在前头,因为政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核心和龙头的作用。这是我们对推进电子政务的动力的基本分析。

  推行电子政务,我们不仅要看到需求,看到动力,还要看到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看到它究竟起多少作用。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网络、利用系统数据库,各个方面建设都要投入。这个投入能不能得到必要的回报,所以不仅要看到它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还要看到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下面我们来分析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改善政府的绩效,加强监管,改善服务,这些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或者公共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可以有很多方法来实现的,电子政务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我们归结起来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用其他的方式也可以改善,也可以提高,但是利用电子政务这个方式可能效率更高,作用更明显;还有一类我们明确感到必须要做这样的改革,做这样的调整,但是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的支持,没有电子政务的配合,这样的事情就不能做,不能落实。对这两类我们分别通过下面的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首先是提高效率。政府面临的公共行政管理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对政府做出响应的速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获取,它的效率就成为政府的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譬如说统计,在中国我们是五级政府,中央、省市、地市、县市到乡村,那么很多统计是从最基层的乡镇、企业,往上一层一层上报到中央,在基层采集数据传送到最基层的政府,再一层一层的传过来。如果用传统的方式,用人,用邮寄,用人来统计这种方式,我们无法满足今天宏观调控对信息快速的、完整的、及时的对信息采集、传输和汇总的要求,我们就很难对一些紧急的事情、重大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决策。所以通过统计,网络化的统计系统,这个网络一直延伸到企业,延伸到最基层,然后通过网络来既包括逐层的传输,也包括超级的汇总,就使得我们各个相应的决策部门能够及时的得到信息。这种手段、这种需求已经不是我们原来的手工填写、邮政、开车送这种方式所能满足的。

  譬如说工商注册,很多同学可能都知道,我们要按照工商局提的要求,把相应的材料交过去,然后经过它一道一道的审批,不同的企业审批的部门还很多,有的可能要五到六个,有的可能七到八个,更多的可能要涉及到十几个部门,因为不同的企业所涉及行业的不同和主管的部门就相应的不同。那么这样的过程如果说不是现在通过网络,通过计算机的网络来进行网络化的审批的话,我们通常需要几十天的时间,要到相关的部门送好多次的材料,来来回回的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为企业在注册过程中经常碰到的现象。但利用网络以后这个情况就变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提出申请,提供必要的材料。当然有一些材料,譬如说相片,譬如说一些其它的必要的通过网络不能传送的材料还要一次性的交到一个部门去,但交完以后所有的流程都在网络上进行,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审批也通过网络来流转,这样就使原来需要几十天、跑几十次的一个过程,变成只需要几天,跑两到三次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跑两到三次呢?因为第一次你要把一些材料交过去,这些材料不能通过网络来传输,最后一次你要把工商注册的本子拿到。当然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出营业执照的副本,但是正本你还得要,所以你还是要到工商把它拿回来。过程中间也许还要一些补充材料,所以跑两三次,几天时间整个过程就完成了,这就是提高了效率。

  对于政府来说,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本届政府的改革加强了监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其他监管委员会的成立,就是加强监管的重大的举措。加强监管,因为我们面对的管理的对象,监管的对象,采用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我们面临的监管对象越来越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所以你必须要新的手段。审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为审计我们需要及时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分析是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法规,是公开的、公平的、公正的、廉洁的,还是存在违规的、不合理的、甚至腐败的行为。关键就在于审计能够以多快的速度、什么样的周期、什么样的范围进行监管。同学们可能都知道,我们到某一个财务或者会计的地方去,如果在没有网络化、没有计算机化之前,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的报表,一个一个柜子的报表。一些大公司、一些大的单位,报表就不是一个一个的柜子,而是一间一间的房子堆着。审计人员如果要对这样的报表一个一个翻的话,可想我们的效率,一天,一月,一年,一个审计人员能做多少事情?这是在传统的手段下。

  今天被审计的单位会计都已经电算化了,都在计算机里面,如果我们的审计人员不能同样用计算机的手段,网络的手段,而是需要它把报表打出来,再翻一遍看的话,那么这个效率根本就不能适应这种需要。所以我们就需要和被审计单位和技术的进步同步发展,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计算机的方式、网络的方式,来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材料,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使审计能够跟上形势的变化,能够在审计的深度、审计的时效、审计的范围上跟上政府加强监管的需要。那么这种方式,如果还像我刚才说的,需要这些被审计单位把放在计算机里的报表都打出来,再来进行审计肯定就不行。所以,加强监管,一定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信息化的手段。

  比如说,很多大公司、集团公司采取了会计大集中,由原来一个一个子公司、分支公司、分公司和分支部门独立的财务系统集中起来;政府也在进行财政改革,这个财政改革就是把原来分成的一个一个部门的这样的支付集中到一起,在同级政府建立一个集中支付中心。别小看这个集中支付中心,这样一种变化由各个部门到集中,这样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对政府财政,政府资金使用的效率,对于防止非规范的操作,对于防止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把各个单位的会计收支系统,集中到一个地方,如果还用原来的方式,把原来一个部门几个房间的财务办公室人员,集中到几十个、几百个房间去,任何一个单位都不能忍受,因为他办事情需要效率。如果说把原来在本部门本单位跨几个楼层几个房间就能到的地方,一下子跑到另一个地方的话,大家都会感到不方便,不能接受。所以如果要集中支付就一定要采取新的办法,那就是说要用网络化的手段,把集中的支付中心和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各个部门足不出户同样能把事情办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接受。所以如果说不采用信息技术,不走信息化的道路,那么很好的事情,因为会计集中支付是很好的事情,最起码有三个意义。

  第一个是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可能我们很多同学还没有体会。假定政府财政一共是50个亿,分给了50个部门,按照原来的方式,资金到了50个部门的财务账号上以后,如果别的紧急需要的时候这个钱就不能用了,尽管这个钱譬如说一个单位拿到了1个亿它是一年花完,甚至一年还花不完,但是你只要划出去以后本级的财务就不能用它了,资金的利用率就低了。实际上我们知道钱是一年一个月一个月,一件事一件事这样花出去的,实行集中支付以后,沉淀的资金就更加有效了。

  第二个集中支付以后,必须按照统一的会计制度来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按照预算,按照制度。那么,随意性、灵活性和因人而异的弊病就可以避免了,很多可能产生腐败的原因也会消失。所以很好的事情,一定要用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否则这样的事情就办不成。譬如说廉政建设,廉政建设是我们政府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十分重要的内容。最近我们去几个地方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题就是我们如何通过信息公开,通过政务公开来加强廉政建设,这也是我们老百姓十分关心的事情。我们看了很多地方,从基层的村、乡镇,一直到省市,一直到部委,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通过政务公开,的确可以对产生腐败的很多诱因得到有效的遏制。如果你去办一件事情,他告诉你标准是什么,前提是什么,材料是什么,是谁来办的,你交过来后几天就能办完,如果这样的情况都知道的话,你何必还要去行贿呢?且不说行贿,你何必要费很大的精力和精神用各种手段去打通关系呢?这样的事情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我们说通过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的确透明是反腐败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当然政府公开、政务公开有很多办法,比如说在大家都能走得到的地方贴上一个纸,一个公示牌,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通过广播喇叭,通过电视;还有一种方式通过报纸,这些都是有效的办法。但是更有效的办法还是通过网络,为什么呢?因为通过网络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你都可以看,不受时间、空间和其他方面的约束。从这一点来说通过网络,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政务公开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当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各种手段都可以采用。

  譬如说改善服务,在非典期间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各自把大门关上,很多必要的工作就不好办了,其中一个就是网上报税。因为企业报税是按月的,是月月报税,月月交税,月月纳税,这个月不交你就要交滞纳金,在这个时候各个单位或者是税务局或者是纳税的窗口把围墙一围不能进来了,报税就不能进行。那么有很多地方,的确由于非典受到了影响。但是在一些地方建立了网上报税系统就不受影响,它通过网络,通过电话,按照规定把相应的材料在网上一报,税务局通过网络系统把资金从企业的开户银行划到了银行的国库,这个报税的过程就完成了,再也不要面对面的接触,到一个窗口交表格这样的事情都免了,所以这样的服务就会更快,更方便。

  当然对公共管理这次SARS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说我们对公共管理,特别是应急的管理、危机的管理我们该怎么管,因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东、中、西部有各种原因,各种情况,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各种社会紧急事件,譬如说交通事故,譬如说空难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故。政府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快速的采取应急的措施,保持社会的稳定就需要一个很好的系统。到目前为止,我们大部分的城市和地方,已经有好多的应急系统,譬如说地震,譬如说洪水,譬如说现在正在建设的公共卫生,譬如说其他的交通事故,消防等等,包括我们110、120,很多的这样的应急系统。可是在很多地方这样的应急系统是分散的,老百姓要一个一个分门别类的去通过打电话也好,其他方式也好,不太方便。在有的地方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应急系统,老百姓只要记住一个号码,通过一个网络的登录就能够完成所有的事情,政府也通过这样的系统能够全面的完整的掌握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什么事情,该怎么处理,这样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共管理的能力,应急的能力,危机响应的能力就会大大的提高,当然社区服务也是这样。

  我们从电子政务的重要性、意义讲到了它的需求,讲到了它的动力,现在又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和它的可操作性。这些分析都说明推行电子政务是重要的、紧迫的、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部分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一世纪 80年代以前,第二个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三个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第四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2001、2002年以来,大体上分成这么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我们分别做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我们讲最早的初期,最早的时候就是启蒙期, 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是1980年以前。早在1972年,当时的周恩来总理就在一个报告上做出明确的批示,要求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根据这个批示,有关的政府部门就开始采取积极的行动,引进或者是利用国产的计算机来处理统计数据和一些必要的重要的科学计算的数据。当时70年代中期用的最多的是处理统计数据,因为统计数据正像刚才说的,它有必要性,因为没有计算机来处理,这种效率是不能忍受的,而且统计数据是结构化程度最好的,最适合用计算机来处理。所以在70年代中期,首先在国家统计局和有关其他一些部门的统计系统开始使用,在电力、地震、地质、气象等部门也开始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些数据,做科学计算也好,结构化程度高的其他数据也好,都在进行。

  在这个阶段运用的顶峰或者最辉煌的就是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三次人口普查,计算机的应用是中国政府部门一次在当时最大规模的系统的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海量的数据处理的一个成功的例子。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已经是超过将近10亿的人口,将10亿人口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分级计算的方式,分级计算逐级汇总这样的方式,通过大规模的计算机运算,很快的得出了普查的结果。这个工作当时在发展中国家是处于领先地位,也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扬。

  第二个阶段是探索时期,主要是指20世纪的80年代。大家知道,70年代末我们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逐步走向市场经济,走向开放的道路。在这个时候,我们很多人,从领导到专家都看到了外部世界的一个重大的变化,外部世界的重大变化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很快,科学技术在改变着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很多的方面。因此80年代初,在当时国务院的领导下掀起了新技术革命和我们的对策的讨论。这个对策的讨论历时一年多,最后形成一系列的报告,其中有一个方面讲到了我们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根据研究的结果和讨论的意见,国家当时成立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领导小组,成立了相应的办公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之下,提出了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等12个国家级的大系统的建设。这12个国家级的大系统是信息技术在我们政府领域应用的第一次,掀起了中国政府运用信息技术的第一个高潮。在12个大系统和由此影响下的其他的中央部门和一些省市,都开始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者计算系统,或者办公自动化系统。因此我们说80年代中期是中国政府公共管理领域,运用信息技术的第一个高潮。这个阶段是政府运用信息技术或者是政府信息化,或者说电子政务的一个探索的阶段。为什么说他是探索阶段呢,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为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化,政府公共管理应用信息技术,它是为政府的业务服务的,政府的业务是根据体制来确定的,这个软件系统是根据流程来编的,那么我们的体制在变化、基础在变化、职能在变化的时候,这个流程一定是在变化的,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一定是变化的。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政府面临着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时期,这样的一个机制转换的转换期。在这样的过程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无论是在中央部门还是地方政府,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在探索,探索技术和政务的结合,探索政府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效能,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来改善它的服务。由于这种变化,我们也必然会碰上很多的困难,所以这个时期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我们还只能说它是一个探索的时期。

  时间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现代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起步的阶段。在座的可能都很清楚, 90年代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里程碑式的标记性的事件,其中第一个就是1992年克林顿政府在竞选上台以后提出来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紧接着又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其他的国家从北美的加拿大到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一直到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到澳大利亚,甚至非洲的南非和其他的一些国家也纷纷提出了国家如何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国家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国家战略中,电子政务或者政府信息化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这样的国际大形势的推进下,中国的信息化工作也做出了新的反应,做出了新的决策。199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5年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调整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政府信息化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产生了一些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发展。

  首先是办公自动化得到了发展。80年代探索时期我们主要做的是两项工作,一个是管理信息系统,一个是办公自动化。但是由于80年代时期,无论是办公自动化,还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两个方面存在了先天的缺陷,一个是我们管理体制在不断地变化,第二个是当时信息技术还很昂贵,微机很不普及,价格也很高,质量也不稳定,所以尽管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进展不大。到了90年代这个局面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信息技术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计算机网络变得可靠,性能稳定,系统可靠,价格相对有了很大的下降。这样就使得我们各个部门利用网络在政府机关内构建局域网,在地区构建广域网,或者是一个一个部门构建纵向网,从原来的十分困难,十分昂贵,很不可靠,走向比较容易,比较可靠,价格也可以接受的这样的状态。特别是90年代的一个更重要的,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十分熟悉而且能够接触到的重大的变化,就是互联网的商用化。1994年互联网在全世界商用,1994年在中国互联网也进入商用。互联网的商用为构建政府网络提供了技术和其他各个方面的支撑。所以我们办公自动化在这个阶段就得到了比较多的发展,文件的传输系统、公文流转系统在一些政府部门,在1995、1996年的时候,在中央和地方的一些政府部门就启动了无纸化的公文流转,而且在个别的地方也实现了无纸化的公文流转。

  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作为最有里程碑意义的是金字号工程。金字号工程作为电子政务主要的是金关和金税。因为金关、金税继续在扩展和完善,在继续发挥作用,而且会取得越来越重要的成绩,在下面我们还要讲到。

  第四个阶段就是本世纪初开始。本世纪初开始进入了调整和发展期,主要的变化、主要的特征是从技术驱动到围绕政务需求来开展电子政务。从70年代初期一直到90年代中期,电子政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在探索这个技术、这种手段、这种工具有什么用,从这个角度去探索。而到了本世纪初这个角度反了过来,是从我们政务的需求,从政务工作的实际发展要求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技术,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所以我们说调整和发展期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点,就是从技术有什么用转向政务工作要用什么样的技术,这是个重大的转折。

  同时我们从局部的探索向全局的规划转变,这个转变主要体现在 2002 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 17 号文件。 17 号文件全面的提出了我国在当前阶段推进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重点任务、政策措施,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在这样的转变下,从 20 世纪初开始,电子政务建设从中央到地方,从乡镇到党中央,到国务院,从东、中部到西部,都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稳步的推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第三部分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下面讲第三部分,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以及任务,这是课程的重点。我们要讨论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首先要明确电子政务是什么,明确了电子政务是什么才能说目标和相应的建设任务。电子政务有很多定义,也有不同的看法,作为大部分人所能接受的定义,电子政务,英文是 e-government ,指的就是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为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定义。

  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改善政府获取、处理、利用和发布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政府能力的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电子政务也是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政府职能调整,流程优化的有力的工具。根据这样的定义和解释,我们就可以看到电子政务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提高、与公共管理事物伴随在一起的长期的任务。所以我们不能说电子政务什么时候算完成,这个提法不行。因为公共管理这个事物是跟历史长河一样不断地淌着走,我们不可能说电子政务到一定时候政府就不要信息技术支撑了,这是不可能的。电子政务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提高,不断完善的长期的任务。

  接下来我们说电子政务为什么,这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在第一部分中从讲需求,讲动力,讲必要性,讲重要性这个过程反反复复强调的,电子政务的目标是政务的目标。因为电子政务电子是定义,是政务利用的工具和手段的一种标记,所以电子政务的目标第一位的是政务的目标,千万不要把电子政务目标看成技术的目标,网络是什么,一流水平,使用的计算机是一流水平,使用的开发工具是一流水平,使用的软件是一流水平,这个不是我们电子政务追求的目标。因为它是工具嘛,目标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说的目标就是政务的目标,我们要为政务的中心工作、主要工作服务,要为我们国家的、为本地区的、为本部门的、为本行业的政务工作和相应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服务,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服务,要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要为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服务,要为我们长期追求的依法行政、加强监管、改善服务,要为公开透明的政府行为、方便主动的公民参与、科学高效廉洁的办事服务,要为公共行政管理所长期追求的目标服务,这一点十分重要。我再强调一遍,电子政务的目标是政务的目标,是提高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为公共行政管理所长期追求的各种目标服务,不是说网络、技术、设备、软件这样一些东西作为我们的目标。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希望在以后工作中不要忘记今天讲的这一点。

  讨论完了电子政务是什么、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要进入讲电子政务的任务。要讨论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首先要把电子政务的框架给树立起来,没有框架这个任务就要发生偏差。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是做了这个,忘了那个,就像瞎子摸象一样。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我刚才说了从启蒙期到探索期,到调整期,为什么说了那么多没说到进入发展期呢?原因就是我们在这个过程里中老在瞎子摸象,一会儿摸一个大腿,一会儿摸肚皮。我们一定要看全局,要看到这个大象的全局。看大象的全局整体就像你们看到的是一个初步的框架,这个框架看起来不复杂,但是至关重要。

  我从这个框架的右上角讲起,这个黄的椭圆形是应用体系结构。刚才说过电子政务的目标是政务,是政务绩效的改善,是行政能力的提高,所以电子政务的框架中最重要的是应用体系结构,就是我们各个政府部门根据三定方案,根据在整个政府行政框架中的分工确定的职责,利用信息技术变成网络化、数字化的应用,这是最关键的一块。

  左上角这个黄的椭圆的圈是信息资源的体系结构,这是电子政务中另一个基础性的、关键性的部分。政府在工作中生成和使用了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如何收集,如何处理,如何存储,如何交换,如何发布,如何利用,构成了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信息资源不仅仅是和应用体系结构之间,不仅仅是它依赖于应用体系结构而产生,而生成,当在应用和政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以后,信息资源又有它独立的特征,独立的特性,如何更好的组织,如何使它为今后的管理决策和各项工作服务,就成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间蓝颜色的、比较大的椭圆形就是网络体系结构。因为电子政务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交换、发布、传递都要通过网络来进行,所以要用网络体系结构来支撑网络化的、数字化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这是电子政务三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但是还不够,还有一个方框,蓝的新的这个方框就是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或者叫支撑环境,这个同样重要。那么支撑环境有哪些东西呢?大体上有这样的几大块,一块是安全保障,因为电子政务它跟政务结合以后必须安全可靠的运行,信息该谁拿就谁拿,不能说我发一个,你们在座的哪位就去拿来看了,如果法律不允许你就不能看。好像一说到政府信息的安全就是保密,其实不对,保密是重要的,但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是开放,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是保护企业和个人的信息,这都是我们安全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支撑环境或者发展环境的第二个方面是标准,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资源共享,都需要标准。没有标准就是阎锡山的铁路,我不知道在座的知道不知道阎锡山的铁路,解放前阎锡山在山西的时候,他做的铁路是窄轨铁路,这个铁路和全国其他地方是不能接的,火车到了它那个地方必须得换火车才行,否则就开不过去。所以,我们没有标准的话就跟阎锡山的铁路一样,就不能互联互通,不能资源共享。

  第三个方面是法律,是法规,法律法规。因为电子政务要依法行政,这是公共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电子政务建设也要依法推进,所以各个方面,从网络的安全,网络的管理,业务的管理,信息资源的利用,收集,一直到安全保密标准,这些东西都需要法律法规来界定,而不是哪个人说了算,要依法行事。

  还有一个方面,支撑环境方面,就是培训。最主要的培训是要让每一个公务员,从领导到普通的公务员,都要能够掌握电子政务这个新的环境下的应知应会,要有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这是培训的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方面。培训还有第二个方面,要培养一支队伍,这支队伍能够对推进电子政务起到骨干核心的作用。这样一支人才队伍也要形成,这是我们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当然电子政务发展环境还有一些,比如说投资、规划等等都是我们发展环境里边的组成部分。

  中间竖的这个椭圆形就是红的这个椭圆形,这个就是指的电子政务的目标。这是电子政务的一个基本的框架,我们在这儿把它叫做概念框架,这个十分重要。如果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到一个政府部门承担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管理,请你们记住这张图,这张图对你们的规划管理十分重要。按照刚才的解释,就是这个概念框架的解释,就演变成七个主要的建设任务。对应着网络体系结构我们要建设网络平台,对应着业务体系结构我们要加强业务系统的建设,对应着信息资源体系结构我们要加强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后面四、五、六、七项是从电子政务发展的支撑环境里边发生出来的具体任务,安全、标准、培训、政策、法规管理。七大任务是电子政务的全局规划,在做管理规划推进时我们必须要有全局的观念,综合起来考虑,不要只看到一个方面。

  那么对于像中国,因为国家特别大,人口特别多,电子政务的范围究竟怎么看,我们从两个角度去看电子政务的范围。第一个我们是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刚才说过了,我们是五级结构,这个五级结构一直从乡镇开始到中央都是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之内。第二我们说的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指的政府一家,在整个公共管理或者在政府、整个国家治理中还有其他的部分,所以我们包括了党委,包括了政府,包括了人大,包括了政协,也包括了高检、高法,所以这是一个全系列,全层次的概念。

  我们对七个主要的任务,一个一个的讲一下,展开讲一下。但是也不能展开很多,因为电子政务这七个方面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的多,不是一个两个小时就能够讲完的,我尽可能的把考虑这些问题的关键点、要点讲一下,具体技术性的、细节性的问题就一概不讲了。

  说到电子政务它的基础环境,基础环境是基于什么呢?是基于网络运行的,所以刚才我在这个图中网络是画在下面的这个椭圆形,这是有道理的,有含义的,所有的业务信息资源应用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所以我们先讲一下这个网络平台。这个网络平台包括的内容很多,我列出了一堆概念,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专网、内网、外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所谓局域网,通常指的是政府部门楼里边的网络叫局域网。所谓城域网,通常是指同级政府或者是这个政府部门在同层的机构间,楼之间,机构部门之间连接起来的这个网叫政府城域网。第三个是政府的广域网,指的是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譬如说从河北省到邯郸,到张家口这十几个地市一直到下面的六七十个县市,这个里边连接起来的网叫广域网,当然从中央从北京一直到海南,到新疆,这样连接起来,这样的政府部门连接起来的网就是政府的广域网,我们是从网络的一般分类说的。那么下面三个是从我们目前所定义的政务网络所运行的业务的性质或者说从保密安全的要求来划分的,专网、内网和外网是从网上,从运行的业务的性质,信息资源的性质,从这个角度来划分的。

  政府专网或者叫政务专网,指的是在基于国家公共的通行网络或者是基于公共的互联网,在这个上面构筑起来专门为政府服务的网络叫专网。这个专网可以是城域网,也可以是广域网,但不是局域网,局域网一定是专的,像你楼里自己的东西一定是专的,没人来跟你分享,你也不用别人的。内网是指和互联网和外网物理隔离的网,这个内网为什么要用物理隔离呢?因为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网络,网络就是为了大家连接起来,那为什么要物理隔离呢?这是因为我们在政府运行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信息不能随随便便让什么人都能得到,那么不能随随便便让任何人得到有很多的手段和方式,但是有一部分很敏感的,机密程度比较高的信息,这样的信息靠防火墙,靠检测,靠其他的网闸,其他的隔离手段不行,所以要用物理隔离。政府机构间,一个政府部门内和外部物理隔离的这样的一个网络叫内网。

  外网指的是运行的同样的是政府的业务和政府的信息,但是它为企业服务,为老百姓服务,和互联网没有物理隔离,只有容积隔离,所谓容积隔离是装上了防火墙,装上了其他的一些安全保密的措施,两个网之间是可以时时连接起来,直接为企业和公民服务的,这是外网,这是从运行的业务和信息的性质来做了这样的三个划分。

  后面的两个是网站,网站我们把它分成两类,一类就叫政府的网站,一类叫政府的门户网站。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政府的网站就是一个一个政府部门它自己对社会提供的服务和公布的信息是在它的门户网站那儿发布,譬如说商务部,商务部的网站就是公布商务部给社会公开信息,公布商务部给社会提供的服务,这是商务部这个网站的功能。门户网站是什么呢?门户网站是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领域,或者是国家整体把这个相关的相对应的政府网站连接起来,形成所谓一站式的服务,从一个地方进去,那么相应的政府的信息和服务就能通过这个地方能够很好的连接起来,对于老百姓来说,对于企业来说就不要找那么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几百个,几千个网站去一个一个转圈去,到了这个地方就按照它引导的方向,一步一步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信息和服务,所以这是政府网站和门户网站的不同。

  我们要了解政府网络,了解政府网络是什么样子,体系结构,那么这八个概念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把它弄清楚。对政府网络的平台建设来说,因为我们要建出个平台为大家来服务,那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现在当前的状态是什么呢?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像这张图上所显示的,因为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我们部门有了局域网,我们很多部门有了自己的从中央到省,甚至到地市县的,为一个部门服务的,为一种业务服务的这样的纵向网,然后我们中央下去以后到了地方,省市委办厅局也有它自己的局域网,也有它往下走的纵向网或者叫专网。

  大家可能也许要问,现在究竟是什么状态呀,中央到地方可能现在有几十条,三十多条这样的专网下去,地方从省市到地市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不太一样,可能少的地方有十几个这样的纵向的系统下去,多的地方可能有二十多个,三十多个纵向系统下去,大家知道,这样的状态既不利于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也不利于提高安全可靠性,也不利用提高效能,为什么?因为这样一个一个的系统你要提高它的安全可靠性,要提高它的性能这个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我们需要把这样的系统逐步的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平台。所以同学们下去规划的时候,到具体的部门实际的工作里边规划的时候,到一个具体的部门看到实际的情况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原来这个是什么造成的,是怎么样的,下一步我们要朝什么方向发展,那么看这张图我们就比较清楚了。

  刚才我解释了电子政务的内网、外网、专网,那么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我们电子政务的网络大体上是这样的一个总的结构。我们先说最左边,就是这个红的物理隔离的左边,主要是指内部设备的网络,凡是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和业务,必须在左边这个网上运转,那么中间这个,红和黄的中间这个是外网,外网做什么事情呢?外网做不需要在内网运行的政府的内部业务和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业务。最右边实际上就是互联网,是通过互联网为社会提供服务。

  有几点我想是应该强调的,第一点,网络的内网和外网的划分和结构在政府的 不同层次,不同层面,它的实际的范围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大体上我们可以把从中央到地方看成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政府对老百姓的服务是中央到基层,是一个正三角形,也就是中央直接对老百姓的服务最少,越是基层对老百姓服务的比例越大。我去过一些城市的街道,居委会,它的工作,它的主要工作, 90%以上的工作就是服务,一个居委会大体上承担着40多项政府职能,这40多项职能全部是服务,所以以服务来分,中央到地方是一个正三角形,越往上直接对老百姓的服务越少,越往下越多,比例越大。

  第二个是关于安全保密的业务和内容,是一个倒三角形,越往上这个三角形越大,越往下这个三角形越小。因为一到基层保密的信息就很少很少了,街道居委会一般说来是涉及不到保密信息的,我说的这个保密是指的国家机密,就是国家机密这样的信息一般说来是没有的,县一级是极少的,地市一级是相当相当少的,但是往上就多了,所以这是一个倒三角形。网络的内网和外网的划分也是这样考虑的,越往下这个外网的范围就越大,内网就会越小,这是我们在考虑网络设计和结构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公共的网络,利用互联网,只有在公共的网络不能提供、不能支持,互联网不能提供、不能支持的地方再自己建网,自己构建专网,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

  对于网络,到一个地方去,一个政府部门去,一说建设电子商务,就要有一个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工作不能进行,所以这个平台就要建。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平台是为上面信息的利用和业务的开展服务的,如果说上面没有交换的信息,没有运行的业务,这个平台要它干什么?就像我们修了一条路,结果这条路没车跑,或者修了一条路,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这上面跑的还是牛车,还是三轮车,那么我要修高速公路干什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的,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考虑业务和信息交换交流对网络的需求究竟是什么,根据这个需求来确定我们网络的带宽,网络的拓扑结构,来确定安全、保密、认证各个方面的工作,千万不要还没确定上面业务是什么,信息是什么,就把网络全部都用上了。

  当然,作为一个基本的网络,我们相应的地址、路由、域名、故障、症状恢复等基本的功能是应该有的,没有这个网络就不能管理了,所以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是必须要有的,当然它的性能也是要随着网络的性能一致,同样的一个故障诊断软件,不同的性能的网络价格差别就很大。从政府网络平台的全局看,我们一定要考虑应急备份灾难恢复的功能,但是我们要从全局去考虑,不是说一个部门自己就要独资去建应急备份灾难恢复。

  譬如说备份,数据备份,特别是有一定时间差的数据备份,这个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成本也不是特别高。但是要说数据备份没有时间差,也就是说这个灾害发生前的一秒钟这个数据就要在异地备份,这个要求就高了,这个成本就高了。如果说还要系统备份,这个系统在这个楼里边,这个地方是系统的网络中心,这个地方发生了毁坏,另外一个异地一个地方系统马上要进行工作的话,那么这个成本就更高。

  那么灾难恢复要求就更多了,因为灾难恢复通常指的是战争、地震其他的重大自然灾害,这样的情况下要求的是异地的备份和系统备份机的功能,所以这样的要求我们一个部门一定要考虑究竟怎么来实现,因为在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网络运行过程可能出现很多很多的情况,病毒、入侵、黑客等等线路故障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问题都需要很高水平的技术专家来诊断和处理,但是依靠一个部门的力量行吗?所以我们说应急备份灾难恢复一定要在国家,一个地方,统一的考虑下、规划下分工合作去做,这样我们才能做得好,才有经济能力去做,否则的话我们的成本就会十分的高。

  对一个网络来说我们一定要有授权,有认证,也就是说我们整个网络要建立一个性能体系,要通过认证、授权、密码来建立一个性能体系。这样的性能体系也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的,统一安排,分工合作,不要说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动就要大而全小而全,自己来个封闭的性能体系。你想一想,你自己建了一个封闭的性能体系,但是别人不信任你,你要出你自己范围不就出不去了吗?所以一定要在国家统一的规范下各自做好相应的工作,在全国的范围内,全省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应急备份、灾难恢复、授权、认证、密码这样的一些功能,这是我们网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讲业务系统建设。刚才在介绍框架的时候我说过了,在右上角的这个业务体系结构是电子政务最核心的部分。为什么呢?电子政务所有的功能,它的好处,它的必要性,它的重要性,都是通过这一个一个业务系统来实现的。你想没有网上报税系统,这网上报税,企业或者个人要报税能实现吗?工商注册,没有工商注册的应用系统,企业怎么能把几十次的跑,几十天的跑变成几天跑两三次呢?所以业务系统是电子政务最关键的、最核心的部分,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深深的记在脑子里。

  那么业务系统是什么,有人就要问我了,这业务系统是什么呀,业务系统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说各个政府部门都有它的职能分工,我们叫它三定方案或者叫它什么职责,这些职责,这些三定方案所确定的它承担的那些业务,这些业务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就是业务系统建设。那末业务系统那么多,我们怎么来选择,怎么来挑选,怎么来区分,怎么来认识,目前比较流行的区分是分成四类。一类是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一类是政府对公民的服务,一类是政府之间的业务,一类是政府内部的服务。现在比较通行的是分成这样的四类,那么我一类一类简单的解释。

  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内容很多,真是很多很多。譬如说税收,因为企业要交税,政府要向企业收税,那么税收里边怎么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减轻负担,提高效率,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譬如说通关,我把通关复述一下。回顾我们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发现外向型和国际接轨要求最明显的地方通常走得快。为什么呢?因为必须和国际接轨。国外通关用的是计算机网络,企业用的是无纸贸易,你国内的企业,国内相应的业务也得跟上来。不跟上,人家就把你放在后头,你的效率就跟不上,你的进出口贸易就受到影响。所以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是要做好通关。我刚才说过,90年代中期,1993、1994年开始的金关工程,就是如何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提高通关的效率。

  我去了一些地方,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企业,特别是外向依存度高的企业,对通关收入的要求特别的高。因为对企业来说,企业的竞争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降低库存。如果说你降低库存,需要的零部件是从国外采购的,这边要求是零库存的方式,这条生产线三点钟要这个零部件,但是通关一通通了7天,或者是2天,这个事情就做不到了。现在我们通关的系统在一些发达的地方已经做到了,对一些特别重点的企业就通关、到关,从企业厂房开始,现在有些地方我们实现了2小时的通关,这样的速度在利用计算机网络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你知道通关有多少手续呀,从进到海关的口岸,到取样,到分析,到报单不用说别的,填单就是很大的工作量,再加上报关完了以后还要跟运输部门衔接,还要和其他的监管部门的衔接。报关的时候我们不仅有报的东西是不是货真价实,还要有商检,还要有检验检疫一大堆的工作,这些工作效率从几天提高到1天,提高到几个小时,都是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发挥的作用,这是我们很多企业体会非常深的。

  当然还有很多,譬如说政府的采购招标通过网上,许可证的管理通过网上,这些都是政府对企业服务的重要的方面。有个例子,刚才一开始就讲过,申报一个企业要有很多的部门,这些部门本来你要一个一个的跑过去,一个一个走过去,但是通过网上的定点审批,审批步骤原来要19步,网上审批只有4次,是5:1。这个企业要跑政府部门的次数,传统的方式是57次,网上只要3次,减少了54次,是15:1。所需要的时间原来要95天,网上审批以后只要20天,减少了75天,比例是4:1。这个是实实在在的,现在已经从局部的地方向很多的地方普及开来,很多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已经有了这样的网上的审批系统。

  政府对公民,在原来的观念上,传统的观念上,总是认为政府是管理,是控制,老百姓是被管理的,其实政府很多事情是对老百姓提供服务的。譬如说我们一生下来就要报户口,这是派出所来给你提供的服务。譬如说我们学车要办驾照,驾照还要年检,这是交通大队提供的服务。譬如说老百姓想知道周边空气污染的情况究竟怎么样,这是环保部门给你提供的信息等等。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这些工作通过政府的网络来办,效率高,速度快,老百姓满意,还可以交互,再不用到政府衙门看别人脸色,排队,这样的事情就可以大大的减少。

  政府对公民的服务,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保障系统,社会保障系统在全国有很多地方已经建了起来。譬如说在这儿大家看到的是上海的社会保障卡,现在领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800万,大家知道上海一共就只有1100多万人口,而申报社保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800万。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广州、杭州、大连、沈阳,很多地方我们社会保障系统都已经启动,老百姓在医疗保险的时候都感到方便多了,快多了,而且也公平多了。

  当然在谈到电子政务的时候,我们也别忘了政府之间是有大量的业务的。譬如说一个典型的例子,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它都要花钱,花钱怎么办呢,你得报预算,报到财政的管理部门去,国家到财政部,中央部门到财政部,地方的到地方的财政局,你得报项目去,报预算。预算的制定、申报、审核、调整,这样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政府间的业务。现在我们中央部门预算的申报、审核已经初步实现了网络化,有一些地方已经也在建设这个预算的网络化系统。支付刚才已经讲过了,中央已经开始试点,一些地方也已经开始试点,有些地方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譬如说我们的文件系统,因为政府部门之间经常有公文的往来,所谓公文的往来就得有相应的文件系统的支撑,当然我们还有大量的政府之间的业务需要应用系统的支撑。譬如说一个企业到工商局进行注册,还要到税务局去进行登记,还要到银行去交税,如果你是一个外贸的业务,你还要去报关。如果说工商、税务、银行、海关之间没有政府之间的业务系统和网络支撑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它还得要一个个去跑,政府机构之间也没有实时的核对的关系,现在要通过政府之间的业务我们可以逐步地来改变这样的一种方式。

  譬如说现在有好多地方在工商局、税务、银行之间已经连接起来了,这个企业到工商局一注册,注册的信息马上就由工商局到了税务局,这个企业只要在网上再增加很少一点的信息,补充一些信息,那么马上就可以办完了税务登记的业务,这个企业报完税以后就不要再自己跑到银行里边去交税,而直接由税务局通知这个企业的开户银行,通知银行的国库来直接实现税的收缴。海关无论是关税,是出口退税还是进口的关税,也同样通过这样的流程来解决。所以政府机构间这样的业务流程,不仅改善了政府机构间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是提高对企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业务系统的第四类业务就是政府内的业务。政府内的业务,最早进入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通常都是指政府内部自己的系统,包括公文的管理,工资的管理,人事的管理,财务的管理和档案的管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最早的政府信息化或者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内容。我们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大量的工作都是做这样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政府部门间,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公民服务的最基础性的工作。因为你想要对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流程公开,实现跨部门的业务的协同,实现对企业和老百姓的服务,没有政府内部的相对应的业务的支撑,是办不到的。譬如说你到工商局去注册,工商局内部的各个科室之间的业务的流转没有系统的支撑,那这个事情就做不到,所以政府内的业务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刚才我已经把四类政府的业务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这四个业务之间不是隔离的,相互之间不是一个一个隔离的,而是相互之间有很密切的相关关系的。我们在考虑业务系统设计的时候,不能变成马路警察各管一段,把四类业务分隔起来考虑。刚才是从讲课的角度把业务分成了四类,从理解的角度、讲课的角度、分类的角度我们做了这样的分类,但是我们在实际的系统设计的时候,业务考虑的时候可不能这样。我们一个通关的流程或者是一个医疗保险的流程,医疗保险的流程当一个医保人员,有病要去医院看病了,从到医院看病进入这个医保系统开始,就要核对你的身份,到有关的单位核对你的身份,到医疗的有关的部门去核对你这个医疗保险钱是从哪儿来的,是什么级别,什么等级,然后再来核对你哪些药是可以报销的,然后再有相应的一系列工作。这个流程,这一系列流程既有医院的,政府之外医院的流程,也有社保局的流程,也有你上级主管部门的流程,也有医疗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的流程,这样一些流程内内外外跨部门连接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医保系统。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成熟,这样的跨部门、跨内外的应用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求的是根据业务的本身的需要,把流程理清楚,千万不要为我刚才说的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公民,政府机构间,政府内部,把这个系统划成四段五段,那么这个系统效率就不行了。

  业务系统就讲到这儿,下面讲信息资源,。

  我们接下来讲电子政务建设任务的第三个内容,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看起来都认为很容易,因为成天在和信息打交道,可能做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经过认真的分析、考虑、思考,就感到政府信息资源实施起来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而且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其他方面相比,譬如说网络,譬如说业务系统,譬如说安全、标准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建设,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的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为什么电子政务的信息建设滞后呢,为什么看起来比较容易的事情现在还处于滞后的状态呢?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看我们对政府的信息资源怎么样认识,要说到认识首先看究竟什么是政府信息资源。对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在一些讨论会上也讨论过,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人对什么是政府信息资源认识不清。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定义,政府信息资源就是政府部门或使用财政资金所收集和宣传的信息。这样的一个定义实质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政府部门在它的工作中收集、生成、使用的信息,第二个部分是利用财政资金来收集、生成、利用的信息。这两部分之间是一个交集,它不是相互排斥的,有重合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独立的部分。

  譬如说用财政资金收集和生成的信息就可能不是政府部门生成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科研,国家有自然科学基金,有社会科学基金,还有科技部和其他一些部门使用的科研基金,这些科研通常是委托非政府部门的科研单位、学校或者是企业来进行的,而这些工作,为了这些科研项目收集和生成的信息就不是政府部门的,所以两者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有独立的地方。按照这样的定义来看,我们政府信息究竟有什么,究竟在哪儿,究竟怎么得到,在政府的决策和管理中间究竟还缺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有何感想”,政府在决策和管理时究竟有哪些信息不合我们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加工,而更深层次的和计算机化、网络化的业务系统如何结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所要回答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工作量很大,难度很大的工作。

  正因为我们面临的是这样的一个任务,而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所以到一个政府部门也好,到一级政府机构也好,去做信息资源建设的时候,就要面对现在的情况,实事求是的来逐步的往前抓,从国家的整体,从国家的全局来看,我们现在首先要抓的是这样的几类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对在政务信息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意义的,这样的信息库我们要首先建起来。其次我们要对有什么,在哪儿,怎么得到,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第三点就是我们要为这样的工作提供制度保证。所谓制度保证就是我们要用法律、法规和制度,把政府信息从登记开始,从采集开始到登记,整体交换、利用、发布,都要形成规范化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为什么处于滞后状态,由于它困难,由于它时间不够,那么对困难、时间不够的事情怎么办?通常的方式就是要进行试点,这是当前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基本的思路。

  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先讲基础性的、战略性的、重大的信息库,我们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做。在分析当前基础的信息库时,作为国家要抓的战略性的基础性的数据库也比较多,但关键的大概是这样的四类。第一类是关于自然人的,第二类是关于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机构的,第三类是关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的,第四类是关于记录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这四类信息对国家来说是战略性、基础性的信息。

  第一个首先就是关于自然人的信息。自然人的信息在整个国家的信息化的过程里,在提高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中,在电子政务的建设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譬如说社会保障,一个人是流动的,一个人他可能做了多项的工作,对这样的人,在发社会保险的时候,发养老金的时候,在医疗保险的时候,在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给他最低生活保障基金核定的时候,就必须有唯一的人口信息作为基础。否则的话,地方变了,单位变了,其他的环境变了,你怎么核定去?无法核定。譬如说我们要建立信用制度,那么这个人有没有信用,如果没有唯一的身份标识,那么这个信用体系如何监控?一个人有三个身份证,有五个身份证,这个人同样是这个人,在客体上、实体上是一个人,但是在这个系统里边,在这个社会的角色里边就变成不同的人了,这个信用如何来确定?当然相关的交税怎么来确定,犯罪了怎么来确定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一个唯一的覆盖全国所有人口的,这样的一个人口基础信息库对于各个方面都是至关重要。当然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譬如全国13亿人口,现在已经有11亿人口,占80%或者80%多一点儿已经进入了计算机。但进入了计算机并不等于说这个库已经建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各个地方,譬如海淀区的库和北京的库连接起来的时候这里边有没有错号,有没有重号,有没有错,第一是同一个区里边有没有错,第二是全市连起来有没有错,第三是全国连起来有没有错。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我们目前进库的信息是有错的,所以建这个信息时还要把错的去掉,要把唯一的正确的信息变成一个全国的这样的数据库。这全国的数据库建起来还不行,为什么?你建起来不是目的,你的目的是要用,是为银行用,为社会保障部门用,为计划生育用,为户籍管理用,为上大学用等等。各个地方要用,就一定要建立一个很好的方便的,提供服务的系统。这个提供服务的系统还不是说建好了谁来用就行了,就叫很好的服务系统,不对,为什么呢?如果对13亿人口的数据库谁都可以去查询,去把不相关的,跟自己不相关,跟自己按照法律规定确定的这个职责不相关的东西都去查的话,这个事情就违反了公民的隐私权,就触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够提供服务,还要使得这个服务在法律框架之内,这是我们人口基础信息库的重要的任务。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信息库,但是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这个图就是我刚才已经说过的人口基础信息的作用、意义的一种图示,一种形象的表示。你看看我们的户籍系统、金融系统、税务系统、教育系统、医疗系统、社保系统、人事系统、工资系统、车辆管理、计划生育、政法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利用人口的信息,而人口的信息如果不唯一,不正确,不能方便利用,就会有大量的重复建设,现在就有大量的重复建设。我们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有相关的人事库,但是不唯一,相互之间不匹配,不准确,这样的事情都存在,所以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其次就是法人单位或者是法人和非法人的组织机构这样的库,这样的库实际上跟人一样,同样重要,只是数量少一点。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也是一张图,跟人一样,人是从生到死,对企业来说也是从生到死,从注册一直到关门。当然这个关门有很多原因,有主动停的,有破产的,有什么违法的等等,但是无论怎么说都是从生到死。那么从生到死,无论是它跟政府的关系,跟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客户的关系,供应链的关系,还是要借贷、还贷的工作等等,我们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企业的信息,没有一个唯一的企业的信息对于经济的发展,对于公共的管理都是十分不利的。

  譬如现在大家都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在中国信用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大家都感到信用缺失,很多人很多企业不讲信用,怎么办?这个企业不讲信用了你怎么办?你都知道它不讲信用,知道它不讲信用就跟人一样,你必须给它唯一的确定。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它这个企业做了一件事就是他做的,不能冒名顶替,否则的话这个企业的信用就没有一个基础的核对的标准。所以无论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政府的管理,哪个方面讲,企业和非企业的法人机构的基本信息库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建立这样的系统我们的目的也是一样,第一是全国的,集成的,唯一的,第二一定要为相关各方面,政府和社会各个领域共同使用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样要防止侵犯企业的商业利益,也就是说你不能没有法律的依据就想从库里边得到你不应该得到的信息,这是一定要得到充分的保护的,这是我们企业的信息库的建设的要求。

  同样重要的是关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的信息,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实际上是两类信息。自然资源主要是指水、矿产、土地、森林、海洋,各种各样的资源要分门别类把它建设好,它的作用它的意义和前面两种也一样,也是要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的。和人和法人同样重要,应用同样广泛的是地理空间的信息。因为实际上我们很多的应用,譬如说城市的交通管理,譬如说城市的规划,譬如说土地的利用,甚至我们要分一些人口,分一些经济发展,分一些文化发布,甚至为了破案等等各个方面,我们都需要基础的地理信息作为支撑。基础地理信息支撑有多少个应用,有人做了初步统计说有2万种叠加应用,当然按照分的详细的程度它可能就不一样,但它说明了空间的信息、地理空间的信息,在整个信息化和管理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所以我们要把它建立起来。

  当然地理空间信息的信息量,它的处理的复杂程度需要的技术支撑条件比前面那两个还要更复杂一些,更高一些,需要的资金也会更多一些,所以也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各个地方的协同。到了一个地方以后,可能很多地方都会提出来要建这样的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系统或者数据库,但是一定要记住这样的工作也需要国家的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否则的话你会事倍功半。

  第四种信息是关于人类社会活动的,把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记录下来的信息,这个信息也是十分基础的。我们为什么要考古,为什么有考古学?就是因为原来的这些活动没有能够记录下来,如果记录下来了,都归类好了,我还考什么古!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今天的人类活动十分复杂,我们现在记录下来的,能够被大家所利用的信息十分有限。如果我们现在不把这个信息十分科学的进行规划和收集,再过 200年我们的后人就要考古我们现在了,所以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建设。现在我们只是说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库,没有把这个任务全面的铺开,但在一定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任务当作一个系统的工程来全面的设计。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完成它面临的困难很多。

  譬如说我们只是中间划了一个子集,一个很小的子集,就是宏观经济数据库,但是要建成宏观经济数据库,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大家可能不理解,我们统计年鉴一年一本,统计月报一月一次,各个地方也有统计年鉴,统计月报,还有统计日报,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怎么会有那么大困难呢,但是只要一解释,你马上就明白的确有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宏观经济数据库是为宏观经济的分析、预测、决策用的。分析、预测、决策要有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个基本条件要有一定的历史跨度,你想哪个经济预测分析模型没有历史的跨度它能做,它是不能做的,然后它有一定的广度,要反应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经济状态,它一定要有一定的广度,而且这个广度要有稳定性,为什么呢?它要有纵向的累积,这样一个纵向的累积叫指标的广度宽度,这两个东西叠加以后马上发现,要建设一个好的宏观经济数据库困难还不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统计指标体系在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个变化还不是一般性的变化,是重大的统计方法的变化,统计制度的变化。几十年来,不用说几百年,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来我们统计指标体系就经历了几次质的变化,这个纵向的厚重度与决策分析的厚重度怎么体现出来,还要大量的工作才能做到。

  刚才是从国家的角度讲了我们要建设目录体系,交换体系,要建设基本的数据库,当然这样的数据库还有好多,譬如说以后关于物品的,现在有了自然人,有了自然资源,但是对于人造出来的物品怎么办,可能也要进行处理。譬如说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还要进一步的细化等等,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当分析到部门和地方的时候,考虑信息资源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地方和部门的特点,要考虑到和国家的整体规划的衔接,考虑到分工。

  对于任何部门,任何地方,对政府的信息资源建设我们有很多的基本考虑是必须要的。第一我们究竟有什么,究竟缺什么。所以,有什么我们就要有登记,就要有目录,没有登记,没有目录,有什么就不知道;然后缺什么你就要分析,我们现在做什么工作,做这些工作信息究竟够不够。我曾经和很多宏观经济管理的部门,高层的决策人员进行过交流,他们都感到在他们做决策和做分析的时候信息不够。这种信息不够是由于我们目前的体制、技术条件、服务等各种因素影响,这种不够、不满足没有表现出来,而需要我们在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地把它发掘出来,给它解决,然后才是我们根据政务工作业务需求的业务系统的建设,来逐步的实现这些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在摸清家底,在了解缺什么的时候,我们还要别忘了别人的需要,别的部门的需要。我这个部门的信息是政府的信息资源,我这个政府信息资源是国家财政掏钱才形成的,因为无论是你工作生成的,还是花钱买来的,别人做的,都是国家财政的钱,所以这样的信息不仅你自己用,别人如果需要,政府部门需要也应该提供。只要满足保密的要求,企业、公民、研究机构需要也要提供。在政府信息资源里,给别人用这个重要的任务千万别忘了。

  当然,我们考虑国家、考虑地方和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一定要考虑到国家的整体规划。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是一定要有总体规划的,17号文件做了初步的规划,下一步还要做更加详细的规划,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做到分工合作,不断地推进,逐步建设。

  接下来我们讲电子政务建设任务的第四个方面,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建设安全十分重要,政府的业务如果不安全,如果没有保障,一旦受到攻击,一旦系统不可靠,政府的服务,政府的监管就要中断,就要瘫痪。所以,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要做电子政务一定要讲究安全,要保障安全。但是安全是为发展服务的,是为应用服务的,如果说由于安全阻碍了应用,阻碍了发展,那么我们就得考虑这个安全值不值,应该不应该。安全一定为发展服务,要在发展中求安全。

  在这儿有一张图,这张图十分重要,考虑到安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的安全都需要成本,都会影响效率,那么这种成本和由于安全带来的好处一定要进行衡量,而不是去追求绝对的安全。如果追求绝对的安全,电子政务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十分大的影响。电子政务安全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这个复杂的体系有七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的策略。安全的策略是什么?安全的策略就是根据我上面这张图,综合考虑效率和成本,综合考虑运用和安全,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一个安全的策略。安全策略说到底就是一个适度的保护的策略,而不是绝对的保护的策略。这个适度要根据我们应用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对保密的要求,来确定强度究竟要多大。安全策略要落实在法律法规制度上,因为安全不是哪个人说了算,不是哪个机构说了算,要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把它确定下来,要用标准法律法规把它固定下来,所以我们要有安全的法规和安全的标准。

  安全的问题除了技术保障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因为在整个电子政务应用过程中,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网络、软件、数据库、机器,还面对着应用这个系统的人,这个人构成了我们电子政务安全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我们对网络和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管理也是由人来管理的,所以,安全管理制度和执行是安全体系里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当然策略确定了,法规确定了,标准确定了,制度制定了,我们还得有一个相应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在这里分成两类,一类是安全的技术产品,譬如说密码机,譬如说防火墙,譬如说安全网闸,这些都是安全的技术产品。安全的技术产品不仅是单个的发挥作用,需要综合起来、系统起来发挥作用,所以需要有安全的基础设施。除了这两个技术性、装备性的内容之外,还要有安全的服务。刚才说过了,应急反应、备份体系、故障修复这样的一些事情,都需要由安全服务来完成,所以电子政务的安全是由这样的一些方面构成。我们一谈到电子政务安全,千万别认为就是买一个防火墙,买一个安全路由器,买一个安全网闸,搞一个物理隔离,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就解决了,没有!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是一个体系,各个方面要协同起来做,才能保障安全。

  从国家的角度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建设有一些任务比较急,比较重要,需要统一考虑,加快建设。其中最主要的是这样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要确定安全的等级标准,我刚才讲过了,电子政务从层次来看是两个三角形,服务是底下多,上面少,是一个正三角;保密的信息,保密的要求是上面多,下面少,是一个倒三角。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运用系统,不同的网络,不同的设备,我们要有不同的安全等级,不能用同样的等级一起做。用同样的等级,不是该保的没保住,就是不该保的、不该加的、不该安全可靠性那么高的白白的支付了大量的成本。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等级体系,对于各个等级提出最低保密标准。

  同时电子政务要有一个全局性的信任体系。现在电子政务各个部门、各个地方都在建都在用,在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信任体系,使得在电子政务里公务员也好,企业也好,就对着不同的体系,不同的系统它就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这样就使得信任体系变成了分隔的,分散的。这种信任体系给互联互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要集中的考虑统一的信任体系的设计、建设、规划。同时我们的应急资源、备份和其他的安全的服务,也要统一来进行考虑和规划。

  安全如果通俗的讲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叫做系统的可靠性,一个叫做保密的要求。 通常很多人只考虑第二方面,就是信息保密的要求,而忽视了系统的可靠性的问题。我们刚才讲的时候都是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可靠和保密综合起来讲的。所以我们在讲电子政务网络的时候讲到了内网和外网,为什么内网要物理隔离,这不是从可靠性的角度去讲的,而是从保密的角度去讲的。因为今天我们的技术手段,自主的或者自控的,有自主或者自控知识产权的安全的单位和技术,还不足以用容积隔离的方式来保证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和业务,能够保证它的安全,保证它的保密。所以,我们采取了物理隔离的手段,所谓物理隔离内网和外网的区分不是业务的区分,不是政务工作自身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于保密规定和保密要求决定的。在确定内网、外网的时候,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考虑“安全域”,要把安全域确定为顺利域,就是图里边黑的那一圈,还有非顺利域和公共服务域。顺利域和其他的部门是物理隔离,非顺利域和公共服务域是容积隔离。这个基本的考虑和基本的思想方式,是决定我们电子政务网络架构设计的根本的原因。当然,当我们自主或者自控的安全技术的装备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顺利域和非顺利域同样可以容积隔离,这是我们在考虑安全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重要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讲下边一个内容,标准体系。我刚才讲过了标准是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没有标准就不行。譬如说两个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没有接口标准,那么这个系统的数据到了那个系统就读不出来或者就乱了,就不能用,所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就都达不到,一定要有标准。标准同样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当然这也不是唯一划分的标志,通常我们把一个标准体系划分成六大块。

  第一块改革总体标准。总体标准大体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标准化的体系结构,一个是标准化的相应的原则和实施的策略,这是总体标准。下面还有五个方面的标准,就是网络基础设施的标准,应用支撑的标准,应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是指的电子政务,无论是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它们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的话,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主要指的是系统软件、供给软件、中间件所遵循什么标准。应用标准主要是在应用层面上,软件、数据交换、信息编码的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就是指我们在电子政务安全中相关的各项标准,譬如说我刚才说的等级要准。最后一个方面是管理的标准。刚才说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再强调一遍,在整个安全的体系里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标准里管理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要做好管理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电子政务的标准量很大,从网络基础设施一直到管理,这五个部分大体上有1000多项标准。我们要根据这样的体系确定缓急轻重,与有关的部门加快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在推进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是实行的标准哪些是已经有国家标准的,哪些是已经有行业标准的,哪些是已经有地方标准的,要把这个东西搞清楚,千万不要这些东西还没搞清楚就想自己去制定工程标准或者其他标准,因为一旦你所制定的标准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不一致的时候,你必须调整。所以你必须看已经有什么,然后再说你缺什么。在缺的里边通常缺的是工程标准,因为国家标准通常比较粗。在工程实现的时候它留下了很多个参数,可以修整调整修改的参数,让你贴着参数留在这儿,你要做的大量的是制定工程标准,把这些内部的因素做在这儿,同时还要细化。

  譬如说现在有很多的信息分类编码都有国家标准,关于人的,关于产品的,关于组织机构的都有国家标准,但是具体到应用的时候可能这个标准还要进一步细化,而通常这样的标准也留着让你细化的接口和原则,所以作为具体的实施来说标准首先要确定,哪些标准已经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然后再根据实际建设、应用的需要,看哪些部分需要进一步细化,按照工程的要求进一步的细化,哪些是政策没有的,需要自己制定,这一点十分重要。一说到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马上就有人考虑到标准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务实的去考虑。

  接下来我们讲电子政务的支撑环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训。对培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看到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基础,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从整体上看公务员队伍,公务员经过多年的队伍建设,会使用计算机,能使用计算机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还有一些人不会用或者不愿意用。在90年代、80年代我看到很多的例子,就是系统开发好了,这个系统也的确是可以用的,是解决问题的,但是用了几天就用不了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系统所涉及到的人里边有一些人不愿意用,不会用,通常是一些年龄大的同志和一些微机观点错误的同志,这样就使得这个系统不能运转了。所以,电子政务的培训十分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什么叫做不能求全责备呢?就是说一定要确定我们在当前的应用或者下一步应用的水平上应知应会究竟是什么,如果弄的太复杂了,这些人学一天不会,学两天不会,学一个礼拜不会就会丧失信心。我们一定要把标准,它的应知应会的标准定到一个恰当的位置,而且主要是为了能应用,会用,这就行了,不要让他们学一大堆的原理。

譬如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怎么样的,操作系统是怎么样的,你让他理解又什么关系呢,他不就是用吗,所以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或者是应知应会这个标准确定下来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标准你要制定大纲,根据大纲你要确定教材。有了培训的教材,有了培训的大纲,你还要有培训的制度,然后要由谁来培训,要把它落实下去,通过制度、机构、责任把这个任务落实下去,通过考核把公务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我们培训的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